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娟+++邱正明+++聂启军+++邓晓辉+++黄慧军
导读:武汉新洲区三店街农民摸索出春冬瓜—早秋莴苣—秋莴苣—越冬春莴苣一年四熟高产栽培模式,四茬年合计667 m2产量在17 750 kg以上,产值16 550元以上,扣除成本收益在1万元以上,相近环境条件地区可参考推广。
春冬瓜—早秋莴苣—秋莴苣—越冬春莴苣是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菜农成功摸索的一种蔬菜高效栽培模式。武汉市新洲区龙丘春天蔬菜专业合作社连续多年推广应用该茬口模式,常年种植面积233.3 hm2以上,效益可观且稳定。一般情况下,春冬瓜667 m2产量 7 500~11 000 kg,收购价格0.8~2.0元/kg,收入6 000元以上;早秋莴苣667 m2产量2 750 kg,收购价格1.4~1.6元/kg,收入3 850元以上;秋莴苣667 m2产量4 000 kg,收购价格0.8元/kg,收入3 200元;越冬春莴苣667 m2产量3 500 kg,收购价格1.0~2.6元/kg,收入3 500元以上。全年四茬合计667 m2产量17 750 kg以上,667 m2收入16 550元以上,扣除成本,667 m2利润10 000元以上。
1 茬口安排
春冬瓜2月中旬至3月播种,3月下旬4月上旬定植,6月中旬开始采收上市,8月上旬收完。早秋莴苣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苗龄22天,8月中旬定植,定植后35天采收,于9月中旬至10月初采收。秋莴苣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苗龄25天,9月中旬至10月定植,定植后45天采收,于11月上中旬至12月上中旬采收。越冬春莴苣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苗龄40天,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定植,定植后100天以上采收,于翌年3~4月采收。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春冬瓜
①品种选择 春冬瓜应选用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可选用的品种有广东特选黑皮冬瓜、墨宝、黑先锋、金钢、广东炮弹头等。
②播种育苗 春冬瓜3月播种。先进行浸种催芽,用55℃温水浸种,搅拌至冷却后浸泡1天,然后置于30℃左右温度下催芽36~48 h至露根。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按1/3农家肥+1/3塘泥+1/3园土配制,再每1 m3加磷肥5 kg,提前1个月配成堆置,播前装钵,浇透水。营养钵宜采用上口直径8~10 cm、无污染、不带病虫菌源的黑色硬塑营养钵,每营养钵播种1粒。
采取大中棚套小拱棚育苗。冬瓜育苗和定植前期,特别是3~4月遇低温多雨寡照天气,采取小拱棚保护非常必要,注意保温保湿、防寒防冻。播种至幼苗出土前温度宜为30~35℃;幼苗出土后适当降温通风,昼温宜为22~28℃,夜温宜为15~20℃。适量浇水,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保持土壤疏松。湿度大时宜撒干草木灰吸湿,干旱时适量浇水。
苗3~4叶、苗龄35天左右即可定植,定植前炼苗7~10天,喷1次防病药,并混入0.2%磷酸二氢钾+0.1%尿素液补肥。
③定植 4月上旬,套种在前作莴苣地上,隔厢定植,连厢带沟宽3.0~3.3 m,667 m2栽100~120株。
④大田管理 a.冬瓜整枝压蔓、授粉。爬地栽培,每株留一个主蔓和1~2条强侧蔓。
花期遇连续阴雨天辅以人工辅助授粉,宜于晴天6:00~8:00摘取当天早晨开放的雄花,将花粉涂在当天开放的雌花柱头上。
b.追肥。定植成活后,每667 m2宜施硝酸钙10~15 kg;6片真叶时追施尿素5 kg;瓜膨大时,追施尿素15 kg、磷酸二铵5 kg、硫酸钾5 kg。开沟条施或穴施。
