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2014-04-05 03:44:06齐晓丰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化节海洋经济

齐晓丰

(中船重工第七一四研究所 北京市 100012)

当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但是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海洋文化发展滞后,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资源环境过度消耗的问题日益凸显,与可持续发展产生矛盾。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审视海洋文化与海洋产业及海洋经济的关系,找到三者之间的合理定位,理清海洋经济的发展思路。

1 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关系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和体系,在人类对于与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曲金良等研究者认为海洋文化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和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社会源于海洋的精神活动、制度行为和物质生活创造的总合[1-2]。更具体讲,海洋文化是人类直接和间接地以海洋资源和环境为条件创造的文化。海洋经济指的是在海洋及其空间进行的一切经济性开发活动和直接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生产加工以及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服务而形成的经济。它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生产的需要,以海洋及其资源为劳动对象,通过一定的劳动投入而获取物质财富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的物质基础,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两者相互渗透,同时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条推动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共同发展的有效的路径。

1.1 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不仅为海洋文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形成土壤,而且对海洋文化的价值观念、形成、内容和发展方向产生深刻影响[3]。

我国著名的妈祖文化起源于宋代,随着元代漕运发展100 多年后逐渐形成。这期间,除了统治阶级的提倡,宋元时代航海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是妈祖文化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海上经济的发展使得妈祖文化信仰逐渐扩大,从东南亚沿海扩大到北方京津地区。我国从东北至华南,许多著名城市的港口开发史几乎都跟妈祖庙息息相关,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都是以妈祖庙的兴建为标志,使荒凉的渔村变为繁荣的港口城市,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节、文化节更是推动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妈祖文化与海洋经济发展互相推动,呈现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模式,这正是我们希望的发展之路。

1.2 相互制约,不可独立发展

正因为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任何一方的发展滞后都会制约另一方面的发展。

2008年以来,国家连续公布了若干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掀起了新一轮的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浪潮。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对稀缺海洋文化资源过度开发造成永久性破坏的现象。这种盲目追求海洋经济效益而牺牲海洋文化资源的行为是不健康、不均衡的发展,这样换来的经济发展缺乏生命力也难以持久。同样,如果过度保护海洋文化资源而导致开发广度和深度不够,会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海洋文化缺乏物质基础,从而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 海洋文化为海洋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海洋产业息息相关。海洋产业主要是依托海洋资源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按照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分类标准,海洋产业可以划分为以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主要构成的海洋第一产业,以海盐海洋石油海滨砂矿等为主要构成的海洋第二产业,以海运、滨海旅游、海洋服务等为主要构成的海洋第三产业[4]。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等学者[5]将经济发展划分为4 个阶段:(1)“要素驱动”阶段;(2)“投资驱动”阶段;(3)“技术驱动”阶段;(4)“创新驱动”阶段。其中,第四阶段和前三个阶段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文化意义和主体意义。

纵观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当前我国海洋经济正处于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跃迁的阶段。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而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共融是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我国海洋经济虽连续增长,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以海洋文化为依托的海洋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小,发展滞后。而主要构成海洋第三产业的海运、滨海旅游以及海洋服务附加值高,能有力地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拥有1.8 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近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海洋文化资源,这正是我国发展海洋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中,海洋文化产业与人们的意识形态紧密相关,如何在新时代下发展海洋文化,如何给海洋文化赋予新时代的活力是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我国海洋文化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2.1 全面系统的展开海洋文化搜寻及保护工作

我国海洋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从未对海洋文化资源进行过统一深入的调查,海洋文化散落在实物、文字、图片、风俗、信仰、观念及其他口述资料中,这不但增加了对海洋文化的保护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很可能使一些优秀的海洋文化失传,这将是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建议对我国海洋文化进行全面普查,并进行总体分析评价,形成一个海洋文化系统,供有关部门和各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2.2 丰富海洋文化产业的表现形式,提高海洋文化产业附加值

海洋文化产业属于整个文化产业中的一个分支,其生产过程也和其他文化产品一样,包括创意、制作、营销、收益等环节为主体的产业链条。我国海洋文化产品尤其是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为:多以观光型为主,难以满足旅游需求的随时代的变化,而且由于文化产品品质不高,品种单调,缺乏独特性,很难对中远程消费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因此,我们需要多角度的审视海洋文化,大力挖掘海洋文化中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渔业文化等,充分体现海洋文化的多面性。同时努力开发有创意、有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产品,从设计到营销都要立足于大众市场,做到老少皆宜、全民同乐。同时要转变海洋文化产品的营销模式,从单方面的“呈现”转变为邀请消费者参与其中,增强产品的体验性,使得大家能融入其中,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提高游客的兴趣,提升返游率。

