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有志慢渗透,润物无声细规划

2014-04-03 21:53:16杨柳春王安生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生涯学会规划

杨柳春 王安生

“生涯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学校”。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融入社会、学会谋生创业等生涯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在语文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以“课堂”为基地,组织学生做好生涯规划,确定自己的生涯目标,树立“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涯理想”的理念。

语文教学生命个性合作生涯规划“生涯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学校”。学校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正确引导。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面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

作为一名高中一线语文教师,在学生未来就业、创业教育中肩负重要职责,这就需要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把握未来,规划未来,使生涯教育以及语文学科教育产生持续的良好效果。育苗有志需渗透,润物无声细规划。如果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就可能误入歧途。

所以,我以“課堂”为基地,组织了学生做好生涯规划,确定自己的生涯目标,树立“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涯理想”的理念。

一、课堂为基,教材为辅,认识生命艰难历程,渗透生涯规划意识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的学科,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不再单纯地以书本、以死记硬背为主,而是注重人文意识的培养。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正是我们认识到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认识到语文教学和生涯教育的密切关系。因为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文本资源,能在生涯规划方面奠定学生的情感、价值取向。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建议学生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渗透生涯规划意识。

比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我们认识到这篇文章是一篇带有浓厚自传和哲理色彩的散文,教材编写人员将其归属于阅读教学的“文本研习”中。置于“珍爱生命”这一专题的“精神支柱”话题之下。意在促使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做深层思考。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不足,对人生的苦难体验和认识不足,所以在阅读文本时可能产生一定的沟通和体验阻碍,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感悟”“引路”,我把它们分成三类:兴趣问题,理解问题,能力问题。一方面,我尽量调动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注重素材的积累。挖掘史铁生的顽强生命之路。使学生认识到未来生涯规划需要责任意识、感恩意识与担当意识。

再如,在教学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常春藤叶体现了贝尔曼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树立职业理想,培养执着信念。教学最后总结: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沉淀自己,像文中的苏艾和老贝尔曼一样用心去关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我们生命中就始终有一片永不凋谢的常春藤叶。学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真切感受到了人性之美!

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至少有两点启示:一是生命的历程,哪怕是非常艰难的历程,也是人生中不可少的一次历练、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二是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要求,不断地进行评估和修订,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我还专门给学生上过孔子、司马迁、曹雪芹等伟人的专题课。介绍其人生坎坷经历,指导学生从这些作家身上看到生命艰难历程的价值,看到一往无前的精神力量和生命闪亮耀眼的本真。伟大的作家就好像标杆,给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信念和参照。

二、体验实践,激活课堂活力,准确定位方向,渗透生涯前途教育

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很重,很少有时间去接触社会。也很难正确认识自我,更无法把握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和价值观,无从谈起自己的生涯目标。

因此,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资源,引导学生间相互讨论,让学生逐渐认识自我、认识生涯、认识教育与未来专业及就业的关系,从而学会生涯决策。

在教学《前方》一文时,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有关往事,带着对未来的理想去体验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一被激活,他们就能很快与作品行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认同,这样,学生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理想前途畅想。认识到自己未来的生涯需要从现在做起,详细规划好自己的每一步。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从而准确定位方向。不至于在“前方”的道路上困惑、迷惘。深化了学生的体验,增强就业、创业的意识。

三、认识大语文观念,富于创造性,合作互助,情趣共济,规划好人生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它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需要渐进,脚踏实地,详细规划好才能应对未来。把语文课堂打造成个性张扬的摇篮,富于创造性。教师、教科书、学生要三位一体,多向交流,要主动、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地位。在课堂上我们与学生分解大目标,认识大语文,创设诱人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合作互助,激活课堂气氛。在课外我们与学生注重生活体验、增强生存意识、关注生命价值。一起构建合作学习与人生大语文结合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课内外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学会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语文充满生命活力和创新活力,情趣共济,详细规划,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共同营造、参与、合作。

同时,我们实行语文主题教育活动,在课堂上中开展“我的青春我作主”人生设计主题班会活动、“名人成功之路”读书活动、“放飞理想规划人生”演讲比赛。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育苗有志慢渗透,润物无声细规划。通过以上几点,高中语文教学要渗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语文资源,打造文化氛围。并根据这些确定自己的目标,树立“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涯理想”的理念。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融入社会、学会谋生创业,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涯的展望以便详细规划人生。

参考文献:

\[1\]朱益明.生涯规划与发展指导课程实施构想.教育科学研究,2010,(08).

\[2\]程利娜.生涯规划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启示.教育探索,2010,(02).

\[3\]吴炳进.高中生涯辅导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中国校外教育.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小学德育研究和实践指令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ZL-12020。

猜你喜欢
生涯学会规划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学会分享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26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56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迎接“十三五”规划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