c.排灌。大田定植后,注意防渍防旱,宜结合追肥进行灌水保湿,若叶萎蔫要及时浇灌,采用膜下沟灌和滴灌方式,小水勤浇,大水漫灌,不能阴天傍晚灌水。当冬瓜10 kg时停止灌水。雨水过大,致田间积水时,应及时排干明水。
d.冬瓜盖草防日灼。瓜坐稳后盖草,防烂防灼。
⑤病虫害防治 猝倒病、立枯病可用64%噁霉灵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 800倍液喷雾2~3次,每7天1次。枯萎病可用20%强效抗枯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96%噁霉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灌根2~3次,每7天1次,每株用量200 mL。白粉病667 m2可用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 g喷雾2~3次,7天1次。细菌性角斑病可用77%可杀得(氢氧化铜)500~7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或72%新植霉素 4 000倍液喷雾2~3次,7天1次。病毒病须防治蚜虫,并于发病初期用5%菌毒清25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2~3次,7天1次。
蚜虫宜用黄板诱杀。用100 cm×20 cm的黄色条板,每667 m2于行间或株间挂30~40块,高出植株顶部;发生初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1次。地老虎、蓟马、瓜野螟、黄守瓜等可用1.8%阿维菌素1 500~2 000倍液、2%甲维盐1 500~2 000倍液、48%毒死蜱1 000~1 500倍液或5%锐劲特(氟虫腈)悬浮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交替使用。
⑥采收 一般花后35天,根据市场行情分批采收上市,头瓜可早摘,即5~8 kg时就采摘上市。6月中旬开始采收, 8月中旬采收完。果面茸毛消失,果皮暗绿时即可采收。早、中熟品种从开花至收获需30~40天,晚熟品种40~50天。收瓜最好是在连续数日晴天后的上午采收。采收时用剪刀剪瓜把,留把2 cm,轻拿轻放,不要碰伤。
2.2 早秋莴苣
①品种选择 早秋栽培品种选取耐热性好、不易抽薹、耐高温、抗病性强的品种,如夏王、太空三斤棒、青翠优迪、金箭、夏娃、尖叶先锋、夏抗38、夏胖青等。尖叶品种大多耐热性强,不易抽薹。
②播种育苗 早秋莴苣适宜播种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选择避西晒、水源方便、排水良好、通风的肥沃砂壤土作为苗床。翻耕后烤晒过白,增施有机肥,播前再次翻耕,整成1.3 m左右宽的高畦,将畦面整平整细,667 m2大田用种20 g。正值高温季节,播前要进行浸种低温催芽处理,浸泡4~5 h,用清水洗净,然后用湿毛巾包裹,外套扎孔的夹毡袋保湿15℃催芽,经过2~3天催芽即可播种,用水把厢面浇透后均匀播种,再盖一薄层细土,搭小拱棚,上面加盖遮阳网。床面现干则需浇清水促早发,一般每天早、晚各1次。发芽后及时间苗,子叶展开时间苗1次,苗距1.5 cm;2片真叶后再间苗1次,苗距4 cm,间苗后施稀粪肥1次,苗期水肥不宜过多,以防徒长。苗龄22天定植,定植前1周进行炼苗,减少浇水量和除去遮阳网。
③施肥、整地、定植 667 m2施猪粪、牛粪、鸡粪等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 kg、复合肥20~30 kg作基肥。可采用宽厢多行栽培和窄厢双行栽培,整地作厢,宽厢厢宽150 cm,沟宽40~50 cm;窄厢厢宽80 cm,沟宽30 cm。
8月中旬,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定植。定植前1天将苗床浇足水,喷施一遍杀菌、杀虫剂,以利起苗和做到不带病虫出圃。早秋莴苣株距25 cm,行距30 cm,667 m2定植6 000株左右。秧苗带土移栽,不宜栽得太深,栽好后浇足定根水。
