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
(1.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 100044;2.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高等教育·
徐特立教育思想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张国
(1.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 100044;2.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徐特立先生既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的学生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可以概括为学生应当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人可以走“多条道路”,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合一,教师要成为教育科学专家,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起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等五个方面。徐特立先生的学生教育思想对对我国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成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应加强对徐特立先生教育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徐特立;学生教育思想;高校学生工作;启示
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方面多有建树,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学习的楷模。徐特立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此不作长期的深入研究是难以真正把握和深刻领会的。在此,仅对徐特立的学生教育思想进行粗浅的探讨。
在研究中发现,徐特立的学生教育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学生教育的多个方面,本文仅就其中最为主要的五个方面作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一)学生应当德智体全面发展 徐特立指出,对学生进行教育,就是要促进他们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首先,他一贯重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他曾著文《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和《论国民公德》,深入宣传以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为指导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其次,他对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论述很多,不但强调要刻苦读书,而且一贯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最后,他对体育也十分重视,指出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爱护身体,锻炼身体”,这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1](P621)徐特立认为,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使学生得到发展和进步,才算是值得肯定的教育,仅仅强调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都是错误的。
(二)培养人要走“多条道路” 徐特立认为,培养人有以下三条途径:一是直接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由小学、中学,再到大学,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和塑造人。二是在中小学毕业后从参加生产劳动中学习提高,即通过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人。三是劳动者从业余学习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即完全通过社会来培养人。同时,徐特立也指出,如果只有继续升学这一条道路,整个教育系统是不堪重负的,势必要出大问题。从徐特立的观点可以看出,对人的培养和教育不能仅依靠学校,社会还必须承担起重要的职责;人不但要从学校中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且也应当从社会劳动中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
(三)教师应该是“人师”和“经师”的合一 徐特立认为,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应当是“人师”和“经师”的有机统一。所谓“人师”,就是指教师应当成为学生为人处世方面的老师,而且在这方面要率先垂范,身教与言教并重。所谓“经师”,可以理解为教师是负责向学生传授专业性的科学文化知识。将“人师”置于“经师”之前,可见徐特立先生对“人师”的重视程度。要做到“人师”和“经师”的合一,也就意味着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人,真正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三方面的职责。这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德才兼备的高要求。考察徐特立的一生,就会发现,他本人学识渊博,堪称一代师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培养了诸如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向警予、许光达、田汉、李鹏、叶选平等一大批革命领袖、革命精英和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
(四)教师要成为教育科学专家 徐特立认为,教师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努力成为教育科学专家;只有以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为指导,才能解决好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追溯他的人生经历就可以发现,他在教育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1905年,他在乡下教蒙馆八、九年后,又到设在长沙的宁乡县速成师范学校学习四个月;后来,他又自费到上海的江苏省教育总会学单级教学法,接着又东渡日本,考察小学教育;回国后就任教育科学教员,并创办了湖南最早的教育刊物《周南教育》周刊。解放后,他整理和总结了自己的教育和教学经验,写出了《教育讲座》、《各科教学法讲座》等教育论著,为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科学知识作出了贡献。[1](P623)正是因为掌握了科学的教育理论,徐特立才能够为社会培育出一大批栋梁之才。
(五)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起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 徐特立指出,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建立起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其原因就在于,在新社会,已经具备了建立这种新关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人民群众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学生基本上是劳动人民的子女,教师则是自食其力的脑力劳动者,教师与学生已经不存在经济和政治上的根本矛盾和对立。实际上,这是运用无产阶级的阶级分析法来剖析师生之间的关系。
当然,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既不是资产阶级的教师本位或学生本位,也不是“无差别境界”。徐特立明确指出,在这种关系中,“教师是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负有更大的责任。学生要尊敬老师,因为“教师是同志中的领导者”,教师要热爱学生,要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制定出教育和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获得进步,都得到益处,这就叫“教学半”或“教学相长”。[1](P625)在教学实践中,徐特立在师生关系的处理方面也堪称表率。他对自己的学生十分关心爱护,而且热心地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徐家外婆”。
徐特立的学生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以上介绍的内容仅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几个方面。联系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他的教育思想对当前高校学生工作成效的提高有着多方面的启示。
(一)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加强专业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修养 徐特立先生指出,教师应当是“经师”和“人师”的合一,既对学生传授专业性的科学文化知识,也对他们进行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育。这一思想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就在于,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必须在专业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修养方面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具体而言,一方面,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在专业理论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不能降低,除了要承担一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之外,还必须在科学研究方面积极探索,争取发表高质量的专业论文和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在此,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学生工作者在这方面的引导,对他们工作的考核也必须包括教学和科研工作两个方面。从职业发展的观点来看,这也有助于学生工作人员将来顺利转岗。高校学生工作政策的制定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尊重学生工作者的个人意愿,而不是限制他们的自主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工作部门要建立起顺畅的人才流入和流出机制,确保学生工作开拓新境界。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工作者也必须注意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专业理论修养和思想道德境界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学生工作者才有可能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给予比较全面和到位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他们成长和成才的进程。
