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高职生实现文化自足在意识形态文化、科学知识文化、网络流行文化、古今和中西文化等方面面临障碍,应通过突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力求学科知识的综合交叉,坚持网络道德的七个基本底线,融会贯通古今、中西文化等路径实现文化上的自足。
【关键词】高职生 文化自足 文化价值观 建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35-02
文化价值观是指个人和社会群体对文化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说得通俗一点,即认为什么样的文化是好的,认为什么样的文化是不好的。高职生文化价值观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深化,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高职生如何在文化价值观建构中实现文化自足进行探讨。
一、文化自足是高职生文化价值观建构的目标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们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规律,另外,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高职生文化价值观的建构过程同样按照文化自发→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足这样一个先后顺序,我们积极培养高职生的文化价值观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文化自足。自足原意有三层:一是自满;二是自觉满意,不奢求;三是自给自足。文化自足不是指文化自满或自觉满意,不奢求,而是文化上的自给自足。高职生刚刚进入大学阶段时,因为文化水平相对于本科生而言是较低的,可以说他们对于文化的认识、判断和取向整体还是处于自发阶段。但是,他们求知欲和可塑性并不比本科生差,而且实践动手能力更强,只要经过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系统的学习训练,同样可以向文化认识的更高级阶段转变。无疑,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引领高职生建构文化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核心关键作用突出,怎样发挥这一优势资源力量关系到他们能否实现文化自足。
二、高职生文化价值观建构的障碍
(一)意识形态文化方面
在高职生文化价值观的建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毫无疑问是灵魂和方向,没有它的指导引领将会导致他们的文化价值判断和取向陷入混乱,即使学识和专业技能再怎么渊博都无济于事。高职生的意识形态文化教育整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少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观念淡薄,有些还比较突出。首先是少部分教师政治思想存在偏差。例如,不久前某校某位教师所发表的一些不恰当的言论就在师生中和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他以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权、自由、司法独立等意识形态为标榜提出要在我国“去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取消思想政治考试,抨击和否定我国现行政治制度,还质疑国家领导人的言论,上述种种言行严重违背了一名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其次是大学生思想受到多元文化冲击容易迷失方向。因为他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律及文化自足意识还没有完全成型,很多情况下想问题做事情只是凭着一时的冲动,很容易被一些披着伪装的不健康思想文化所迷惑,成为俘虏和传声筒。
(二)科学知识文化方面
长久以来,大学内外一直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生要成为一个“专才”还是“博才”。持“专才”立场的人认为大学生应该“术业有专攻”,持“博才”立场的人认为大学生必须实现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大学人才培养应辩证地着眼于高职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广泛涉猎各种学科的文化知识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深入专攻一个学科专业领域是上层建筑,双方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要成为一名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高职毕业生必须是在“博”学的基础之上才“钻”得下去的。目前,制约高职生往“博才”方向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职业、行业、专业的认同意识根深蒂固,不少人还是盲目地坚持学理科好的片面观点,忽视其他学科、专业的知识。而支撑一个专业发展的只是一门学科知识体系,如果不关注其他学科领域就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境地。所以,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文化知识都是高职生应该关注和学习的。
(三)网络流行文化方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国内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已悄然改变了传统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慢慢适应了足不出户地通过网络媒体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一代,他们是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群体,除在学校里通过课堂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外,网络媒体已然取代其他途径成为他们最主要的信息渠道来源。网络世界里的信息资源量之大是其他任何资源体都无可比拟的,高职生只要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就可以通过网络掌握各种文化知识。但是,目前大多数的高职生还未具备这样的自我学习能力,不少学生只是凭着自己的一时好奇心就进入网络这样的虚拟世界,也是在虚拟的情景下探寻自己想要的精神文化知识。当遇到一些不良思想文化的诱惑时,就很容易误入歧途,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四)古今、中西文化方面
古今、中西文化之争历来是思想文化界热衷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到底孰重孰轻一直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高职生的文化自足是建立在博采各家之长基础上的不断自我否定过程。现实的情况是高职生对于这个话题的认识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模糊的阶段。对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他们还是持一种辩证的正面看法,认为应该继承和弘扬里面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于现代流行文化则是一种比较积极迎合的态度,但也不是全盘肯定。他们的文化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时容易滋生一种对于我国本土文化的不自信,认为我国文化虽然比以前有所进步,但是整体上还是落后于西方世界。产生这种想法的文化根源还是在于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特色的一种不自信,事实上还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斗争。
三、高职生实现文化自足的具体路径
(一)突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endprint
高职生要实现文化自足首要和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好用什么来引领和指导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判断的问题,说到底还是意识形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高职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和主力军,他们思想政治状况的好坏和文化自足能力关系重大,必须旗帜鲜明地高举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旗。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有机地融入其中,教会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去指导自身文化价值观的实践,在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实现自己文化上的自足。
(二)力求学科知识的综合交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学科、专业之间的综合、分化趋势愈发明显,很难想象一个只学好一门专业、学科的人职业生涯能够有好的发展。高职生不应该只是成为一个具有单一技能的工匠,而是应该朝着成为博学多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方向努力。本专业的文化知识是他们务必熟练掌握的,专业以外的自然科学文化、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思维科学文化同样也不能放弃。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外围科学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发展空间。当然,本专业是重点,其他专业是次要的,必须统筹协调好各方关系。
(三)坚持网络道德的基本底线
网络世界毕竟还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面的是非曲直不是每个人都能辨别清楚的,还没有形成和具备成熟的文化价值观的高职生面对网络文化冲击必须坚持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七条底线与高职生的关系都非常密切,特别是道德风尚底线。高职生作为一个社会人,要受到人类社会各种道德伦理的约束,决不能借口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匿名性、相对性而漠视或否定网络道德,要努力强化网络主体的道德责任,提高对网络行为和网络文化的是非鉴别力,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侵蚀;依靠网络主体的理性、信念和内心自觉来自律。
(四)融会贯通古今、中西文化
高职生的文化知识面相对狭窄,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学习和体验。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但是高职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可以说是相当肤浅的,往往带着好奇的或敬羡的或轻视的目光去审视,也未能正确看待我国传统文化。高职生有必要摒弃“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偏见,以一种包容共生的心态去看待和学习古今、中西先进优秀文化成果,去粗取精,取长补短,在融会贯通古今、中西文化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足。
【参考文献】
[1]黄海峰.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对文化价值观建构的启示[J].前沿,2012(24)
[2]黄海峰.“李约瑟难题”诠释下的高职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2(17)
[3]胡慕贤,黄海峰.关于在高职院校开设科学技术史选修课的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8)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资助课题(2012LSZ049)
【作者简介】欧阳娟(1964- ),女,湖南江华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王 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