④田间管理 定植后头3天每天浇缓苗水。田间定植成活后用10%~20%腐熟稀粪水加适量尿素浇施,莴苣膨大期追施复合肥20 kg/667 m2,中期中耕除草。由于气温仍偏高,为预防疯长,在莴笋30~40 cm时,看植株的长势和天气情况,喷500 mg/L的矮壮素溶液,7~10天1次,2次即可,使其矮化,抑制抽薹。茎膨大期打掉下部病老叶加强通风,减少病虫害,促进莴苣茎部快速膨大。采用矮壮素或黑杀喷可适当抑制顶部生长,促进茎粗大,可适当延迟莴苣先期抽薹,提高产量。
⑤病虫害防治 生长期间易发生的真菌性病害主要是霜霉病、灰霉病和菌核病等,细菌性病害为软腐病等,生理性病害为裂口、空洞、先期抽薹等。
霜霉病可用25%瑞毒霉800倍液、64%杀毒矾(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烯酰吗啉微乳剂2 000倍液等防治。灰霉病用50%速克灵2 000倍液、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1 000倍液等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菌核病发病初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液500~800倍液喷雾防治。软腐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 3 000倍液或77%可杀得2000(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打药1次,连续2~3次。莴苣裂口和空洞影响商品外观和品质,采取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均匀灌溉等措施防治。补充硼肥,硼肥作基肥时,可与磷肥、有机肥等混合施用,用量以1.5 kg/667 m2为宜;作叶面肥时,一般用0.4%硼砂溶液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雾,隔7~10天1次。
蚜虫宜用黄板诱杀。用100 cm×20 cm的黄色条板,每667 m2于行间或株间挂30~40块,高出植株顶部;发生初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0.36%苦参碱喷雾1次。
⑥适时采收 定植后35天采收,于9月中旬至10月初采收,莴苣平口时为采收适期。去掉中下部老叶,扎捆销售。收获太晚,花茎伸长,纤维增多,肉质茎变硬甚至中空,品质易变劣。
2.3 秋莴苣
①品种选择 秋莴苣选取高产、质优的品种,如太空三斤棒、金箭、雪里松等。
②播种、育苗 秋莴苣适宜的播种期为8月下旬9月上旬,苗龄25天。
③整地、施肥、定植 秋莴苣整地方式同早秋莴苣,定植时期为9月中旬至10月,株行距33 cm×30 cm较为适宜,667 m2栽植5 000株,定植后浇定根水。
④田间管理 加强水肥管理,田间定植成活后用10%~20%腐熟稀粪水加适量尿素浇施,莴苣膨大期追施复合肥20 kg/667 m2,中期中耕除草。茎膨大期打掉下部病叶、老叶,加强通风,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莴苣茎部快速膨大,注意病虫害防治。
⑤采收 定植后45天采收,于11月上中旬至12月上中旬莴苣平口时采收。
2.4 越冬春莴苣
①品种选择 选取高产、质优、耐寒性好的品种,如种都三号、种都四号、雪里松、嫩香四季王、太空三斤棒等。
②播种、育苗 越冬春莴苣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可不进行催芽处理,采用小拱棚加盖薄膜保温措施,苗龄40天定植。
③整地、施肥、定植 整地后铺地膜,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定植,适宜株行距33 cm×30 cm,每667 m2定植5 000株左右,秧苗带土移栽,不宜栽得太深,栽好后浇足定根水。
④田间管理 同秋莴苣田间管理,并注意防止莴苣冻害,于12月下旬加盖小拱棚膜保温。
⑤适时采收 定植后100天以上,于翌年3~4月莴苣成熟时及时采收。
参考文献
[1] 王斌才.新洲区三店街莴苣高效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08(8):21-22.
