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媚
说到教师,大家都会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来赞美。似乎“丝方尽,泪始干”成为了教师的宿命。
自古就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说。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占大多数,我也是其中一名。作为新时代的“春蚕”与“蜡烛”,我们真愿意“丝方尽,泪始干”作为我们的写照吗?春蚕吐丝的过程应该是愉悦的,蜡烛燃烧的瞬间必定是最辉煌灿烂的时刻。我们愿做“蚕”与“烛”,但我们不愿做如此悲情的“蚕”与“烛”,我们要做最快乐、最美丽、最让人羡慕的“蚕”与“烛”。
复旦大学青年女教师陈果在《开讲了》栏目里曾给教师定位为三类:教学从业者、真正的教师和教学艺术家。教学近20年的我充其量只是个教学从业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教书匠”。我们重复着自己的工作,没有梦想,不讲追求,不求内心的提升,每日在轮回中度过。
我曾去过一所农村小学支教一年。那是一所规模很大的农村小学——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在那,我除了上公开课,送教下村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目睹了农村女教师的工作现状。教师们利用课余的时间都在钻研。钻研的是什么呢?打牌!我那蹩脚的牌技就是在这里被一群热心的女教师培训出来的。不能否认,这的确是一项很好的打发时间的娱乐活动。不打牌的老师就在钻研生财之道。有组建乐团,专门在夜晚跑白喜事专场的;有研究周易,专门帮人看风水,易名的;有开店照料生意的;更甚至有的老师在下班后去集市上跑摩的......大家都在奔忙着,哪还有时间研究教材、课堂,哪还有什么教育梦想与追求?迎考前大家猛干一场,成绩自然就上来了。
记得我去一所村小送教,已是9点了。村小的领导都来迎接,突然一个脚穿塑料胶鞋,肩挑粪桶的中年女子加入了这支队伍。村小领导介绍:她是这里的老师,刚种完菜赶回来上课。另一所村小的女老师家里培育了很多秀珍菇,每天一大早就和老公开着摩托车上县城送货,送完货再回来上课......五所村小都留下了我送教的足迹。其实那时我年轻,准备的课也不充分,大多是应付式的,可是村小的孩子们听得十分幸福,上完课后纷纷要把我留下来。他们是聪明的孩子,眼睛里闪着渴求知识的光芒。为何我那不精彩的课堂也让孩子们如此留恋呢?事后交流时,村小有经验的女老师向我传授了他们应付考试的法宝:中考前把所有的课文教完,中考后全面复习,再怎么差的学生都把生字词、句子给背下来了。我心哑然!
陶行知曾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使人发生变化,让人变好了就是好教育;让人变坏了就是坏教育;没有变化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变化,教育即发展。如果孩子们在我们的教育里成为了仅只是会做习题的学习机器,他们的世界里亦没有了梦想与追求,不,他们追求的是如何尽快完成作业放松一下。那么当初进来的这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将变成怎样的青年呢?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女教师,我们甘心做一个教书匠,甘心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变的教学中迎接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甘心这样盲目地度过吗?
学习,可以让女教师得到内心的修炼与提升,可以让女教师从“苦蚕”与“干烛”的窘境中蜕变出来,活出自己的一方精彩,成就自己生命中那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的学习随时都可以进行。可以是阅读教育书籍,可以是讲座、培训学习,可以是对当前教育现状或当天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通过博览群书,我们会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真谛;能体会“吾日必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人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聆听名家的讲座,观看大师的实录,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课堂与故事里看到自己的不足,读出自己前行的方向。
去年暑假,我在培训中领悟到:做教师不易,做一名女教师更不易,做一名优秀的女教师更是难上加难。平时要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要做好得与失的心理协调,除了学习,我们别无他法!当一个人富到只有金钱的时候,是一种悲哀;当一个人穷到只有精神的时候,我们只能仰望。选择了教育,就注定我们不能成为物质上的大亨,只能从精神的天堂里寻求那番宝贵的心灵世界。“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虽是“蚕”,是“烛”,可我们吐出的是满腹书香,收回的是海纳百川的胸襟;我们燃烧的是教育的激情,绽放的是无比绚丽的光华。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让我们收获成功的喜悦;脸上的每一丝皱纹,都是教育路途上前行所留下的印痕;每一根白发的生长,都见证了我们曾经的辉煌。我们是快乐的“春蚕”与“蜡烛”,我们倾吐,我们燃烧,我们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如水般积蓄,就待来日厚积薄发的那一刻绽放。
所以,女教师们不要埋怨人们把我们当作“蚕”与“烛”。在“蚕”与“烛”的世界,我们不断沉淀与积累,活出自己的从容与精彩,谱写属于自己心中向往的“蚕与烛”故事新篇。
(作者单位:湖南怀化市鹤城区河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