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研究
——宜昌市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启示

2014-04-03 08:58:36韩艳旗赵晓飞王红玲
关键词:宜昌市龙头企业产业化

韩艳旗,赵晓飞,王红玲

(1.湖北大学 商学院,湖北 武汉430062;2.中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农业产业化是建设农业强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抓手,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2012年6月中共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 “推动湖北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的重要战略目标。

近年来学术界对农业产业化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1)对农业产业化基本内涵、重要性、工作重点等相关问题的认识;[1,2](2)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订单履约关系的研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商品契约完全有可能在长期内达到稳定,优于要素契约;以温氏公司为例,基于内部结算价格与农户间形成的准纵向一体化关系,加之信任、互惠、灵活性、声誉机制等关系治理机制,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发展目标;[3~5](3)对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研究。对其产业组织模式及其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对几种组织模式的比较分析;[6,7](4)对农业产业化某个关键点的典型研究,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角色、金融支持、经营战略等;[8,9](5)对农业产业化的国际经验借鉴研究,如美国、法国等国的农业产业化主要做法等。[10]

毋庸置疑,上述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但是,涉及一些地区农业产业化先进经验总结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有人涉及。为尽快实现推动湖北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的重要战略目标,能否总结一些先进的经验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宜昌市作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的排头兵,2012年8月和2013年6月,课题组两次赴宜昌展开专题调研,本文即是对宜昌市农业产业化先进经验的总结,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新时期我国其他省市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宜昌市农业产业化基本现状及主要特点分析

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通过以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为基础,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 “四个一批”工程为关键,以带动农户有效增收为宗旨,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出强劲的跨越之势。2012年,宜昌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为1010亿元,同比增长33.8%,偕同武汉、襄阳成为湖北省首批农产品加工值过千亿的大市;2012年,湖北省农业产业化惟一的 “百亿企业”稻花香集团来自宜昌,销售额为160.04亿元;作为湖北省最大的省级农产品加工百亿园区,2012年夷陵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加工值高达281.18亿元,来自宜昌;2012年湖北省入选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仅有的两个食品饮料类品牌,稻花香和枝江,均来自宜昌。当前宜昌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呈现6方面特点:

(一)特色农业在优化结构中提质增效

近年来,宜昌市紧紧围绕 “建设大板块,发展大产业,创建大品牌”这一目标,以 “一村一品”整村推进为主要抓手,紧抓柑桔、茶叶、水产品等特色主导农产品,大力实施精品桔园、高效茶园、标准养殖园为主要内容的 “三园示范”工程,引导龙头企业投资标准化基地建设,打造安全优质生产 “第一车间”。2012年,宜昌市柑桔面积12万公顷,茶叶面积4.5万公顷,生猪出栏602.5万头,水产品产量18万吨,其中,柑桔、优质茶叶、高山蔬菜均居全省第一位。截止到2011年,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25个,部级标准化茶叶示范县3个,标准化柑橘示范县7个,创建各类规模标准化示范养殖场381个,发展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厂48家,其中夷陵区雾渡河镇清江坪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目前,宜昌市柑桔、茶叶两大特色主导农产品已在全国形成核心竞争力,柑桔总产量稳居地市首席位置,茶叶跻身全国最有影响的茶产区行列,全市 “百亿产业,千亿农业”的构建基本形成。

(二)龙头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做大做强

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近年来,宜昌市紧紧依靠科技创新,狠抓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使特色主导产业在转型升级中迅速做大做强。一是引进先进设备,提升加工水平。目前宜昌市拥有柑桔智能化光电分级包装生产线5条,智能化、连续化名优茶加工生产线10条,屈姑食品投资1600万元建成全球首条生产柑桔延伸产品最多、实现 “零废弃”效果的综合利用产品生产线。二是狠抓新产品研发,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萧氏集团相继开发 “萧氏茶境界”高端绿茶、 “碧丽仙人”花香茶、“楚红”功夫红茶、“高山明珠”乌龙功夫茶和 “昭君”白茶等,成功推出 “萧氏”茶月饼、茶苕酥、茶曲奇、茶果脯等深加工产品,与日本合资兴建中国首个茶产业高新科技工业园区,全力打造茶叶深度加工的综合性茶产业产品集群。

(三)农产品加工业在集群聚集中奋起勃发

近4年来,宜昌市以全面实施 “四个一批”工程为重要契机,狠抓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形成聚集和示范效应。2012年,夷陵区农产品加工园区产值高达281.18亿元,位居全省农产品加工百亿园区之首,而枝江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宜都市农产品加工园区也实现产值过100亿元,分别为156.32亿元和126.7亿元。夷陵区农产品加工园区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萧氏茶叶、采花毛尖等5家企业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继稻花香集团2011年成为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 “四个一批”工程中第一家过百亿元的企业后,2012年宜昌市委市政府随即全面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 “百亿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支持枝江酒业、采花毛尖、萧氏集团、屈姑公司、土老憨集团等企业销售收入尽快突破百亿元。

