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桂利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要增强发展信心,关键是要增强干部的工作信心,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山西要真正转危为机,首先要理顺情绪,增强信心。这里关键是要增强全省各类企业的信心。省委省政府要针对山西目前企业的困难,为企业“抱团取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当前要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帮企业就是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后劲,越是外部环境严峻越要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帮助。
目前山西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的原因是既需要“转危为安”,更需要“转危为机”,是安全生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之间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和困难。这是省委省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前几年是我省事故频发的几年,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全省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也为经济正常运转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全省在某些领域的生产、工作不是很正常。比如有不少该复产的矿井亟待验收,但是有的地方甚至没有人敢于签字负责。由于我省煤矿大面积停产,目前省内少数企业用的是外省煤,内蒙古煤炭产量已首次超过山西,成为全国第一。山西煤炭企业的市场很可能为外省占领,所以安全生产第一与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为我省必须正确处理的一对矛盾。因此,我省不仅要“转危为安”更需要“转危为机”;不仅需要理顺情绪,增强信心,更需要尽快恢复一些市县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后边两者是我省面临的特殊问题和困难,也是做好今年工作,推动“三个发展”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眼前当务之急是需要围绕“三个确保”,把中央的政策用好用足,我省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拉动投资。鉴于山西多年投资总量偏低、投资后劲不足的现实,我省应转变投资观念,以“四两拨千斤”引导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引导社会资金搞好山西建设。目前组织山西企业走出去看看外边有什么商机,我们有什么优势,可以承接些什么产业,是亟待进行的工作。当然从长远看,加快山西发展,还在于围绕省委提出的“三个发展”,认真搞好山西增长方式的转变。省委提出的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是山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我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拓宽经济社会发展起飞跑道的战略宣言。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就是把眼前与长远结合起来,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结合起来,把“三个确保”、“三个转变”与“三个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目前这种被动局面,改变我们目前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使“三个确保”、“三个转变”和“三个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山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山西工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带动向依靠能源、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山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消耗向依靠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转变。所以实现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在第一产业农业上做文章,在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上做文章。建议省委、省政府责成省委组织部和人才办充分发挥山西800多名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作用,在每个周末召开一次“山西转型发展周末论坛”,通过论坛,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为山西实现“三个发展”建言献策。并把论坛作为山西思想大解放的一个阵地,通过解放思想,理顺全省情绪,增强全省信心,确保山西平稳较快发展。
关注物价上涨趋势,综合运用价格调节基金、财政转移支付等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并配合相关产业政策,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水平。加大对控制物价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消费预期。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完善储备体系,确保重要产品和物资的有效供给。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充分利用减税、补贴等手段,有效遏制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扶持中小企业,扩大就业基础。实施煤电联动,促进煤电、焦化企业联合经营,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依托新建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这一平台,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要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特别是要把淘汰落后产能与新上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强化对主要工业行业和高耗能企业的节能监管,加快制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等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完善节能评估和审核制度,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管住用能增量,制止高耗能产业的投资和低中水平重复建设。注重通过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节能减排。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节能技术开发、工艺和新型节能产品、节能降耗技术的选择及推广等技术创新给予重点扶持,同时制定各相关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补偿方案及奖惩机制。全面理解循环经济内涵,切忌片面强调延伸产业链条、清洁生产,杜绝循环不经济现象。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严格实行“节能环保一票否决制”。推进节能环保工作机制创新,完善财政环保专项资金投入方式,鼓励并优先支持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申请方式的项目。加速推进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各项工作,实现结构性节能,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人民币快速升值对我省出口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要通过提升高加工度产品的出口量,削减本币升值带来的出口压力。鉴于煤炭、钢材等我省主要产品的出口可能将面临更进一步的国家政策限制,鼓励出口产品,积极争取出口退税、财政贴息、产业调整基金等政策支持。另外,要关注亚洲等新兴市场需求,调整出口产品方向,减小国际市场波动对我省产品出口的影响。同时,用足用好国家促进进口的利好政策,抓住增值税转型的机会,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节能环保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充分发挥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充分利用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东盟博览会、西洽会、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等会展平台,不断促进我省对外开放。
加强对服务业和新兴行业的投资力度。研究和制定引导巨额存差和民间资金的政策措施,改善投资结构,避开国家投资政策限制,积极引导新增投资进入节能、环保、服务业领域,继续加强对一些内需主导型行业和弱周期行业的支持,注重新增投资对结构调整的作用。积极推进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的各项筹建工作,构建加快能源基地建设的直接融资平台。推动资本市场工作,大力培育上市资源,鼓励和支持发展前景好、业绩稳定、治理结构完善的中小型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和扶持组建专业性和综合性的风险创业投资公司,鼓励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投资公司,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晋商银行组建工作,积极引导股份制银行在市、县一级建立分支机构。继续加强外资项目的落实,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引进外资,使我省利用外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抓紧服务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扩大服务标准的覆盖范围,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引进各类企业实行平等竞争,实现投资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引导煤炭收益的资本化转化,鼓励煤炭企业转产发展服务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产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服务业,参与国有等服务企业的改组、改造、兼并和重组。抓紧培养各类服务人才。大力发展服务业职业教育,特别是对农民工、下岗工人和在岗人员的服务业技能培训。加快建立健全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实行公平合理的税赋政策,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优先供应服务产业。
