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云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教育理念和要求的不断更新,教育改革也进一步推进,在新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体育教育的创新发展也被提上日程。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日后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本文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对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进行了相关探讨,旨在为相关教学提供有效借鉴。
课程改革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传统的体育教学通常是以增强体质为名,而事实上只是进行了简单运动技术与技能的传授,根本不能被看成是真正的体育教学。其次,就是中学体育课程设置基本上是非常单一的,并且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这一教学的真正主体。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只是一味强调教给学生什么,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中心,根本不去考虑学生需要做什么,不注意科学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学习的创造性。教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而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各个学科的创新教学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当前,就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促进教学发展已成为许多中学教师积极响应并展开研究热门话题。对此,本文就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进行分析,对其创新原则和有效途径展开探讨,力求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要求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新课标,要求把健康第一作为中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理念,认为发展学生身体健康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本要素。因此,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应该坚持把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动作技能发展放在同样地位来对待,坚持健康教学贯穿学生整个中学学习过程。
除此之外,还应激发学生的自主运动意识和终身运动精神。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不仅要将当节课上好,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后自主运动兴趣,使其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
另外,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坚定的心理素质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要求。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这种发展是身心俱全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中学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其个体兴趣的满足和发展。力求通过体育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益。
二、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内容
所谓创新模式,指的就是所使用的教学模式既新颖又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其方式往往是通过对多样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有效运用,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健康个性的教学目的。秉承着人本主义理念,课程改革将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转变教育模式的主旨内容,力求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更加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学习,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效率,进而获益终生。基于这一课程改革理念,笔者认为当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它有助于师生在和谐的活动氛围中展开交流和合作。课程改革下要求的师生关系应具有平等、尊重和民主等特点。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师生关系,更同样是参与者的身份,有义务共同维护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个性予以正确地引导而非一味地压抑,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体育特长,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并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由指导向创造转变的教学方式
由于新课改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就不能再单一地让学生顺应指导做重复性练习,而应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何种锻炼方式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使学生由跟着做变为主动做,由学别人做到教别人做。在这一点上,教师要适当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积极实践,并帮助学生将比较优秀的成果进行推广。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加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运动的思考和发展。
(三)丰富而有趣的教学内容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就不能再遵循传统单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创新要朝着培养学生终身运动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方向发展。因此,要更新原有的纯动作式教学,将理论、运动与养护等多种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学生容易理解,方便学会的前提下导入这些教学内容,并通过假人示范、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这些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方法,进而建立起科学的运动保健认知体系。此外,在原有的课程实施上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如三步上篮、射门、点球等多种技术的教授,让学生在练习时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有利于学生运动精神的培养。
(四)由按部就班转向开放多变的教学思想
中学体育课程虽然没有特定的书本作为教学开展的依据,但教师往往会按照已经形成的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流程来设计并开展每一学期的教学。这种教学思想比较传统且缺乏新意,因此也就无法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在对这一思想进行创新时,教师应注意集思广益,以学生为主体,以民主为思想,收集学生对体育课的畅想和建议,采取其中较为可行的意见并将其融入教学。这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是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考验,有助于促使教师不断完善个人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促进自我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开展中学体育创新研究工作也不容忽视。传统体育教学从思想到手段都有其相对滞后性,因此要随着时代进步而做出改变。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应坚持教学的基本原则,端正发展方向,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研究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进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不断促进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04).
\[2\]鄭守镇.素质教育环境下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思路\[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2).
\[3\]葛幸幸,王华倬,雷慧.新纲要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8).
\[4\]仲潇,刘跃华.浅谈体育课该怎样引进新的教学内容\[J\].体育世界,2008,(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