对网络心理和网络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分析

2014-04-05 06:40刘爱民
湖北社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信息网络教育者政治

刘爱民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同时,这也是受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的有益启发,当然,这更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能达到极大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素养等目标。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有着千差万别的大学生,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又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且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在完善阶段,易受外界因素特别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中的互联网世界的影响。在这一情况下,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和网络舆论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

一、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发挥育人价值

从信息哲学的角度可以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内涵界定为:“社会通过人类而进行的信息进化的自适应方式,是人类调控自己与世界关系并递归地实现社会进化本质的自组织的信息进化过程的自适应方式。”[1](p17)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本质是人对自然与社会之间进行的能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媒介。

从过程来看,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所体现的主要是其工具性价值,对此日本学者三枝博音的“过程说”强调技术过程即技术在“本质上被理解为‘生产过程的手段’,是过程的特殊状态”。[2](p29)作为工具性存在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其价值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或教育对象,通过对这一技术的运用,教育者达到教育,教育对象的目的和教育对象进行自我教育的目的,以最终实现使教育对象适应社会发展对其提出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当然,在当前还需要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要求。应该说,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目前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这一方面。这一技术极大地增强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掌控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如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和远程课堂的开展等等,都旨在通过对这一技术的运用,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规律。

研究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革命事业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信息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胜任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实现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融合,及时变革教育理念、方式和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式和手段。基于这一任务的紧迫性,研究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探索和实现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需将其上升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信息时代,社会不仅仅依赖信息的生产,更依赖于信息的迅速传播,从某种程度上说,信息的传播甚至重于信息的生产。基于这一认识,则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尽可能减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时效的同时,尽可能增大信息的传输量。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使大学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克服与消除时空的局限,如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的联系变得简单而容易。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信息传输、存储和检索方面具有以往任何传统信息存储、检索和传输工具都无法比拟的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结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存储、传输和检索等变得便利与快捷。这一新技术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而这一点是传统的传播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三、不断地吸收和更新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创造和吸收最新的科学技术,才能领先于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实际上就是与新的生产力相结合。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不断吸收和引入最新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增强自身的教育感召力和实效。

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既是为了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培养“四有”新人和更多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时代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系统而深入创新的过程。这不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翻版”,更不是简单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相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要,就必须完成对自身的改造,而达到这一目标就只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借助于强而有力的各级党组织,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依靠单一教育手段就可以胜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变革之快,已大大超过了中国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尤其是步入信息时代以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视觉、听觉等的参与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化的教育形式,已经成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中之重。从心理学的“语词和画面虽然互不相同却可以相互补充,并且当学习者能够在心理上整合视觉表征和言语表征时,良好的理解才能产生。”[3](p6)相关研究表明,当前,如果我们仍然依靠传统教育方法,而期望达到新的教育目标变得几无可能。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质与量的发展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走出这一困顿局面,要求我们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不断发展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满足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新需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进程。

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是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推动力

教育者在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于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即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应当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实现和满足教育对象需要为首要目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化设备及软件,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之和。如何使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更符合教育对象的发展需要,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付出长期探索的一个复杂工程。事实上,作为一种工具性存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而且人类之所以发明创造这些技术,其最本质的意图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一根本出发点。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积极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目的,应当且只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即促成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向积极方面的转化。为达到本学科“现代化”而盲目采用技术和唯技术主义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技术从本质上来看,只不过是人的思想和实践的产物,它们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增强人类自身的某些不足之处或增强人类某些方面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需要避免陷入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的困境。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技术至上主义者主张,以技术标准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主导性标准,提倡所谓的纯技术化,其本质其实是过分夸大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目的价值,认为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可以替代人脑的思考,崇尚技术至上主义,使得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与实际状况的联系被不合理地切断。这一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一是两课教学过程中,以程式化的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代替思想教育本身,教育过程转换成了一按电钮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教育者甚至不用出现在受教育者面前,自动运行程序即可。信息化后的教育内容、过程过分‘虚拟化’,脱离受教育者思想实际、教育环境和条件实际;二是由于‘信息化的教育技术’已成为衡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标准,一些高校脱离实际条件和实际需要单纯追求信息化、网络化,教育教学内容和基本方法没有改变,仅仅是将原来以纸质方式出现的文本改换为以网络方式呈现的页面,导致德育网络不具备吸引力,反而依靠提供娱乐来提高访问量等等。”[4](p46)对此,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在力图避免陷于工具性价值困境的同时,也应注意避免限于目的性价值的困顿中。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有智能性,也就意味着它能在“一定的环境下针对特定的问题和目的而有效地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形成知识和策略、利用策略来解决问题,从而成功地达到目的的能力。”[5](p68)因为智能过程就是信息过程,人脑的智能依赖于自身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工信息,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作为人类智能的延伸也可以具有甚至超过人脑的部分功能。我们不能因此鼓吹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完全替代人脑。发展人工智能的目的,只是为了减轻人脑的负担,使人脑能从事更多创造性智力活动。事实上,即使超级计算机能战胜人类最强的国际象棋大师,但其仍未能全面达到人脑的高度,更无法替代人脑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思想教育活动作为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需要我们重视人脑的智能,不能为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而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不仅要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相适应,而且要符合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实际功能。从这一具体实际出发,在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主客体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发挥出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大价值。

此外,我们还需要尽快开发专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与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设计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开展这一工作应注意: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方法和原则。将这些原则、方法等渗透进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寓教于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与感染力。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测评研究,尤其是测评软件的开发与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检测,一直是困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一大难题。一则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二则只有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切实改变,我们才可以肯定我们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否则,很难认定活动存在的价值所在。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大规模测评,唯一有效的途径是设计与开发相关测评软件。可喜的是,这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有序的开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基,存在于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全面、深刻的变革过程,更是一个系统整合的运行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体制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互传递、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和改造教育信息的载体,以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是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推动力。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诸多重要手段中的一种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朱永海.论“信息技术”本质[J].情报杂志,2008,(7).

[2]章琰.作为“过程”的技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3).

[3][美]理查德.E.迈耶.多媒体学习[M].牛勇,邱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贺志军,薛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误区及其应对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5).

[5]韩小谦.试论技术是一个整体的文化系统[J].哲学动态,1994,(4).

猜你喜欢
信息网络教育者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展开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适用边界
网络共享背景下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若干问题探究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