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中运用音乐进行教学的策略

2014-04-03 00:33:31李宁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节奏感运作体育课

李宁

音乐在体育教学中正是以“乐教、乐学”为中介,达到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协调发展,是体、音、美有机结合的体现。如果课前准备充分,课的组织严密并恰当合理地运用,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音乐体育教学兴趣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结晶,是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情趣教学的科学设计,是创造良好课堂氛围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在大力提倡快乐体育的今天,情趣教学也是调动学生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效果的“激活剂”,而音乐在体育教学中正是以“乐教、乐学”为中介,达到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节奏感、韵律感和感染力,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因此,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把音乐引入课堂,创设出许多音乐伴奏的教学法。

一、音乐的作用及运用时机

在把音乐引入课堂之前,首先,要搞清该音乐的作用;其次,是掌握时机。音乐进入课堂主要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培养乐感、节奏感和感染力,发展其协调性。但是并非所有的场合都要运用音乐,必须把握合理的场合选择适当的时机。一般来说,运用音乐恰当的时机是课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一个是准备部分,一个是放松部分,这两阶段配上音乐较和谐自然。且音乐较好选,因为准备部分是为了让身体得到充分活动,一般是做韵律操或广播操。这时只要选节奏感较强的迪斯科或摇滚乐或专门广播操音乐即可;结束部分是为了让身体充分放松,让心率逐渐恢复正常,一般做些伸拉、弹动的放松运作以及舞蹈运作,这时要选择一些轻松的音乐;基本部分一般不配乐,但如果课的主要内容是游戏等,一定要选相适应的音乐。本人在教育教学中,把音乐引入课堂,如准备部分中的队列练习用音乐《运动员进行曲》,结束部分的集体舞——三套马车,选用了专门的音乐。由于在课上能利用音乐的特点并能把握时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

二、音乐的选择

(一)准备活动音乐的选择

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是使身体各部分尽快地克服惰性,进入练习状态。有人测定,音乐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心率提高,使心脏跳动加快,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供血量增加,刺激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使肌体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能更好地过渡到基本部分。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应围绕课的基本教材,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一般用轻松活泼的现代舞或韵律操,配以节奏明快的现代音乐,编成一套优美易学的准备活动操。

(二)基本部分音乐的选择

音乐以节奏和旋律对体育运动发生影响。任何运动练习都有内在的节奏,按其一定的节奏进行练习,有利于掌握正确的运作,使练习协调、省力。节奏感是体育运动中最难建立的动力定型,而音乐的节奏影响正是训练节奏感的良师益友。音乐的旋律能使学生领略运动练习中的快感和美感,减少紧张情绪,克服惧怕心理,使运作更加自然放松。音乐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运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对学生掌握某一技术运作环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做高抬腿、小步跑时,要选特定的快节奏音乐进行练习。

(三)结束部分音乐的选择

轻松愉快的音乐,使人的大脑皮层摆脱兴奋状态,使肌肉松弛而消除疲劳。在体育课中,经过一段紧张较大负荷的运动,学生的身体、心理都表现不同程度的疲劳,此时可听一悠扬、舒缓、轻柔的音乐,通过音乐与老师的语言让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随着音乐,仿佛被大自然所陶醉,逍遥地躺在海边沙滩上,望着蓝蓝的天空,寂静……温馨……使学生进入一种“我现在很舒服,心情很好;我在养神,我整个身体都在放松”的意境,从而达到放松的调节。除了用音乐进行“心理放松外”,还可以做一些简单易学的运作,伴以优美新颖、欢快的抒情色彩较浓的音乐。如基本舞步小组合或集体舞等,达到放松紧张的神经和肢体,消除身体的疲劳和恢复体力的作用。

三、针对乐感较差学生的做法

(一)过渡适应练习

对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或以前从未利用音乐伴奏进行练习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乐感,在一些对音乐要求不很高的练习中,如游戏、慢跑等放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学生对体育课配乐有所适应。

(二)哼唱歌谱练习

在一般情况下,先不要急于采用放录音配乐,在正式使用音樂伴奏前,教师可先用哼唱歌谱来强化学生对音乐的适应性,运作应选择一些容易配乐的,如原地踏步、齐步走,教师可改口令为唱、哼《运动员进行曲》等曲谱,简单的徒手操也可用哼唱音乐节奏较强的曲子来取代口令,配乐时,教师尽可能一边哼一边带操提示运作,然后才用录音配乐,在对韵律操、舞蹈进行音乐伴奏时可先培养几位骨干进行领操,这也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运用音乐进行授课的策略

(一)不宜在班级多时使用音乐

大多数学校体育课相对集中,一般在下午三、四节或下午五、六节。这样有的学校最多时有近十个班同时上体育课,班与班之间场地较接近,如果有一个班运用音乐,容易分散其他班学生的注意力。

(二)不宜在新授课中运用音乐

在课堂中运用音乐最多时候是在课的准备和结束部分,虽然在基本部分运用音乐能收到较好效果,但在新授课时,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对技术运作的概念的掌握和理解还较模糊,如果在这时引用音乐,会适得其反。

(三)不宜经常在课上使用音乐

体育教师在每一次课上运用音乐教学之前往往要根据课的内容精心选曲,悉心编排,这样会耗费较大的精力。因此,教师在课上不宜经常使用音乐,以免“喧宾夺主”,而且经常使用就不会有新鲜感,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

(四)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收集、整理一些音乐,使用时才能有选择的余地。

(五)作为体育教师,自己要喜欢音乐

教师自身要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对音乐要有一定的理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但会教技术运作,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舞蹈基础。

(六)教师在选音乐时要选健康、具有教育意义的音乐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应符合教材的特点,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应与教材内容相吻合,如能体现运作的特点就更理想了。

(七)教师备课一定要认真

体育教师采用音乐伴奏上体育课之前,要认真备课,课前一定要对录音机与录音带进行调试,以免课上出现,浪费时间,影响上课效果。

音乐伴奏上体育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美感和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协调发展,是体、音、美有机结合的体现。如果课前准备充分,课的组织严密并恰当合理地运用,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节奏感运作体育课
体育课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影剧新作(2018年4期)2018-07-27 01:18:22
破解PPP产业基金的运作难题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传媒评论(2017年4期)2017-07-10 09:22:56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 11:04:16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4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