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
摘 要:本文结合《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教学的实践,论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经典数字电路——抢答器电路的制作与调试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抢答器;电子技术基础
一、《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的教学现状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学生对电路认识和理解的基本素质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性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但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在很多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实验课堂上很少考虑到学生对实验项目的需求和兴趣,实验内容所传递的知识和技能也不易被学生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这种状况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深入探讨其教学方法并有效实施,对学生掌握一定的电路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技能”,更重要的是“素质”的提高。对于《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来说,它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认知和训练,在此基础上做简单的综合性的提升,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素养。以此为指导,笔者吸取了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重教学方法的共同优点,根据《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中职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特点,选择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并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框架
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称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工作流程是“明晰目标”→“设计任务” →“学生完成” →“成绩评定”。
1.明晰课程目标
应用“任务驱动” 教学法首先要明晰课程教学目标,这是制订教学实施方案和方法的先导。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以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教学目标定位是数字电路基本知识的掌握、焊接装配工艺的掌握、图纸分析能力的培养、故障排除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2.设计任务书
将《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的培养目标分解为基本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据此设计一系列任务书。
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技能项目:元器件的识别及检测、识图画图、电路组装、电路焊接工艺、电路测量、电路故障排除,共计6项。素质要求:指稳定的品质和素养,要贯彻到整个培养过程之中。
3.成绩评定
学生按具体项目要求完成任务,教师综合考察给出成绩。成绩分为 “优秀”(90分以上)、“良好”(90-80分)、“中等”(80-70分)“及格”(70-60分)、“不及格”(60分及以下)五级。学生成绩的确定依据是“过程”和“成果”。在过程中评估素质,以学习成果为依据评定技能。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
下面以八人数码抢答器电路的锁存器部分为案例展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细节。
1.课程目标
(1)锁存器概述:在数码抢答器中,锁存器是一个中间环节,而且功能相对比较复杂,有锁定和存储两大功能。要实现这两个功能,电路的实现同时涉及到了逻辑组合电路和时序组合电路,综合性较强。而我们的学生在此之前是分别学习分析这两种数字电路,将两者并用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提升,这就要求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
(2)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目标的设定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阶段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做个性化的调整。对于数码抢答器电路的锁存器部分,笔者为其设定了4个课程目标: ①会根据锁存器的电路图组装焊接电路。在这个目标下,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元器件的识别能力和焊接技能。对于将来要步入一线岗位的中职生来说,这是他们必备的基本技能。②会分析讲述锁存器的工作原理。在这个目标下,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会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中职生就业起点很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提升,为中职生就业后拓展发展空间打下一定的基础。③会排除锁存器中典型的简单的故障。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目标,是对第①②目标的综合应用,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实现。④职业素养的培养。
2.任务书
课程目标是制定给教师做指导的,而学生的学习指导就来自于任务书。所以,教师需要将自己的课程目标科学地体现在任务书里。下图是笔者为学生制定的锁存器电路的任务书。
任务书2-2
3.成绩评定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活动的收获,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就每一个项目任务来说,都有质量评定标准,学生完成任务不能仅仅达到及格,而要鼓励学生“创造优良工程”,鼓励学生针对同一技能训练项目做第二、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实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自己每一次都会有进步,并且把几次成绩当中的最佳成绩作为这次技能训练项目的成绩。这个过程是任务驱动法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所在。它最有效地发挥了“教师导”、“学生学”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动力。学生在知道了学习成绩的来源与评定方式后,都会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以及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使基础差一些的同学,看到平时一点一滴的努力,都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学习及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五、教学总结
以前学生学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仍不清楚学了什么,掌握了什么,给学生甚至教师都带来了挫败感。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对学习的效果更加关心,对学习有了兴趣和信心。例如在锁存器任务中,将任务③“焊接工艺按要求去做”明确化后,使得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对工艺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工艺的提高也间接提高了电路的成功率,这使得学生成就感大大提升,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也跟着提升了。2010级学生抢答器电路的完成人数为班级67%,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考评模式改革后,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提高了。2012级,学生完成情况提升到了84%,而且一次成功率也由原来的38%提高到63%。
另外,改变的不只是完成情况,学生掌握的内容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前者主要完成了焊接过程,对电路特点、工作过程掌握得很少。后者则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反映。例如:原来的学生都忙于完成电路板的焊接,没有多余精力关心电路原理及分析,对于教师的讲解也就漫不经心了。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提高了制板的效率,学生有多余的精力学习理论,加上任务书中明确的要求,学生更加重视原理的分析并将原理运用到排除故障的分析中,进一步完成了任务中的另一个要求。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
[3]林理明.电子线路实验与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邓心平.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改革探析[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2(6).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