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教育初探

2014-04-03 21:53:16韩惠英姚翠霞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后进生家长心理

韩惠英 姚翠霞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老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中学生逆反心理科学转化有个学生家长说,她的女儿最近特别不听话,经常与家长对着干,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当今社会像这个女生这样不顺从或反抗权威,尤其是反抗父母或老师教育的现象还是不少的。青少年的这种心理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的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

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青春期心理特點的影响

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圈的不多拓宽,他们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惟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的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家庭的因素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很长,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父母对子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与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程度,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无为的烦恼,也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摆出封建家长式的威风,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任何自主性的空间。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而且以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父母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紧张冲突,会使子女的心里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心神不宁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以及反社会行为。

3.学校教育的因素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的教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的原谅他,即使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而听说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所谓“后进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即使“后进生”没有明显的过错或根本没有过错时,教师也不道歉。结果是“后进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感情上,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费克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由于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二、教师科学转化逆反心理学生的方法

1.教育者有正确的观点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及科学转化的方法。可以告诉学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的比较突出。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他们是长辈,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而不会是故意找茬。所以让他们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分清是非,有选择的接受或排斥。我们也应该看到逆反心理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有时,家长和教师的做法可能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反抗这一做法是正确的行为。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盲从和盲拒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相反意味着另一种不健康,不利于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我们要区分盲目反抗和合理的拒绝,前者是一种缺乏思考的机械的行为模式,是幼稚的、盲目的;后者是有分析的理性的选择,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因此,我们应该把前者科学转化为后者,这样才是正确科学的态度。

2.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是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但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自己带头真心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睦可亲、态度诚恳、教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善,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我们还应降低对后进生的要求,尽可能多的鼓励、表扬而尽可能少的批评、指责。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教师还应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善于发现“难看”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的形象。

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教师应善于采用组织手段,在班内组织起有一定层次的正式关系的网络,为学生日益扩展交往范围,建立多样的生活联系,形成丰富的责任依从关系提供充分的条件,从而使他们逐步深入到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去,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充实和美好。针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帮教小组,给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他们会逐渐消除对立情绪,乐于接受大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并发挥其教育效能,以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减少消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4.优化家庭教育

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与女子和自身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后进生家长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8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如何对待后进生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