从全国各省的实际情况分析,山西遇到的矛盾和困难最为严峻。对沿海发达省市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又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对山西来讲,则肯定是挑战大于机遇,我们要想掌握山西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代价和更多的努力。因此,对当前山西经济形势的研判一定要科学准确,只有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才有可能转危为机,把握住山西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从全国来讲,陆续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就是全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工作支撑和切入点,对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省份的经济发展具有客观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因为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十个重点产业的产值几乎占全国GDP的80%。搞好这些产业的技术创新、兼并重组,带动这些产业的企业开拓市场,对于沿海发达省市的作用是非常直接和重要的。但是对我们而言,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山西产业的带动作用,就比较小、比较远。由于我省经济结构过于单一,能源、原材料工业占80%左右的份额,在全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我们有基础的产业只有钢铁、有色金属两个行业,装备制造、石化等产业只有很少的份额。同时“全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扩大内需举措对山西工业几乎没有任何带动。所以产业单一是我省止跌回升严重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施山西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的“六大工程”。由于省情等多方面的原因,山西扩大内需亦应该采取一些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不同的措施,要切实把我省农村多年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搞好工作作为扩大内需的方向,要切实把“三农”作为投入的重点,把“三农”有关的工程和项目作为新增投资安排的有限领域,保证农民能够有事干,保证农民可以增加收入,保证这些措施对农村长远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建议:结合国家的相关部署和我省农业、农村的实际需求,尽快在省内实施农村扩大内需的“六大工程”。土地修复和整治工程。我省耕地数量少,质量差,多年的资源型经济粗放发展使不少土地失去了耕作条件,所以结合山西2000万亩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作,把全省土地修复和整治工程作为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修复一亩耕地或新增一亩耕地补贴农民1000元,这样农民有积极性,又是长久性的好事。建议鼓励农民对废弃黏土砖窑、矿山损毁的农田、盐碱地、闲废荒地进行修复和整治。要把矿山和企业的排矸、排灰、排渣与土地整治整体考虑,大力组织土地资源的复垦开发工作,搞好这项工作对全省未来的土地占补平衡和经济开发有很重要的作用。小流域治理和微水工程。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的另一个重点是带动农民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我省应加大对小流域的治理力度,大力发展沟坝农业,重点推广汾西等县的小流域治理经验,同时在不同地区重点搞好土壤水库、集雨补灌、农田节水等微水工程。加大农村饮水工程力度,解决全省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特色农业发展工程。重点围绕红枣、苹果、干鲜果、小杂粮发展,带动农民发展一批农业产业集群。围绕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上一批专业市场、仓储设施;建设一些技术学校,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加大对冷库、现代农业和物流体系建设,使山西的特色产业尽快成为富民和富省产业。实施“碧水蓝天”工程。进一步巩固和推进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搞好全省六大造林工程,启动煤矿采空区植被恢复工程、城市水源涵养林工程。结合省“碧水蓝天”工程,加快搞好11个重点城市、大运高速路沿线和汾河干流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搞好农民工就业培训工程。大量的农民工回乡之后,如何增强他们再就业的技能和素质是目前政府应该抓紧的工作。我省应结合山西的实际,大力发展针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教育,包括:煤矿职业培训、餐饮职业培训、机械类工业技术培训,果业技术培训等等。由省财政拨款,为返乡农民工发放专业技术培训券,为农民工提供为期半年的专业培训。
顺应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工业产业的战略性调整,把山西重新打造成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战略,根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制定出台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以及物流等10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些行业或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或是涉及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或是攸关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十大产业中九个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达三分之一,其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30%。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不仅对应对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山西转型发展、调整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省经济结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能源、原材料比重过大,工业经济缺乏持久支撑,极易陷入周期性波动和循环,所以山西转型发展,必须顺应国家十大产业振兴的机遇,在工业产业的发展方面补上我们过去没有做好的一些课题。一是要下决心振兴山西轻纺、食品工业。把轻工业、食品工业作为我省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产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产业集群。二是要下决心振兴山西的装备制造业,“工业立省”、“制造立省”,做好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加法。山西要改变目前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局面,必须顺应工业的客观规律,顺应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趋势,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把加工工业文章做好,把制造业文章做足,发展一批山西具有比较优势的重型装备制造业、煤机产业、轨道交通设备和一些新型电子产业,等等。建议责成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和制定山西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着重研究全国产业振兴对山西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山西转型发展过程中山西工业产业的主攻方向,及轻工、食品、装备制造、有色金属、钢铁等产业振兴的规划和细则。建议以工业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实施工业产业集群战略,瞄准市场承接转移,依托国有大型工业企业,推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比如以太重煤机为核心的煤机产业集群;以太重为核心的重型机械产业集群;钢铁机械和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汽车配件和精密铸造产业集群;以太钢为核心的不锈钢产业集群;食品工业产业集群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等等。责成工业部门尽快研究和制定山西工业产业集群方案。目前兄弟省市也有相似的政策。如云南拟收购30万吨铝,广西已明确政府要收购5万吨铝锭;江西某市以16亿元资金收购钨和稀土矿资源。
通过“三个确保”、“三个转变”实现我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宏伟目标。山西经济发展的形势比全国更严峻,保持山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比兄弟省市更艰巨。如果我国经济增长在8%左右,山西的煤炭、电力等产业将会处于严重的过剩状态,煤价高位运行的可能性将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重蹈1999年前后的经济低迷和徘徊局面。面对这种形势,眼前全省最紧迫的任务是“三个确保”,即确保山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持续得到改善;确保山西生产安全、社会和谐。
[1]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美]詹姆斯·E·米德.效率、公平与产权[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3]范金.可持续发展下的最优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高东明.熊彼特主义增长理论的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6,(4).
[5]魏后凯.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