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机制探讨

2014-04-03 09:05彭魏玮周岚峰
关键词:舆情舆论监控

彭魏玮,周岚峰

(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网络舆情是一个学校管理和稳定的风向标。通过校园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对学校和社会的意见和态度,而管理人员则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时改进管理模式,缓解学生的不满情绪,给学生以正确引导。因此,掌控好大学校园网络舆情,对加强校园的综合治理工作,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网络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舆论格局。据报道,有关网络媒体对民众学习、生活及工作的影响,已远远超过报纸、杂志、书籍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广大民众依赖的“第一媒体”。截至2010年1月,我国网民规模达3.84亿,年增长率为28.9%。互联网的衍生品,特别是手机无线互联网也随之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总规模已达2.33亿人。[1]无线通讯的发达,微博形式的出现,引起了很多年轻网民的兴趣。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传输信息,甚至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由传统的被动信息接受向主动挖掘信息、传播信息转变。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这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不受地理时间的限制,随心所欲利用手机等终端登陆微博发布各种信息,实现即时分享、即刻存储。也正是因为这种“短、灵、快”的特点,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2]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也更加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各种类型的微博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注册用户数和信息发布数量不断攀升。在权利意识高涨的当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各种公共事件,而且参与度也越来越高。网络开放、匿名、即时等特点,使人的自由表达更加便捷。而微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公开表达渠道,扩大了公共话语空间,公众参与政治事务的自主性、参与热情和自我意识显著提高,并从社会舆情旁观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微博在信息传播的模式具有不同于以往网络传播和媒体传播形式的特点。微博作为便捷传播的工具,可以实现信息的即刻发布。与此同时,无线通讯的发达,手机的便携化和功能的多样化以及微博操作的便利性,使人们随时发布微博成为习惯。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利用智能手机不断更新自己的微博,发布即时新闻,评论新闻事件。目前在国内的大学校园,许多学生拥有智能手机,他们通过手指的简单操作,借助移动通讯工具发送短信不断更新微博、时刻保持在线状态,使每个人都能及时了解到他人对某个事件的评论,并且可以随时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网络舆情的监控机制

由于网络具备虚拟、隐蔽、发散、渗透和随意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通过这种途径来表达思想、传播观点。对高校来说,如何掌控网络舆论,及时化解舆论危机对高校的和谐稳定以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应有内涵。因此应当建立规范的机制来管理网络舆情。大学生网络监控机制应当做到随时掌控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不断完善监控机制,应在建立以下制度的基础上保证这些制度的有效运作。

(一)机构保障 学校应成立专门管理网络舆情的组织,不间断地对热门网站的舆情、热门论坛进行监督。首先,各职能部门,尤其是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的学工人员等,更应承担起舆情监测的责任。其次,对网络舆情较集中的时间段,可通过学生党员干部等,密切关注校内和地方站点动态,随时了解网络舆情传播的趋势。在学生中要培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学生干部,作为网络舆情信息监控者,通过建立起有效的监控机制,从各方面保证舆情监督体系的正常运行。一个高效、统一的舆情监控机构常常可在事件发生前迅速整合有效资源,做到灵活处置,及时反馈结果,把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二)技术支持 要及时有效地搜集、处理、研究判断信息。这就需要有强力的技术支持,尤其是一套高效的关键词搜索机制。要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抽取相对应的舆情,分析信息的分布情况,并及时汇总上报,同时领导的指示要及时下达到监控人员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因此,学校建立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决策和执行系统至关重要。高校应当利用自身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以及高校自身网络封闭性较好的特点,实行程序监控和人工监控双向结合的办法,在不封堵网络信息的前提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只有网络畅通,才能利用现实手段和渠道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三)应急措施 大学校园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一旦经过网络渲染,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应该有完备的应急预案和措施,有详细而周密的预案,保证在危机发生时有条不紊,以获得最大程度的主动权,根据危机的程度来调动相应的资源进行危机化解。

三、舆情危机的合理疏导

在线交流为大学生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和新的交流方式,但这种方式还有待完善。在实施网络教育、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时,还必须辅以符合大学生常规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网上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

首先,要保证信息的合理通畅。在网络舆情的引导下,要做到加强与网民的日常沟通。实践证明,沟通得越好,群体性事件的机率就越小。互联网这个纽带正成为加强互动的主力军。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部门在信息传递方面经常会隐瞒情况,导致信息渠道严重阻塞或扭曲;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发布制度,传统上习惯用粗暴的方式堵塞信息渠道,使信息传递受到极大限制,再加上部分高校为了“保稳定”,有些时候在危机处理中信息透明度较差。因此,当发现网络舆情危机时,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官方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3]通过新闻发布,向网民传递权威信息,以稳定形势。

其次,可以培养“意见领袖”。尽管“网络上人人都是记者”,但如果有一部分知名度较高的人员合理疏导情绪,网络舆情管理就会从容很多。根据传播学规律,“舆论领袖”在影响大众的态度方面作用明显。尤其当网络上出现相互矛盾的信息时,一般民众往往无所适从。这时候就更需要权威的“舆论领袖”发出声音,作为决策者的重要参考。就目前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论坛情况看,培养论坛的“舆论领袖”[4]是必要的,利用这些“舆论领袖”来引导舆论,已成为普遍性的做法。因此,高校也应利用学生会、党团组织等,培养一批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意见领袖”,利用这些“意见领袖”来引导网上舆论,强化官方主流言论。

当前,高校的网络舆论相比其他环境显得格外发达。只要能够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这一新兴舆论平台,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必将大有裨益。以此为切入点,积极尝试,寻找其规律性和可行性,必将成为未来高校管理模式的一个新课题。

[1]徐广海.新形势下如何应对互联网建设和网络舆情[EB/OL].人民网,2010-06-02.

[2]缪志波.浅析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J].当代教育论坛,2012(01):118-122.

[3]陶建杰.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初探[J].青年记者,2007(08):72-74.

[4]刘志明,刘 鲁.微博网络舆情中的意见领袖识别及分析[J].系统工程,2011(06):9-16.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