(二)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徐特立所提出的教师要成为教育科学专家的思想,对高校的学生工作者的重要启示就是,应当加强对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并能够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工作实践。高校学生工作不仅是上传下达的例行性工作,还应当是创造性的工作。为了切实提高工作的成效,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只有在充分把握教育对象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够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创造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应当看到,学生工作者从事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原因就在于,一方面,他们一直都在进行着管理和教育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实践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就有可能实现向理论的飞跃;另一方面,他们所进行的教育实践能够对现有的教育理论加以检验,并推动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调研中发现,高校学生工作者,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学生辅导员,基本上都为日常繁重而琐碎的工作所累,要加强对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就必须牺牲个人的部分休息时间,这也就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当然,这种学习和研究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并将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放在同自身工作实践密切联系的领域。
(三)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采取平易近人的工作态度 徐特立所倡导的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一教育思想,对今天的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就是,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在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时,对教育对象——大学生必须采取平易近人的工作态度。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以交朋友的方式来开展工作,与大学生开展平等的交流和对话,以提建议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尽可能避免以教训的口吻开展工作。同时,学生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中去,放下作为管理者的架子,真正和大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只有以这种良好的态度来开展工作,才能够拉近自己和大学生的距离,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高校学生工作者应着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徐特立主张从德智体等方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给高校学生工作者的重要启示就在于,作为教育和管理者,必须从多个方面去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仅仅强调学业成绩这一个方面。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高校学生工作者,尤其是在一线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必须使大学生认识到每一方面发展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真正树立起全面发展的思想观念,并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来推动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学业、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劳动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在此建议,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为大学生四年的发展建立档案,从动态的角度密切关注他们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进步,这也可以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积累丰富的资料。需要强调的是,学生所获得的全面发展同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突出发展并不矛盾。
(五)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因材施教,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 徐特立所倡导的培养人要走“多条道路”的思想给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启示就是,必须在工作时贯彻好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因个人条件的不同而在主要努力方向上各不相同。其中一些会致力于学业,一些则在学生会和大学生社团方面发展,一些则致力于业余爱好的培养和个人特长的发展,等等。针对大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现实,高校学生工作者,尤其是在一线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必须首先对大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持包容的态度,坚持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尽可能专业的指导,促使他们在各自的主攻方向上取得比较大的进步。高校学生工作者不但要喜欢在多个方面实现发展的全才性大学生,也要欣赏只在某一方面实现发展的偏才型大学生。只有以多样化的成才观来指导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才能真正地发挥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缩短他们成才的过程,提高成才的可能性。
(六)高校学生工作应当进一步细致化 徐特立的教育思想对高校学生工作的一条总的启示就是,要想切实提高自身工作的成效,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工作的细致化,使教育管理者对教育对象的情况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以更多的付出来换取学生工作的更高成效。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工作细致化的重点应当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即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问题比较多的那些大学生。高校学生工作者,尤其是在学生工作一线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必须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这些大学生的关心和关注之中。当前,全国不少高校都在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专项工作。这项工作要求辅导员夜间在大学生宿舍值班,密切关注大学生在宿舍内的动向,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更加细致化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为了能够真正调动辅导员参与这一专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真正提高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
[1]毛礼锐.中国教育史简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彭德志.徐特立教育思想与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略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06):97.
[3]王江君.徐特立教育思想述论[J].福建党史月刊,2011(10):23.
Enlightment of Xu Teli's Student Educational Thoughts on College Student Work in the New Era
ZHANG Guo
(1.Postdoctoral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Industry Safty Research Center,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100044;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Shanxi,030051)
Xi Teli is both a great communist and proletarian educator.His student educational thoughts have rich connotation.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tudents should achie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morality,intellegence and sports;there are many ways of education;teachers should teach professional knowleage and correct behaviors;teachers should be educational scientists;teachers should build equal relationship with students.His thought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effective college student work in the new era.Educ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udy his thoughts.
Xu Teli;student educational thoughts;college students work;enlightment
G643.1
A
1674-0882(2014)04-0085-03
2014-06-15
张 国(1977-),男,江苏徐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赵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