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泽成
摘 要: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现状分析出发,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对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探索,力求让学生充分掌握电子工艺的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
随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也异常迅速。近年来我国电子工业持续高速增长,这对我们学习电子技术的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是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才能让中职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电子专业的教师去深思。本文就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现状
目前,我校的中职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他们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学习,有些甚至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就来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具有基础差,无心向学,贪玩好动,自制力薄弱,没有上进心,个性张扬,叛逆和浮躁等特点,个别学生还有抽烟喝酒,谈恋爱或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这些特点导致他们学习热情不高,甚至认为学不学无所谓。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所以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学、也不好学,学习效率很低,文化基础薄弱,导致学习成绩很差,这对学习电子理论知识非常不利。尽管他们是应试教育下的失败者。但同时,他们的智力素质并不低,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于经验性、策略性知识和能力能较快掌握,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能力强。所以,他们学习电子工艺基础知识非常容易上手。他们大多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不爱读书,不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电子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发掘中职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快乐学习,从而掌握电子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自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一直是各国各类学校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如果在专业教学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分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这无疑不适合目前的中职学生,不仅加大了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的困难,而且会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有效地对中职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所以,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应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本位。在内容的选取上要以适用为主,尽量避免枯燥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子专业课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只有学好本门课程才有利于后续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显而易见,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适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质量,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也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三、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顺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三个特性:①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②认识过程的同步性;③认识形式的交错性。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胆突破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将其紧密结合起来,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构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课堂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它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学科,也是核心课程。它具有以下特点:知识点多,抽象且难以理解,操作技术要求高,实践性强等。在教学中为贯彻精讲多做、边讲边做、边做边讲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室开展《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确保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强调的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
我校为实现理实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改革,在各个功能实验室安装了便于教学用的多媒体投影仪,并在电子工艺实训室中划分出理论教学区和实训操作区。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先在教学区进行理论教学,然后马上到实训操作区进行分组操作;也可以先布置学生在实训操作区完成实验后,再集中到理论教学区进行讲解分析。整个《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都在多媒体实验室完成教学,老师可以边讲边做,学生也可以边做边学,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这种为用而学,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让教与学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能较好地实现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能力培养,即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学以致用”。
2.根据《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遵循“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设计项目式或任务式教学法,确保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强调的认识过程的同步性
电子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电子技能训练则强调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合相关的电子理论知识构成项目教学模块,并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例如设计项目教学:“光控电子鸟的制作”,本项目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容易吸引中职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项目下有几个任务: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线路的安装与测试……等,学生通过逐个任务的完成才能成功地制造出光控电子鸟。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许多学生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课题项目和学习要求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让其知其然。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保持《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教学的趣味性,确保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强调的认识形式的交错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古人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教这门课程开始,笔者就想尽千方百计地保持这门课程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这是中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由于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可促进枯燥理论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提升又增加了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如此交错反复,学生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中快速成长。
当学生把学习看作有趣的事的时候,学习就不仅仅在教室里或实验室里了,也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了。一般笔者会要求每个学电子专业的学生买万用表和电烙铁等常用的工具。把在多功能实验室中学到的电子知识运用到家里和生活中去。如在学过二极管和整流电路之后,有学生会修理家里坏掉的手机充电器了;有些学生就会修电饭煲等家用电器。遇到不会修的,学生就会跑来问老师或翻找书本查找答案。此时,课室不仅仅在学校,已经延伸到家里和社会上了。实践维修中的成功经验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追求,而理论知识的提升又促进了学生技能的发展,如此反复交错,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教学模块,以循序渐进为原则,由浅入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有机组合,在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方面充分显示了其科学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禹禄君.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李锁牢,崔慧娟,党世宏.“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电工技术课程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2(5).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