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统筹规划 厚积薄发
——重庆市积极推进环评会商系统建设
重庆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云计算”、“大数据”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这为开展好环保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方式和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第七条也明确规定国家要“促进环境信息化建设”。
在国家层面,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作为牵头单位,历经探索,围绕环保管理的核心工作,以环境影响评价为着力点,推动了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在环保部评估中心的指导下,重庆市紧跟国家步伐,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环评会商系统的建设,成为全国首批试点的6个省市之一。
重庆市是全国环保信息化建设开展较早并卓有成效的省份之一。丰富的业务和空间基础数据为会商系统的建设创造了条件。系统定位于“四个面向”(领导决策、环评审批、技术评估和公众服务),以环评基础数据、行业指标数据、业务和空间支撑数据等形成的数据库为基础,借助软硬件基础平台,构建起内、外网“两大门户”,包括技术评估、选址预判、环评会商知识采集与应用、系统集成等内容的多个模块。系统(一期)建成后将初步实现与市环保局办公网络统一身份认证、项目网上申报、重大项目辅助预判、评估系统稳定运行、专家库动态管理等功能,探索并推动部分指标数据的采集与累积,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目前,系统(一期)中的外网申报、技术评估等模块已初步建成并上线试运行。
建章立制,配套保障
重庆市环保局高度重视系统的开发建设,主要领导多次就相关工作听取专题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和市环保信息中心牵头开展具体工作,两中心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既紧密衔接又分工明确,建立协调机制,抽调专人成立项目组,研究制定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充分征求并吸纳了市环保局各业务处室、部分区县环保部门及环保咨询机构的建议和意见。此外,积极协调财政,以市环保专项补助形式对项目进行支持;配套保障硬件设施,全面升级网络、服务器、终端等。
夯实基础,搭建平台
通过政府采购明确系统开发商,按程序签订合同,并在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成立“环评会商系统开发办公室”,全面统筹系统开发工作。为利于信息化的实现,对各类项目环境技术评估内部质控流程进行优化。组织系统各方用户讨论需求,形成了较高质量的前期调研成果。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起外网申报、内网办理、科学预判、知识平台、数据集成、与国家对接交换的数据接口等模块体系。
基础数据是系统发挥效益的先决条件。按照“系统要跑起来,数据先活起来”的思路,重庆市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一方面清理回朔2012年、2013年项目业务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把纸质文本电子化;另一方面进一步梳理已有的空间数据、污染源信息以及环境监测资料,并按照系统需求进行格式处理。初步预计,数据的开发利用将是今后2~3年的工作重点,也是做好环境技术支撑的关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据库及其系统的开发建设也是如此。重庆市环评会商系统的建设,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下一步,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着手做好系统二期建设的申报立项;二是在环保部的指导下,强化对业务和空间数据的挖掘,并选择性地建立行业指标数据库;三是突出“会商”效果,体现地方特色,继续完成科学预判、知识平台、数据集成等模块的开发应用。
环评会商系统是重庆市“云环保”的重要组成,必将为实现美好的“环保梦”增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