以大连市为例,大连沿海地区古迹遍布,同时也拥有近代海洋战争历史文化遗迹。著名海军基地旅顺口,曾是日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战场,整个旅顺口区实际上就是一座庞大的露天战争遗址展览馆。在大鹿岛至黑岛南海域曾发生甲午海战,民族英雄林永升在黑岛南海老人石附近壮烈殉国,此处现已被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庄河花园口,是甲午战争时日军侵占旅顺的第一登陆点;旅顺万忠墓、东鸡冠山北堡垒和日俄监狱旧址均是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还有白玉山塔、203 高地等,这些珍贵的遗迹都是大连独特的、极具历史意义的海洋文化。大连市已投入大量资金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海洋文化品牌,以其现代化沿海开放旅游港口城市的形象和悠久的海洋文化历史备受世人瞩目。

以上建议旨在促进海洋文化与海洋产业共生共荣,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带动多个产业共同发展。中国海洋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就是海洋文化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国海洋文化节由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报社、浙江海洋学院共同主办,岱山县人民政府承办,整个海洋文化节历时近一个月,活动从岱山海岛的实际出发,按照学术研究和文化娱乐两大主线,面向长三角的游客和专家、学者、大学生,挖掘海洋文化,打造新品牌。

首届海洋文化节于2005年6月举办,活动分5 部分:首届中国海洋文化节开幕式--谢洋休渔仪式,海洋主题系列学术研讨会,中国岛礁博物馆、中国灯塔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二期等海洋主题特色博物馆开馆(奠基)仪式,舟山市渔民画艺术活动、全国渔歌邀请赛、全国海鲜烹饪大奖赛等海洋文化主题文体比赛、娱乐活动,中国海洋文化节闭幕式。首届海洋文化节的2 大主线之一——学术研究方面,将举行中国岱山(国际)海洋生物高新技术论坛、“东亚岛屿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全国政府与海洋管理学术研讨会、中国亚热带海洋旅游——潜力功能和前景学术研讨会、浙江省海洋战略研究会成立仪式暨第一届海洋战略学术研讨会、中国海洋报记者站站长会议、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会议、中国社科院岱山十一五规划论证会等8 个研讨会。文化节的另一大主线文化娱乐则安排了舟山市渔民画艺术活动、全国渔歌邀请赛、全国海鲜烹饪大奖赛和“我为泥狂”--秀山泥浆活动。泥浆活动将在秀山泥主题公园内进行,在此将有别具特色的泥人彩绘,新奇刺激的弹涂船比赛、泥上拔河、背泥郎等泥上赛事及有趣的泥上迷宫游戏,充分注重游客的参与性。承载千年海洋文化的海洋主题特色博物馆之中国灯塔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二期将在文化节期间举行开馆仪式,中国岛礁博物馆将奠基。为扩大影响,营造节日气氛,还将在开幕式前开展全省风筝大赛、“百名旅行社老总看岱山”活动及大型旅游促销活动,节中还将举办“翡翠岱山”——海洋主题灯会展、海岛风光摄影展等活动。

如今海洋文化节已经成为了当地海洋文化的精品品牌,不但给海洋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同时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以及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这正是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共生共荣的体现。

将海洋文化内涵注入产业发展,这是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尝试、新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之间本质上的关系,只有掌握了两者的联系才能主动协调双方的共同繁荣发展。这将促进我国海洋经济不断转型,摆脱资源消耗型的传统渔盐经济阶段,翻开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1] 曲金良.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2):1-3.

[2] 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观的重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 叶向东.现代经济理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4] 张红智,张静.论我国的海洋产业结构及其优化[J].海洋科学进展,2005,23(2):243.

[5] 胡鞍钢,门洪华.解读美国大战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文化节海洋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海洋的路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悦来动漫文化节震撼来袭
爱的海洋
琴童(2017年7期)2017-07-31 18:33:48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0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小学科学(2017年5期)2017-05-26 18:25:53
嗨翻天的悦来动漫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