③施肥、整地、定植 667 m2施猪粪、牛粪、鸡粪等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 kg、复合肥20~30 kg作基肥。可采用宽厢多行栽培和窄厢双行栽培,整地作厢,宽厢厢宽150 cm,沟宽40~50 cm;窄厢厢宽80 cm,沟宽30 cm。
8月中旬,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定植。定植前1天将苗床浇足水,喷施一遍杀菌、杀虫剂,以利起苗和做到不带病虫出圃。早秋莴苣株距25 cm,行距30 cm,667 m2定植6 000株左右。秧苗带土移栽,不宜栽得太深,栽好后浇足定根水。
④田间管理 定植后头3天每天浇缓苗水。田间定植成活后用10%~20%腐熟稀粪水加适量尿素浇施,莴苣膨大期追施复合肥20 kg/667 m2,中期中耕除草。由于气温仍偏高,为预防疯长,在莴笋30~40 cm时,看植株的长势和天气情况,喷500 mg/L的矮壮素溶液,7~10天1次,2次即可,使其矮化,抑制抽薹。茎膨大期打掉下部病老叶加强通风,减少病虫害,促进莴苣茎部快速膨大。采用矮壮素或黑杀喷可适当抑制顶部生长,促进茎粗大,可适当延迟莴苣先期抽薹,提高产量。
⑤病虫害防治 生长期间易发生的真菌性病害主要是霜霉病、灰霉病和菌核病等,细菌性病害为软腐病等,生理性病害为裂口、空洞、先期抽薹等。
霜霉病可用25%瑞毒霉800倍液、64%杀毒矾(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烯酰吗啉微乳剂2 000倍液等防治。灰霉病用50%速克灵2 000倍液、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1 000倍液等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菌核病发病初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液500~800倍液喷雾防治。软腐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 3 000倍液或77%可杀得2000(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打药1次,连续2~3次。莴苣裂口和空洞影响商品外观和品质,采取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均匀灌溉等措施防治。补充硼肥,硼肥作基肥时,可与磷肥、有机肥等混合施用,用量以1.5 kg/667 m2为宜;作叶面肥时,一般用0.4%硼砂溶液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雾,隔7~10天1次。
蚜虫宜用黄板诱杀。用100 cm×20 cm的黄色条板,每667 m2于行间或株间挂30~40块,高出植株顶部;发生初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0.36%苦参碱喷雾1次。
⑥适时采收 定植后35天采收,于9月中旬至10月初采收,莴苣平口时为采收适期。去掉中下部老叶,扎捆销售。收获太晚,花茎伸长,纤维增多,肉质茎变硬甚至中空,品质易变劣。
2.3 秋莴苣
①品种选择 秋莴苣选取高产、质优的品种,如太空三斤棒、金箭、雪里松等。
②播种、育苗 秋莴苣适宜的播种期为8月下旬9月上旬,苗龄25天。
③整地、施肥、定植 秋莴苣整地方式同早秋莴苣,定植时期为9月中旬至10月,株行距33 cm×30 cm较为适宜,667 m2栽植5 000株,定植后浇定根水。
④田间管理 加强水肥管理,田间定植成活后用10%~20%腐熟稀粪水加适量尿素浇施,莴苣膨大期追施复合肥20 kg/667 m2,中期中耕除草。茎膨大期打掉下部病叶、老叶,加强通风,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莴苣茎部快速膨大,注意病虫害防治。
⑤采收 定植后45天采收,于11月上中旬至12月上中旬莴苣平口时采收。
2.4 越冬春莴苣
①品种选择 选取高产、质优、耐寒性好的品种,如种都三号、种都四号、雪里松、嫩香四季王、太空三斤棒等。
②播种、育苗 越冬春莴苣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可不进行催芽处理,采用小拱棚加盖薄膜保温措施,苗龄40天定植。
③整地、施肥、定植 整地后铺地膜,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定植,适宜株行距33 cm×30 cm,每667 m2定植5 000株左右,秧苗带土移栽,不宜栽得太深,栽好后浇足定根水。
④田间管理 同秋莴苣田间管理,并注意防止莴苣冻害,于12月下旬加盖小拱棚膜保温。
⑤适时采收 定植后100天以上,于翌年3~4月莴苣成熟时及时采收。
参考文献
[1] 王斌才.新洲区三店街莴苣高效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08(8):21-22.
