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娴
张韧其实不想接受《新营销》记者采访。在他看来,14年的沃尔玛工作经历,当过沃尔玛中国高级营运总监,3年的7天连锁酒店集团首席运营官,还有G2000中国区CEO,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事过境迁,作为一个过去式的历程,他不想再延续,人到中年,应该寻找新的机会。
而张韧接受采访,是因为他想帮忙,也许他的想法、经验会对一个记者、一些读者有帮助。现在,张韧是一家投资公司的合伙人,工作之余,他研究中国儒释道,他还是一个武痴,每天练习太极拳,以拳悟道,希望以儒济世,以佛治心,以道修身。
回忆以往,张韧已是云淡风轻,自己不过是那踏着浪花前进的沧海一粟。张韧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语言文学系,踏出校门时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的春风,外资企业涌入,亟需大量人才。在这个黄金时期,学外语的张韧可谓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他来到深圳,进入沃尔玛。当时中国零售行业还是“零”,没有先进的零售技巧,张韧从基本的商场文化开始学习,跟随者大浪,不会游泳就学习游泳,没有商业知识就进修,从门店做起,最终进入沃尔玛中国区管理层。
进沃尔玛,就像老鼠掉进米缸
《新营销》:你是如何进入零售行业的?
张韧:大学毕业后,我来深圳打工。先是想去麦当劳当见习经理,那会深圳流行一个笑话,街上一个招牌砸下来,砸死九个经理,剩下一个是副经理。后来我反而进了百佳超市。所以进入零售行业是从百佳开始的。
在百佳我从见习经理做起,当时百佳在深圳发展很好,而且即使是新人,经过3个月培训,就有机会升到门店经理。但很辛苦,新店开张时,团队连续干几个通宵,超市开门后我们躲在柱子后面站着睡着了。后来有同学看到我在百佳扛货很惊讶:你有没有搞错啊,你也是尖子生,怎么能从扛货开始呢?
不过我看到的不是艰苦,而是机会。
在零售行业,没有人有文化,百佳的产品说明都是英文,员工看不懂,只有我行。其实当时没有人信服你,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能当经理?但我把产品说明翻译成中文写下来,而且别人能干的活我也能干,你扛一箱我扛两箱。3个月后我跳级到深圳最大的百佳蛇口门店当经理,成为“百佳之星”。现在回想起来,你能吃苦,有文化,也聪明,就可以做到。
在百佳的3个月给我了很好的回忆,它的培训系统很好,新人学习洋酒、超市理念、商品制作、进货、卫生、环境要求等等,从没有专业知识到获得专业知识。后来觉得超市太小了,想去百货,有更广阔的空间,就加入了沃尔玛。
《新营销》:那时沃尔玛正在开荒,它如何管理团队?
张韧:在沃尔玛我完全进入人生另外一个阶段。当时沃尔玛讲得最多的是文化,对顾客好,对同事好,善良,学习,大家追求卓越,做错的事情改进再改进,把每件事情做得更好、更好。在这种环境中大家不会感觉太大的压力,而且沃尔玛注重培训,从初级到高级,乃至送到美国学习。我们就像老鼠掉进米缸,不断吸收新的文化。
沃尔玛有三大原则:诚信、尊重他人、追求卓越。这种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一批职业经理人。那时工作总是充满热情,总是很开心,大家向上、阳光、积极,同事关系很好,现在我生活中90%的朋友是沃尔玛的同事。我们开玩笑说把青春献给沃尔玛,切开血管,流出的血也是蓝色的。
《新营销》:沃尔玛的文化对你有什么影响?
张韧:我们这代人其实很缺乏修养教育和道德价值观教育,因为我们成长中物质非常匮乏,更多是寻求物质,不是精神。因此回过来看,沃尔玛文化对我的价值观影响很大,尤其是诚信。
我至今记得有个员工叫阿红,是五金部门的同事,业务做得很好,我们很想培养她,但后来被辞退了。只是因为已婚的她在入职表格上填了未婚。在中国这很正常,因为怕受到歧视、怕受到不公平待遇。但这就是文化的撞击,它让你知道你身上的问题。
沃尔玛教会了我们诚信,最后每个人都会形成一种风格,都没有架子。我经常参加沃尔玛每年的股东大会,见过山姆·沃尔顿的家人,他们认为万里之外来的就是家人,非常平易近人,一种很明显的美国中部农民的朴实形象。现在我还保留了一张照片,股东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代表跑到台上,给第二任CEO大卫·格拉斯(David Glass)戴帽子、披红旗。
《新营销》:在沃尔玛你是怎么管理的?
