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应深入研究教材,对照教材凝练案例教学主题;紧密结合社会现实,选择典型教学案例;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案例、预设研讨问题;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过程。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16-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宣传、学习我党理论的主渠道和最关键的主阵地,是推动我党理论大众化、受众最广泛的教学课程。要实现课程预设的教学目标,需要研究具体学生的现实状况,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尤其是要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创新,吸引学生参与课程教学、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概论”课涉及理论丰富,涵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方方面面,要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案例教学是有效的模式之一。应充分研究“概论”课的案例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明确主题的论证、精选案例、设计探索的问题,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课堂组织水平和提升教学能力。
一、深入研究教材,对照教材凝练案例教学主题
案例教学环节设计的首要步骤和保障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就是以吃透教材内容为入手。一次案例教学能否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最基础工作和最先要的工作就是要深入研究教材体系内容。“概论”课程教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编写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编写的,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教材体系完整、理论体系完整。需要教师研究教材,进行逻辑分析,转变成自己的教学体系。“概论”课内容是高度整合、高度概括的,重点难点内容既有理论层面的也有着现实的指向,并且不断融入党建最新理论成果。教学中能否解决课程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既要有科学、系统的理论教学,更需要在理论讲授的同时,以典型案例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发散性,提高讲授的阐述力,着力化解对理论体系的理解上的疑难困惑。因此案例教学必须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案例教学的主题,从而减少案例选择的随机性和盲目性,使案例教学服务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体现教学的根本目标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概论”课程分15章47节(以2010年版教材为例),落实到每个章节,教学主题是比较容易明确的,并非需要寻找。但是每个章节的内容广泛,教学课时有限,要保证教学的效果,必须具有教学针对性,必须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对理论重点难点的认知现状和存在的种种疑难困惑。如近年不断提出的“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八个怎么办”等,这些问题和观点就是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教学主题的。教学目标的完成可以分章节落实到具体教学中去的。由此,一方面在教材体系相对稳定的阶段,需要不断融入最新的理论成果,及时补充进教材。教材不可能年年改,总需要有个稳定阶段,一般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根据最新理论成果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如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教材将进行一次重要的改动。另一方面,教学是由不同的教师来具体实现的,每个教师的理论素质、教学素质不同,每一个班的学生思想实际、参与课程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同,都需要研究案例教学的主题。如“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将永远保留下去”的教学案例,必须是在对毛泽东一生有了一个整体认识的前提下使用,并且是在讲述“文革”的一些历史事实之后,如果突然提出这个案例,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反而增添困惑和不解。
二、紧密结合社会现实,选择典型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的主题确定后,接下来主要工作是选择案例。如何选择和选编教学案例的原则和策略,教学研究论文也有较多研究和探索。基本形成的观点是典型、真实可信、新颖新鲜、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
在实施案例教学时,教师应更加注重案例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的配合,更加注重利用案例来阐述理论的难点和重点或者是疑惑点。“概论”课程体系庞大,有严谨的逻辑关系,全面概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作为教材来说,主要是理论体系的编写,教材很难涉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果只讲对的,没有失误、错误进行对比,有些问题是难以令人理解和消化接受的,也难使人对一些现实问题有一个辩证的看法。现实生活或者历史事件的每个案例,均有特定的情境、人物、情节和发生的原因,有些内容服务于教学主题的案例很多,如何选择就很关键,选择哪一个案例更能突出解决存在的疑惑、更能恰当阐述理论要点,是需要教师研究和分析的,太简单的案例,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没有情节和趣味性的案例,不能吸引学生参与,如果是理论对理论的案例,更加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鉴于课时安排,又不能占用太多时间,要使得案例成为教学中“四两拨千斤”的节点。
“概论”教材第十章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在第一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教材是理论文字表述,全部不到2000字,实际这个内容涉及的社会现象千千万万、形形色色。单是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就是很好的案例。也有一些反面事件可以作为案例。如何选择,只使用正面案例,学生觉得教师回避社会问题,只使用负面案例,又使学生觉得缺少阳光和正能量。只有正反结合,互为补充,才能有比较和鉴别,才能活跃课堂,增强吸引力、抬头率。对于高职生来说,案例还要有情节,要有点传奇性,有些案例要学生有些接触,可以节约时间,方便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与分析中。一个陌生的案例,介绍需要时间,学生理解案例需要时间,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也是不可行的。
三、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案例、预设研讨问题
案例教学是辅助理解、增强吸引力,单是讲述案例,不配套预设问题,这样的案例教学就不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预设需要研讨、争议的问题是案例教学的主线,要由案例引出问题,由问题分析理解主题。预设问题,问什么,怎样问,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定。“概论”课是要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理论体系并能真懂、真信、真行。这个大的教学目标将由每章每节的学习和教学来达成,所以问题配合案例的预设,是案例教学的导向性和层次性问题。
一般来看,预设问题主要思路有几点,一是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二是分析学生的疑点、思想困惑,对于学生来说,呈现多层次性,需要梳理和概括,将多样性整理为一个或几个要点。三是寻找短小精悍、有趣有情节的案例,就案情设问。不能脱离案例设问,不能没有过渡就设问或提问。在讲“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简单或直接问“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是什么、精华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过大和抽象,而且不是简单回答能讲清楚的。
在上文提到的思想道德建设,如“最美妈妈吴菊萍”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能结合案例提出一些讨论的问题。案例中,吴菊萍说:在她托起从10楼掉下来的小孩时,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可以就她的表述,引导学生讨论道德自觉问题。由道德自觉问题,引发学生由外向内进行道德反思。
四、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过程
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最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教师只顾自己讲,至于学生是否听、是否懂、是否融入了情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下,手机进入课堂,教师要提高课堂吸引力,要与手机争学生是不容的事实。前期进行案例设计,设计再好的案例都需要用于实际教学中,在这个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要师生同台共演。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构成状态决定着双方各自的作用的发挥、体现主动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成效的首要因素。
长期以来,我们反对的满堂灌,就是师生之间在思想上、在课堂教学心理上存在有疏离和隔阂。案例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只有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融入教师教学劳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体,愿意思考、愿意与教师互动交流、愿意提出问题、愿意将自己真实想法表露出来,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才能得到体现。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点拨人,发挥主导作用,合理适时进行案例导入、材料的展现、问题的提出、组织学生研讨与分析、点评学生观点、总结学习进程与效果。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善于把控,掌握时间,又要使讨论得以层层深入,有广度和深度,而不是停留在泛泛而谈的表面上。点评要自然而不伤课堂和谐,要能巧妙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不能简单地就是一通批评和指责,伤害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案例教学是提高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特别是“概论”课程,教材体系是一套规范的理论语言和表达方式,要将这些理论表达进入学生头脑,不是读教材就可以的,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我们探索的案例教学就是进行尝试和实践。案例教学,既要选择好案例,案例本身不能又是资料堆垛,要选择有情节、有起伏的案例,引起学生关注的好奇心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也要正反案例配合,对比和鉴别真伪、好坏,对比不同角度的观点。案例教学,更要教师提高课堂控制能力,要能放能收,要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完成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基金项目】2013广西教育厅立项课题(DSBDYB075)
【作者简介】高建红(1968-),女,湖南沅江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