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金凤
一、问题的出现
《老王》这篇课文并不难,但要出彩并不容易。通过反复阅读,查阅参考资料,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梳理内容、品味语言、体味作者的平民情怀。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接下来就是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达成教学目标,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既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要和我校倡导的“智慧课堂”相契合,还要体现出强化班的创新教学特点,要做到这些,还真有点挑战性。
二、问题的解决
对应教学目标,我把本课设计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变换视角说老王。在课前我要求大家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课文是作者杨绛从自己的视角描述老王的,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另选视角介绍老王,视角在课文中寻找,描述时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工。
第二个环节:洗炼语言仿情味。杨绛先生的语言清新蕴藉,冷静的叙述中包含着对小人物的悲悯和同情,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我要求学生仔细揣摩,深刻体味,课文中有几个地方作者一笔带过,我要求学生模仿杨先生的笔调,发挥想象,把这些地方加以丰富和发挥,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
第三个环节:关注底层显光芒。本专题是“底层的光芒”,老王是上世纪70年代底层的一员,在他的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我要求同学们也来关注一下我们身边那些底层的人物,写一写他们的光芒。
我要求所有的同学根据要求,自选角度,形成文字,可长可短,届时在课堂上交流、碰撞、探讨。
这节课上的是《老王》,但又不止于《老王》,我把它上成了《老王(们)的那些事》。我说,“杨绛先生以其冷静的笔触、悲悯的情怀塑造了一个底层形象——老王”,随后在投影上投出“老王”两个字。接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一下这些底层的善良的人们,把我们的同情和尊敬奉献给他们”。
1. 变换视角说老王
我在投影上呈现了几个从课文中筛选出来的的视角,有老李、老钱、小钱、哥哥、侄儿……我特地在后面加了省略号,我希望除了这些视角,在学生中间再出现一些让人始料不及却又拍案叫绝的视角,结果让人振奋。
第一个上台交流的同学从老李的角度来描述老王,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一天傍晚老李拉车回来,看见一个人颤颤巍巍地进了一间坍圮了多年的杂屋,便进去看看,大声说,这屋子不能住人啦。只见从一堆杂物中探出一个脑袋:“哦,没事,我没地方去了,就在这呆着吧。对了,我叫老王。”
——耿玥
这段文字描述了老王无处栖身的凄惶,尤其“只见从一堆杂物中探出一个脑袋”中的那个“探”字,形象地写出了老王孤苦无依,深处困境的窘迫。
第二位上台交流的同学的视角比较雷人,你能猜得到吗?
我们自从生下来,就一个接一个地被藏在密不透风的布袋子里。一天布袋子打开了,一双粗糙的手摸索着伸进来,抖抖索索的将我拿住,举到他的面前,如果我有嘴,我一定会惊叫起来,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啊,干瘦的脸上布满皱纹,一只眼是瞎的,另一只眼目光呆滞,无比空洞,脏兮兮的身上披块满是补丁的布,弓着背努力打量着我,似乎他再往下弯一点,整个躯体就会散架。
——刘楚乔
原来她是从老王积攒的鸡蛋入手,运用拟人的手法,直面老王的外貌,通过鸡蛋的极度震惊表现老王的潦倒老病,别具匠心。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赵俊程同学写的一篇短文,他以老王每天蹬的破三轮车为视角,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吱嘎、吱嘎”,雨后幽深的小巷传来突兀的声响,那是一辆破旧的三轮,似乎在诉说主人的不幸。
我是一辆三轮车,经过无数风雨,当我到了老王手上时,属于我的光芒已经不再,我浑身上下爬满了铁锈,跑起来总会发出刺耳的声音。有时我自己都觉得废品站才是我现在该呆的地方。
但老王并未嫌弃我,我仍记得他刚得到我时激动的神情,他苍老的脸露出笑容,嘴里哆嗦地念叨着:“有车了,有车了……”
老王孤身一人,每天四处奔波卖苦力生活。因为老实,他的生意没有其他那些车夫好,他蹲在车旁,空洞的独眼呆呆地望着其他车夫三三两两地从他面前经过,那失望的眼神我都看在眼里。
老王的顾客不多,一天也挣不到多少钱,生活很贫苦。直到他遇到一对夫妇,夫妇都是文化人,他们很善良,看到老王的处境非常同情他,经常照顾他的生意,还介绍熟人给他,老王的生活稍微好了一些。
有一次老王给这对夫妇送冰,为了使冰不致融化,老王低着头拼命地蹬车,可我依然能感觉那些冰,那些冰冷的东西在慢慢地融化。我看到老王后背上的老蓝布衫湿了好大一块,紧紧地贴在背上,这样的情景我看得多了。
如果一直这么下去,我能陪着我的主人走下去,直到我走不动了或者散了架。但事与愿违,老王倒下了,倒在病魔的毒爪下。我没有生病的体会,我只知道从那以后,老王很长时间没来看我,那对夫妇来过好几次,我就在屋外等着,焦急地等着老王好起来。
终于有一天,我看见房门打开了,老王缓缓地走出来,他满脸病容,苍老了很多,眼睛更空洞了,不知怎地我想哭,一堆烂铁会哭吗?
老王将一袋鸡蛋和香油放在我身上,缓缓地向那对夫妇家蹬去。
“他们对我真好,给了我很多照顾,我也没什么东西送给他们,唉……”老王像是向我倾诉,又似自言自语。
“吱嘎、吱嘎”,破三轮的声音渐渐消逝在小巷里。
——赵俊程
文章以与老王相依为命的破三轮车为视角,通过三轮车的所见所闻所想历叙老王的悲欢沉浮,让人潸然泪下。以破三轮车“吱嘎、吱嘎”的骤然响起开始,以三轮车“吱嘎、吱嘎”的杳然消逝结束,首尾相应,意味深长。一辆车消逝了,一个人消逝了,一个时代也消逝了。
2. 洗炼语言仿情味
杨先生的语言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活淡、平和、睿智的风格,表达简洁、凝练、幽默,在冷静的叙述中,给读者以思考的余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