张韧:我负责运营管理,在卖场发生的所有事情,员工、货品、售后服务、缺货、进货等等,都在我的工作范围之内。沃尔玛有很多条条框框,每天巡店、每天有检查的清单、手册,而且沃尔玛特别重视跟员工沟通,打成一片,特别共产主义。当时沃尔玛KPI从来不分个人目标,而是集体目标,强调的是集体,团队共赢、合作,作为领导人,有问题自己扛,有荣誉给团队、下属,永远把员工推到前面,自己在后面。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其实山姆·沃尔顿是激进左派,他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有动员能力,一呼百应。
《新营销》:现在沃尔玛的管理跟过去比有变化吗?
张韧:过去的管理就像山姆·沃尔顿的传奇色彩一样,靠的是人格魅力、团队凝聚力、目标。
而现在沃尔玛的管理层,更看重数据、效益、毛利,其实认真想两者都没错。这促使你反思,一个成功的企业,首先要赚钱,但我们最开心的时候恰巧是沃尔玛没有赚钱,后来不断有新的管理人员进来,文化就改变了,这无可厚非,但我仍然认为两者结合是最完美的。
沃尔玛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不断壮大,文化的影响力也一定会受到挑战。也许这就是事物本身的道,从出生、成长到青年、壮年,最后死去,而优秀的企业会不断让它再生、更年轻,又处于新的高峰。
7天酒店要招饿的人
《新营销》:2009年你进入7天酒店,它和沃尔玛的管理有什么不同?
张韧:7天酒店是一家新兴企业,它对我的撞击其实蛮大的,在沃尔玛学到的东西都颠覆了,要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沃尔玛向“左”、7天酒店向“右”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沃尔玛以领导为核心,组织团队完成一件事,强调领导艺术、笼络人心,但7天酒店完全是互联网思维。郑南雁强调的是个人为主,自动自发,不等不靠,员工要知道如何创造最大的价值。
对于所谓号召力的企业,你会发现员工永远在等,领导不下达指标、喊攻击,员工就不动,很守规矩。但如果是一群狼,饿了就要冲上去,你打下的江山就属于你。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
在这种状态下,首先要知道员工为什么要这么干,个人的动力在哪?最早在沃尔玛,领导一呼百应。但今天员工进入沃尔玛,要等多少年才晋升,机会少,又不需要担心温饱问题,动力就没有了。这时候呼吁他们,其实是一种被动的潜能激发。
而在7天酒店,招的人就是饿的人,是狼,你不需要鼓励他,想来就给他机会。好比现在郑南雁的布局,企业搭平台,吸引嗷嗷叫的人进来,让他们闯出一片天地。不是我告诉你怎么做,而是你告诉我怎么做。今天的互联网也是这样,淘宝、微信都是搭平台,完了之后自己创造价值,茫茫人海中,谁能游出来,都要靠自己。
《新营销》:你认为7天酒店的管理模式完美吗?
张韧:当时7天酒店也是在探索中,一边建制度,一边修轨道,它不是最完善的,也有不少漏洞,但我认为是成本代价最低的。传统管理方式最大的弊端是产生官僚和掩盖,掩盖的代价是最高的。而在互联网开放时代,透明是最好的管理方式,把问题暴露在阳光下,及早把它消灭,解决的问题越多,人的心态越平衡。任何企业的管理都离不开人性,人性一定会在其中爆发,所以互联网时代最好分享、暴露问题,让人更早地接受它。
7天酒店一直强调领导是靠不住的,也限制总部权力过大,甚至产生官僚,给地区和一线更多的自主权服务好会员,让每个员工自主经营。自动自发,不等不靠,是7天酒店“放羊式”管理的核心,大家不是为领导的赞扬认可,而是为自己而战,所以7天酒店较少使用精神鼓励,希望一切动力来自于自我激励,因为只有自我驱动力才是可持续的。所以7天酒店没有区域老总,而是以店长为单位,对上就是CEO,这样的层级关系跟加盟商一样,上级为店长提供技术、资源支持,剩下的就靠自己。
7天酒店唯一要解决的问题是动力。市场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挖掘并利用市场参与者的原动力,那就是利益。员工最原始的愿望是改变现状,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价值,这就是生命的动力。所以当时能干的店长从管理一个店,到管理两个、三个店,自己作老板,没有打工的心态。
《新营销》:你在7天酒店如何进行“放羊式”管理?
张韧:整个思路就是立法,把交通规则定出来,设立警察捉违章的人,剩下的不要参与,让店长为了奖金、为了自己的生活奋斗。所以当时店长每年拿到20多万很开心。现在很多店长仍然跟着郑南雁创业,以新的品牌运营新的酒店,再次创业。7天酒店因此吸引了相当多的一批铁杆粉丝,离职率很低,一般适应了这种管理模式人的就不能适应其他企业。所以每一个企业领导都要考虑如何不断激发企业自身的原动力,补充新鲜的力量,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让轮子转得更快,转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