(四)农产品品牌在培育整合中百花齐放

品牌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宜昌农业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反弹琵琶抓生产,一切围绕品牌建设抓规范,抓龙头,取得显著成效。在水果产业方面,“宜昌蜜桔”、“秭归脐橙”先后获得 “湖北名牌农产品”、“湖北三大名果”、“中华名果”称号,“宜昌蜜桔”被评为 “全国20个最具竞争力的地理标志产品”;在茶叶产业方面,“采花毛尖”、“萧氏茗茶”多次在全国茶叶评比中获得大奖,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宜昌市共有涉农中国驰名商标14个,涉农省级著名商标19个,“三品一标”655个,认证面积达10万公顷。其中,稻花香先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中国新八大名酒,屈姑食品、土老憨、清江鱼、晓曦红、火烧坪蔬菜等一批农产品品牌享誉海内外。

(五)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在对接合作中凸显新貌

一是大力实施农商对接。近4年来,宜昌市及下面各区县在武汉、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先后举办100多场对接会、推介会、经贸洽谈会、产销见面会等,龙头企业通过这种形式与全国各大商家形成稳定、畅通的主要市场渠道。2013年汉宜农商农超对接会上,宜昌市135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签订合同52份,金额高达50.6亿元。二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宜昌市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使其农产品出口逆水前行,2011年宜昌市农产品出口2.2亿美元,占湖北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5.4%,同比增长27.8%。三是加快建设农产品销售网络,近年来宜昌市大力加强农产品期货交易、物流配送、冷藏运输等新型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和鼓励企业把销售触角延伸到全国和世界各地。秭归县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5000多万元建立脐橙销售平台,夷陵区投资6000万元在上海建立一批优质农产品直销窗口和网络等。

(六)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在探索创新中不断完善

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宗旨和落脚点。近年来宜昌市积极开展 “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试点,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中介桥梁作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共有农业专业合作社2797家,农民参合率近30%,由合作社 “抱团”统一组织销售的农产品年产值达到40.6亿元。晓曦红、红花套等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湖北省 “十佳水果专业合作社”,青林寺清江名优鱼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湖北省 “十佳渔民专业合作社”,共发茶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湖北省 “十佳茶叶专业合作社”。土老憨公司推行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集团合作社与各专业合作社签订柑桔生产销售合同,各专业合作社再与农户签订生产销售合同的方式,与2万户柑农签订了3330公顷柑桔生产销售合同,做到各个专业合作社肩上有责任,使联结的农户吃上“定心丸”。

二、宜昌市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一)实施特色产业战略,做强第一 “生产车间”

为改变过去农业生产 “小而全”、“大而全”的格局,近年来宜昌市始终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挥资源优势,高度聚焦,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板块推进,引导农民加快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以柑桔、茶叶、畜牧、水产、蔬菜、木本油料为重点的六大特色优势产业。近4年来,宜昌市每年整合项目资金15亿元,着力推进精品果园、高效茶园、标准养殖园建设,同时安排近2000万元奖励资金,对柑桔、茶叶等生产潜力大、增收效果明显的优势主导产业板块基地建设进行奖励,鼓励小基地向优势板块基地靠拢。并且宜昌市各县市区、市直涉农部门均出台了具体的支持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夷陵区、宜都、当阳、秭归、五峰等地每年安排400万~500万元财政资金,按每公顷柑桔750~1200元,每公顷茶叶2250~3000元的标准支持整村推进和板块基地建设。当前宜昌市正在实施农业 “百亿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工程”,继2010年畜牧业突破百亿大关后,紧抓柑桔、茶叶已在全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两大最具成长性特色主导产业,并进一步突出培育重点,重点研究高山蔬菜、水产、食用油产业发展,突破性发展魔芋、食用菌等产业,构建宜昌市农业百亿特色产业梯队。

