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漫步

2014-04-03 13:15:49李哲强
河北水利 2014年10期
关键词:苏堤太守苏东坡

李哲强

来到西湖,双脚轻轻地踏上那条不知美丽了多少人心情的苏堤,总会想起苏东坡。

不敢想像,以“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这样温婉的一个诗意比喻开始的,竟是呈给最高统治者的火漆公文——《乞开杭州西湖状》,也正是这样一个温婉的诗意比喻,却成了西湖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正是这样一个温婉的诗意比喻,使西湖在宋代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并不强盛的朝代,得到了生态式的呵护,否则她早已湮灭于历史之中,我们也只能在诗文中慨叹西湖之美了。

单从文字角度讲,这篇“状”读来是比现在一些干瘪的公文确实让人舒服多了,仿佛作者很随意、很从容地就把人引入了一个诗意的境界。但千年前,这道倾注这位关心国是与民瘼的太守心血的奏折写得并不轻松。在苏太守的心头,水涸草生、渐成葑田的西湖和杭城乡亲父老的渴盼神情交织一起,历历在目,他知道自己的这一管笔,这一纸奏折,牵动的是民众的生息和一处美景的未来命运。

朝廷终于传来消息,苏太守放下手中一切,尽力毕志,投入其中。据说,在杭州任太守期间,是苏东坡文章写的最少的时候,这个能写千古文章的太守,暂时放下了自己钟爱的那管笔,从而腾出时间,从事了同样能传千古的那场保护西湖的伟大事业。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写下“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苏太守深知人生短暂,岁月易逝,虽然因乌台诗案被贬,但他没有溺于宦海沉浮的苦闷之中,而是仅用半年时间,就在杭城之眼上办了这项泽被后世千秋万代的好事。从这一点上,也许西湖一方面要感谢他们在千年前有了这样一位好太守,一方面也许还应该感谢王安石,这个苏东坡的政敌,无意中竟成全了西湖,成全了苏堤。

苏东坡不愧是苏东坡。他在疏浚西湖的同时,提出了一个诗意的方案——他把那一方方湖泥连成了一条长长的苏堤,从此,湖北的宝石山和湖南的南屏山才有了“北山始与南山通”的便利,才有了这条绕湖的六曲画桥,有了这首穿行在粼粼碧水上的长诗,有了这幅飘动在款款清波上的长卷,才有了这美丽了一代又一代游人眼睛的名胜。

不知何时,微风过处,我身畔的柳枝拂了一下我的脸庞,我从对苏太守的回忆中折回现实,发现自己已经向北走过了大半个苏堤。回首这条长堤,虽然我没赶上江南三月晨曦微露、草长莺飞的动人春晓,但眼中这仲秋金风轻摇柔丝万缕的烟柳,远处不时传来馥郁桂子的馨香,却也让人有些微酡了。

世间万物总有一个平衡点。当苏太守给西湖带来苏堤的同时,西湖也回馈了他几年快乐的生活。据说,苏太守经常在葛岭下面的寿星院办公,风光如画的寒碧轩和雨奇堂,留下了他阅读公文时的身影。有时他在涌金门把仪仗队赶上大路,让他们继续虚张声势,而他自己却仅带两个老役,登上一叶扁舟,在普安寺弃舟,西去丹垣绿树、翳映阴森的冷泉亭办公去了。大热的夏天,更是自在,他一转身躲进祥符寺,在好友维贤方丈的禅室里小憩片刻,然后才三下五除二地处理那些公事……怪不得苏东坡在后来曾写下了这样充满留恋的诗句:“居杭积五岁,自忆本杭人。故家归无路,欲卜西湖邻。”

苏堤已尽。我站在苏堤北端的孤山脚下,再一次回望西湖时,突然看到西泠桥下正有两只清淤船在挥动长臂,探入湖底,轰轰作响地挖掘湖泥,这机器声传入我的耳畔,我的脑海里却回环着那句“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

猜你喜欢
苏堤太守苏东坡
苏堤漫步(外一首)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06
苏堤杂花
让子弹飞
苏东坡《献蚝帖》
西湖苏堤(外十一首)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8
苏东坡与佛印
苏东坡学无止境
小小旅行家→杭州
大灰狼(2014年3期)2014-04-16 13:45:43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
愤怒是一剂良药
北方人(2013年5期)2013-06-24 03: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