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栋
(哈尔滨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鳜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黑龙江省养殖开发的前景
陈栋
(哈尔滨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鳜鱼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y),黑龙江地方名鳌花,传统土著特产“三花五罗”之首,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
鳜鱼隶属于鲈形目、鱼旨科、鳜亚科、鳜属,鳜亚科鱼类共有3属11种,为东亚特有的淡水鱼类,多数分布在中国(3属9种),少数分布在朝鲜、日本、越南。黑龙江流域仅分布翘嘴鳜一种,却是鳜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目前国内养殖数量最多、最具开发前景的一种。
1.1 形态特征
体高而侧扁,背部弧状隆起,圆鳞细小。吻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上、下颌均具有锯齿状棘。眼较大,侧上位。鳃盖骨后缘有棘,背鳍发达,前面有12个锋利硬棘。背部灰黄色,体侧黄白色,并具有不规则的暗色斑块。
1.2 生活习性
主要生长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中,喜栖息于水草丛生而缓流的近底层。有昼伏夜出的习性,通常白天潜伏在适合隐蔽处袭击猎物,夜间则主动出击,四处活动觅食。秋冬季节,洄游至深水区越冬,春天水温回升后,逐渐进入食物丰富的沿岸带。
鳜鱼生活的适宜水温为15—32℃,喜欢溶氧充足的清新水质,不耐低氧,所以人工饲养鳜鱼的池塘水质不能很肥。
1.3 食性
鳜鱼是典型的以活鱼虾为饵料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从鱼苗开口摄食起终生吃鱼及虾类,吞食的鱼类以体形流线形和长筒形为主,尤其是那些游泳能力不强的鱼类。根据观测,鳜鱼在鱼苗阶段,能吞食相当于自身长度80%的饵料鱼,成鱼阶段可捕食相当于自身体长40%-60%的其他鱼类。在饥饿而又无其他饲料时,它们甚至相互残杀以维持生命,有时会双双卡死。
人工繁殖鳜鱼,一般采用团头鲂鱼苗开口,投饲3-5d后,可改投适口的家鱼苗。鳜鱼的苗种培育及食用鱼养殖,在没有充足的野生饵料来源的情况下,一般需要设立专门的饵料鱼培育池,配套比例一般在1∶4-5。
1.4 生长特性
在栖存水体饵料鱼资源丰富的环境下,鳜鱼生长速度很快。黑龙江省鱼类志记载:1龄鱼体长201mm,2龄鱼体长253mm,大约5龄起个体生长开始变慢。
根据中南省区的养殖实践,由于人工养殖鳜鱼饵料的可得性远远优于野生环境,所以其生长速度也相应的大大加快。我省宾县2002年水库网箱培育鳜鱼种,当年秋片平均规格150g/尾;哈尔滨市长岭湖渔场2014年7月初1500亩自然水面放养1.5万尾2cm长夏花,由于水体内小型杂鱼特多,鳜鱼到秋长到200-250g。
1.5 繁殖习性
鳜鱼性成熟年龄为3龄,个体怀卵量8-15万粒,卵径1.2-1.4mm,吸水后为1.9-2.2mm,为含有有油球的半浮性卵。产卵期在6月份,在河道、支流及湖泊入口有水流处产卵,在水温21-25℃条件下,受精卵孵化时间为43-62hr,幼苗孵出后3-4d,卵黄囊消失,开口摄食。
鳜鱼的人工繁殖,基本上采取草鲢鱼人工繁殖的生产方式,即人工催产、自产或人工受精、流水孵化器孵化。另外还需要同步繁殖饵料鱼苗,以确保鳜鱼苗开口就能获得足够的适口饵料。
国内鳜鱼的人工养殖,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广东地区,50年代末期开始人工繁殖的探索,由于一直没能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池塘成鱼养殖的鱼种来源完全依赖于野生采捕,生产始终形不成规模。直到70年代初期,鳜鱼的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后,养殖生产才有了较快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水产科技的进步,鳜鱼养殖产业逐渐在中南省区掀起热潮,到2010年,全国鳜鱼养殖产量达到40万吨,产值到达200亿元。其中仅广东一个省鳜鱼年产量就保持6万吨以上,其他像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省份,鳜鱼养殖产业也都形成了规模效应。
中南省区的鳜鱼养殖,目前主要采取池塘单养、套养,网箱养殖,大水面放养等几种方式。池塘单养亩产一般在200-400kg,高产塘可达500-1000kg;网箱养殖一般每立方米产鱼10-20kg。
鳜鱼的活食性使其大面积开发受到局限,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等单位研究配合饲料及鲜饲料(死鱼或鱼块)驯饲鳜鱼取得成功,但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鳜鱼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且有补虚劳、益脾胃之功效,堪称鱼中极品,特别是鳜鱼终生的活食性,尤其深受当今崇尚天然绿色的消费者的青睐。而松花江鳜鱼更由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形成的特殊品质而被列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
作为“三花五罗”之首,鳜鱼历史上曾是黑龙江声名远播的特产鱼类,但由于自然资源的锐减,天然水面的野生鳜鱼已经很难见到踪迹,鳜鱼人工养殖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由于其活饵食性所要求的池塘养殖生产条件高,管理技术难度大,一段时间内,我省鳜鱼的池塘养殖还不易形成规模;但我省湖泡、水库等各类可养自然水域资源丰富,已经开发养殖利用的就有24万ha,其间蕴藏着十分丰盛的可供作鳜鱼饵料的杂鱼资源,既可以采取“人放天养”的方式,直接向大水面投入鳜鱼开口鱼苗、或夏花,也可以采取大水面网箱养殖的方式,使用箔网就地捕捞杂鱼投饲,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中南省区的生产经验,鳜鱼养殖的饵料系数一般在5-7,亦即每5-7kg左右低值杂鱼就可以转化成为1kg高值的鳜鱼。而天然水面中的杂鱼既与经济鱼类争夺饵料,又争夺生存空间,放养鳜鱼则在获取珍稀鱼品的同时抑制杂鱼,实乃一举两得。关键是依据水域的饵料基础,合理掌握投放数量。鳜鱼不耐低氧,越冬环境较差的中小水面需慎放。
苗种的来源十分重要,根据省内已有实践,引用南方苗种放养,生产效果一般都不够理想,而泰来县近几年在一些天然水面放养本省生产的鳜鱼开口苗,一般均获得10%以上的回捕率,每市斤销售价格在80-100元以上,经营效益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