(二)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延长加粗产业链条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近年来,宜昌市始终把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市、县区出台各项政策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创新推进转型升级,重点支持企业设备更新、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稻花香、安琪、枝江酒业、采花毛尖、萧氏茶叶、土老憨、屈姑、华饴木本油脂等一批本土企业脱颖而出,截止到2012年底,宜昌市共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其中稻花香集团年产值高达160.04亿元。萧氏集团总投资15亿元兴建的中国首个茶产业高新科技工业园,将成为国内行业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新、产业门类最全、综合效益最好的茶叶领军企业。当前宜昌市正在加快实施 “百亿企业成长工程”,打造领军企业,全力支持稻花香集团打造500亿产业集群,大力支持枝江酒业、萧氏集团、采花毛尖、土老憨、屈姑、一致魔芋等优强企业尽快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通过战略重组等多项措施重点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三)实施科技引领战略,健全农产品质量优质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特别重视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强力推进标准化、精细化生产。以柑桔为例,借助国内顶级行业科研机构专家的智力,宜昌市先后选育出一大批优质柑桔品种。以 “三品一标”认证为载体,桔园改路、改水、改肥、改密、改种、改土、水泥硬化公路、三面光渠道穿行进桔园、机械喷灌、地膜反光等现代精细生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二是强化农业科技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积极建立并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业科技培训网络,形成以农广校、农业科技推广单位、农民培训中心为主的农民培训体系,聘任121名村级农技推广员,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体系。三是强调专业合作社的专业化服务功能,大力建设 “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晓曦红柑橘专业合作社为例,其通过建立核心基地、开展订单服务、实行委托管理3种模式推进农业服务专业化,重点开展统一测土配方、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加工销售的 “五统一”服务,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代表宜昌特色农业的地标、产品、环境等集体品牌进行宣传打造,组织企业参加湖北省和全国的农交会、农博会,组团出国开拓国外市场,宜昌市政府、秭归县政府长年坚持在中央电视台做宜昌蜜桔、秭归脐橙宣传广告。为大力宣传宜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社,2013年宜昌市农业局建设宜昌农业产业化平台、淘宝网宜昌名优特色农产品旗舰店等专业网站。支持企业进行ISO9001、HACCP、“三品一标”认证,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产品市场流通及后期发展提供坚实基础。针对茶叶品牌多而杂的状况,先后关停1000多家小茶厂,大力整合茶叶品牌资源,推动茶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整合后的采花毛尖、萧氏茶叶先后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企业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

(五)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农业招商引资

坚持 “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发展理念,狠抓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 “攀龙附凤”。先后引进丰岛、新世纪等,使得宜昌成为全国三大柑桔罐头生产基地之一;引进双汇、蒙牛等,形成近20万吨奶制品加工能力和150万头生猪屠宰分割能力。一是搭建招商平台。宜昌市委、市政府组织部分县市区党政负责人、县市区农业局、重点乡镇及龙头企业负责人先后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举办项目推介会和经贸洽谈会,推介宜昌农业招商引资项目,成效明显。二是谋划好农业项目,依据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筛选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项目,建立项目库并加以包装推介。三是加强督办检查。多次组织发改委、财政、农业等部门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宜昌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全市农业项目建设和农业招商引资现场会,参观项目现场,布置招商引资工作,对农业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六)实施金融促进战略,破解发展困局

近年来宜昌市克难奋进、锐意创新,开辟出一条破解农业产业化信贷难的 “新路子”。一是搭建对接平台,走信贷融资之路。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市农业局连续4年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推动银行、投资担保公司等部门负责人与龙头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对接和洽谈,促使银企双方建立起互信、共赢、稳定的合作关系。3年来,通过该对接平台累计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到信贷资金20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一批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二是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走出去”,到各级各类资本市场融资。2012年2月,湖北晶盛惠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挂牌,首批私募金额665万元,为宜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为成长型产业化龙头企业突破当前发展困局提供了机遇。

三、宜昌市农业产业化实践的几点启示

作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排头兵,宜昌市近年来通过进一步的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强化措施,在促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已率先呈现明显的快速崛起特征,在湖北省 “四个一批”工程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通过上述对宜昌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崛起特征的总结和主要做法的介绍,笔者认为宜昌市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其他地区 “十二五”期间推动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促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一定要强化板块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各地市要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具有显著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农产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要整合各项农业资金,捆绑式投入,强化特色板块基地建设,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第二,促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一定要强化科技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和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各级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新产品研发中心和农产品高新科技工业园,强化科技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科学经营管理水平。

第三,促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一定要突出产品质量生命线地位,融入科技、生态健康元素,积极培育农产品精品名牌。建立健全各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强化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大力培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从种植、养殖的源头把关,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础上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施品牌化战略,在 “三品一标”的基础上,争创更多的能够享誉国内外市场的农产品品牌。

第四,促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一定要完善政府及社会化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经营自主权基础上,强化服务意识,在信贷融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农田基础设施、农产品流通体系等方面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良好条件。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外部环境。

[1]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的理论界定与政府角色 [J].农业技术经济,1997(6):1-5.

[2]孙太清.农业产业化:主攻方向与工作重点 [J].农业经济问题,2002(11):48-50.

[3]周立群,曹利群.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契约选择为例 [J].经济研究,2002(1):14-19.

[4]万俊毅.准纵向一体化,关系治理与合约履行——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温氏模式为例 [J].管理世界,2008(12):93-102.

[5]张丽华,林善浪,霍佳震.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因素分许——以广东温氏公司技术管理与内部价格结算为例 [J].管理世界,2011(3):83-91.

[6]龙方,任木荣.农业产业化产业组织模式及其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 [J].农业经济问题,2007(4):34-38.

[7]郭晓鸣,廖祖君,付娆.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和合作社一体化三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比较——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07(4):40-47.

[8]郭红东,黄祖辉.以兔业合作社为龙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昌兔业合作社的实践与启示 [J].中国农村经济,2001(4):24-28.

[9]肖明军.实施新时期湖北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思考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2):54-59.

[10]张敏,卢向虎,秦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 [J].农业经济问题,2011(4):4-8.

猜你喜欢
宜昌市龙头企业产业化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34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9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第21题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