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2014-04-04 09:52:22曹明卿
河南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城市化污染发展

王 飞 曹明卿

(江苏长虹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051)

1 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时也改变了生态环境的结构,为了给人们足够的生存空间,提高人们的物质品质和生活质量,从而使物质的能量与循环发生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人员的就业形式、社会文化、产业构造等息息相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在短时间内因环境受到污染而造成人类的死亡与生病的八大事件,直到今天,这种事件还时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汽车从奢侈品变为人们的代步工具,而汽车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如汽车带来的土壤、空气、噪音污染,长时间下去,生态环境只会越来越恶化。目前城市的境况很容易危害到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在受到病毒的侵害之后很难恢复,还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些职业病等。所以,城市化建设还是有一定风险的。环境容量超出所限制的范围,造成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同时制约了城市发展。

2 城市化造成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中的大气环境、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从而结构发生了转变。

目前,城市化发展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质污染、以及固体废物等,大气污染主要是由工业企业产生的废气烟雾和汽车尾气造成的烟尘,另外餐饮油烟、焚烧的垃圾和丢弃物以及建筑工程扬尘等这些都能使空气受到污染;噪声污染是以一些机动车为主、建筑施工以及社会生活带来的噪声等;造成水质污染主要是工业企业生产所排出的污水,还有餐饮业产生的污水,和向市内河中到垃圾而引发河水变黑变臭等严重造成河水的污染;城市固体废物,如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等,尤其是医院固体废物,都是固体废物造成的城市污染。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许多放射性污染更是给人类带来致命性的伤害,这些都是影响城市环境主要的破坏者。

3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如今,时代发展的驱动促使快速的城市化,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也面临着重大考验。为了使人类的生活环境能够在城市的发展下不受到任何侵害,就必须制定一些合理措施加以防护。

我国城市化发展要有正确的方向。城市逆循环的情况源于西方国家,城市附近诸多土地资源被吞没,与人口密度的减缓有直接联系,然而这种现象大都存在于北美,而我国不能做到城市与乡镇同时规划发展。然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密集度大、土地少的国家,所以,在把城市周边的乡村区域变成城市化同时,要做好城市中心区域向郊区迁移的预防。城市拓展模式需要在向上及向下的发展下完成,这为人类的住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绿化周围环境有很大的帮助,还在较大的程度上促使人类合理地利用能源,使整个城市的风景更加迷人,空气更加诱人。

城乡建设要统一安排规划,整理出合理的发展计划:(1)降低人均能源消耗,让购物、工业以及休闲活动区域都向城市区域靠拢,使人经过步行和简易的交通就能到达。(2)在生态环境现代化的实施面临城市化时,传统的经济发展同样发生变化。(3)城市和乡镇在城市化推动下,促进经济统一的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和农村区域经济交流。然而,城市周边的区域是城市与乡镇相互交错的地方,也是城市中新来的入城人员和城市穷苦人口以及城市化发展扩充的地区。(4)城市土地要合理分配格局,促使城市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相互适宜,如广场、公园以及城市内河等划分比例相应的面积。(5)在城市发展时要防止山地开发,如需要应该首先要从山地滑坡和水土流失地区考虑,对相同高度的土地进行开发。我们要以降低能源消耗、加强效益为社会经济主要体系,改变经济增进的方法,以第三次产业的发展为主要项目来整理重组产业的构造。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扩展城市内部需要政策组合。如水和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交通设施,市政废物处理设施与社区服务资源和管理基础设施。

要开展城市清洁能源的实施。要加强城市工业气化率,就得把有害的燃料结构清除;要足够运用太阳能与电能资源,要踊跃集中供应到住房小区以及工业园区,从而使城市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减少燃油机动车辆,在城市的设计富有一定的科学性,尽量考虑到机动车辆的使用情况,并通过步行来维持人类的自然环境。

要全面开展城市供水、节约水源和预防水污染的工作,从开源节流做起,以节制水流为首要,合理科学地开发水源为基本目的,治理水污染工作是城市基础建设的主要工作,也是城市发展工作中的一项重点。

4 结束语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环境对城市化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找出合理的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程序以确保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相关性,相互促进与制约。因此,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不仅促进生态城市化,还能使城市化改变生态环境的结构,所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要共同发展。

[1]程春满,王如松.城市化取向:从产业理念转向生态思维[J].城市发展研究,1998,(5):13-17.

[2]陈亚辉,刘晓萍.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回顾展望[J].管理世界,1996,6:645-652.

猜你喜欢
城市化污染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18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湖湘论坛(2015年4期)2015-12-01 09:30:08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都市丽人(2015年5期)2015-03-20 13:33:49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