③施肥、整地、定植 667 m2施猪粪、牛粪、鸡粪等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 kg、复合肥20~30 kg作基肥。可采用宽厢多行栽培和窄厢双行栽培,整地作厢,宽厢厢宽150 cm,沟宽40~50 cm;窄厢厢宽80 cm,沟宽30 cm。
8月中旬,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定植。定植前1天将苗床浇足水,喷施一遍杀菌、杀虫剂,以利起苗和做到不带病虫出圃。早秋莴苣株距25 cm,行距30 cm,667 m2定植6 000株左右。秧苗带土移栽,不宜栽得太深,栽好后浇足定根水。
④田间管理 定植后头3天每天浇缓苗水。田间定植成活后用10%~20%腐熟稀粪水加适量尿素浇施,莴苣膨大期追施复合肥20 kg/667 m2,中期中耕除草。由于气温仍偏高,为预防疯长,在莴笋30~40 cm时,看植株的长势和天气情况,喷500 mg/L的矮壮素溶液,7~10天1次,2次即可,使其矮化,抑制抽薹。茎膨大期打掉下部病老叶加强通风,减少病虫害,促进莴苣茎部快速膨大。采用矮壮素或黑杀喷可适当抑制顶部生长,促进茎粗大,可适当延迟莴苣先期抽薹,提高产量。
⑤病虫害防治 生长期间易发生的真菌性病害主要是霜霉病、灰霉病和菌核病等,细菌性病害为软腐病等,生理性病害为裂口、空洞、先期抽薹等。
霜霉病可用25%瑞毒霉800倍液、64%杀毒矾(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烯酰吗啉微乳剂2 000倍液等防治。灰霉病用50%速克灵2 000倍液、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1 000倍液等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菌核病发病初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液500~800倍液喷雾防治。软腐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 3 000倍液或77%可杀得2000(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打药1次,连续2~3次。莴苣裂口和空洞影响商品外观和品质,采取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均匀灌溉等措施防治。补充硼肥,硼肥作基肥时,可与磷肥、有机肥等混合施用,用量以1.5 kg/667 m2为宜;作叶面肥时,一般用0.4%硼砂溶液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雾,隔7~10天1次。
蚜虫宜用黄板诱杀。用100 cm×20 cm的黄色条板,每667 m2于行间或株间挂30~40块,高出植株顶部;发生初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0.36%苦参碱喷雾1次。
⑥适时采收 定植后35天采收,于9月中旬至10月初采收,莴苣平口时为采收适期。去掉中下部老叶,扎捆销售。收获太晚,花茎伸长,纤维增多,肉质茎变硬甚至中空,品质易变劣。
2.3 秋莴苣
①品种选择 秋莴苣选取高产、质优的品种,如太空三斤棒、金箭、雪里松等。
②播种、育苗 秋莴苣适宜的播种期为8月下旬9月上旬,苗龄25天。
③整地、施肥、定植 秋莴苣整地方式同早秋莴苣,定植时期为9月中旬至10月,株行距33 cm×30 cm较为适宜,667 m2栽植5 000株,定植后浇定根水。
④田间管理 加强水肥管理,田间定植成活后用10%~20%腐熟稀粪水加适量尿素浇施,莴苣膨大期追施复合肥20 kg/667 m2,中期中耕除草。茎膨大期打掉下部病叶、老叶,加强通风,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莴苣茎部快速膨大,注意病虫害防治。
⑤采收 定植后45天采收,于11月上中旬至12月上中旬莴苣平口时采收。
2.4 越冬春莴苣
①品种选择 选取高产、质优、耐寒性好的品种,如种都三号、种都四号、雪里松、嫩香四季王、太空三斤棒等。
②播种、育苗 越冬春莴苣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可不进行催芽处理,采用小拱棚加盖薄膜保温措施,苗龄40天定植。
③整地、施肥、定植 整地后铺地膜,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定植,适宜株行距33 cm×30 cm,每667 m2定植5 000株左右,秧苗带土移栽,不宜栽得太深,栽好后浇足定根水。
④田间管理 同秋莴苣田间管理,并注意防止莴苣冻害,于12月下旬加盖小拱棚膜保温。
⑤适时采收 定植后100天以上,于翌年3~4月莴苣成熟时及时采收。
参考文献
[1] 王斌才.新洲区三店街莴苣高效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08(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