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行政村名分类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2014-08-06 01:21杜丽媛王群贾文毓
关键词:富阳市市辖区行政村

杜丽媛,王群,贾文毓

(1.山西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041000;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地名是人类为区分特定空间位置上的不同地理实体而为其赋予的名称符号。它鲜明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使它成为我们在研究某一特定地点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方面还原过去、审视现在、预见未来的时空隧道。目前对于地名的研究涉及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我国对地名的研究更是可追溯到 《穀梁传》、 《公羊传》。[1]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以杭州市下辖的3000余行政村地名为对象,分析其地名类型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摆正点与面的位置,恰当处理两者的关系,那么,在一定程度点上的调查也能反映出全局的基本面貌。”(费孝通 《小城镇日记》)如此,本文对杭州市地名进行的分类统计,便也可以为发展尚浅的地名学提供一些浅薄的整理。

一、资料来源与处理

文章立足于地理学基本理论,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地图法并辅之以GIS等软件对杭州市3029条行政村名进行统计分析。所统计行政村名均由卫星地图摘录且参照2012年 《杭州年鉴》进行校对。

二、杭州市行政村名分类及统计结果

(一)分类原则

人类历史早期对自然及社会的认识均处于启蒙阶段,此时的地名多据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因素而诞生,或以氏族部落之名而冠之。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人文因素逐渐成为人类生活及思维方式变化的主导因素,同时也成为地名命名、演变时的重要依据。

1.自然地理原则

(1)依山体命名者

我国地名的命名自古便不可脱离于山。这不仅源于古代人类自然崇拜的心理,同时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状况密切相关。[2]此类地名可分为两类:第一,直接以山岭名称命名者,如凤山村;第二,以与山体的相对位置命名者,如后山村。杭州市的萧山、径山、罗山村、雪山村等便多来源于同名山体。

(2)依水体命名者

杭州市大运河南北贯通,钱塘江东西横穿,河流自古便是此地与外界进行经济、人员交流的重要凭借,并据此而形成了杭州独特的商、住及运河航运文化,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及思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杭州市以源、溪、湾、渚、浦、埠、港、滩、井、泉等为专名的地名占地名总数的12.78%之多。如:太湖源镇、马溪社区、泥山湾村等。

(3)依地形地貌命名者

地形地貌是一地最直观的形象,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杭州市地名源于地形地貌者多以 “畈、坑、口、洼”等为其专名,如,徐畈村、琴坑村、三口村、后洼村等。

(4)依物产命名者

特定的物产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力量之源,又可创造可观的社会财富。[3]因此在物产富饶的杭州也不乏有以物产命名的地名。此类地名中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直接以物产命名的,如:玳瑁村、紫铜村等;第二,以物产的特征命名的,如:叶盛村、长兰村等。此类地名占地名总数约6%。

2.人文地理原则

(1)依建筑命名者

各地都有其独特的建筑群落和建筑风格。这些人类创造物同自然要素一样对地名的产生、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杭州市依建筑为名的村落多用“桥、路、巷、宅、庙”等为其专名,如,王家桥村、杨清庙村、西门路社区等。其中以 “桥”为专名者占此类地名总数的29.64%之多。

(2)依姓氏命名者

氏族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单元。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姓氏的影响还深刻地烙印在人类生活中。这反映在地名上,便是以姓氏命名,如临安市的柯家村、蒋杨村等。另外,我们将杭州市辖区与其下辖县市此类地名进行比较,发现地名中的姓氏崇拜在其下辖县市中的影响要远远高于市辖区。

(3)依意愿命名者

最初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无法抵御来自自然的各种灾害,而中国人自古又有求 “福、寿、安、康”的心态。因此便将意愿寄托于地名以祈求美好的生活,如春华村、秋丰村、丰产村、安仁村之类便频繁地出现在地名当中。

(4)依历史命名者

重大历史事件口口流传,加之记载于史册而具有稳定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另外,在政权的更迭和对峙时期,统治者采取强制手段而对地名进行变更;这些或稳定或急剧的历史因素都对地名产生着影响。[4]值得一提的是,统计中历史类地名多受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影响,如:胜利社区、新华社区、团结村、友谊村等。

(5)数字类地名

数字类地名由来已久,因距离(如:环一村)、地标(如:三口村)、数量(如:双江村)等而得名。但重新出现的地名却出于地名管理的需要,此现象多出现在市辖区及富阳市内,如滨江区的江一社区、江二社区、江三社区,富阳市的新一村、新二村、新三村等。

3.其它类

除以上因素外,杭州市地名还受神话传说、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凤凰村、仙居村等地名。因其所占比例较少且繁多复杂,故不在文中赘述。

(二)统计结果

杭州市下辖8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2个县、3000余行政村。按上述原则对其行政村名的总体分类结果如表1。因只分类到大类,固虽有一定误差但并不影响基本脉络的梳理。

表1 杭州各县市 “自然”、“人文”类地名比例统计表 单位:%

从图1可见,市辖区、富阳市、临安市三地,人文类地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且数量远远超过自然类地名;而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则自然因素类地名所占比重稍大。即从西到东,杭州市以自然地理要素命名的地名数量逐渐减少,而以人文地理要素命名者则数量逐渐增加。

图1 杭州各县市 “自然”、“人文”类地名比重变化图

三、杭州市行政村名与县域GDP联系

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经济增长的一极,带动其周边县市经济的发展,但这种经济辐射随距离的增加而速度不断减缓、程度不断减弱。相较于东部各县市,杭州市西南县市因多山地丘陵交通不便且距市辖区较远等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结合表1、2分析发现,杭州市受不同地理要素影响的地名数量与经济发展状况均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变化。

表2 2011、2012年杭州各县市GDP总量及排名 单位:亿元

图2 杭州各县市人文类地名比重分布状况

从人文类地名分布状况来看,富阳市与临安市西南县界将杭州市分为东西两部分。此界以东的市辖区、富阳市、临安市经济发达且受人文地理因素影响的地名占总数的50%以上,而以西县市距中心城市较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文地理类地名所占比重较小。可见,杭州市人文类地名数量的多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之间存在一致性,这昭示了经济发展在地名演变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在假设其它影响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对地名演变同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分析。

地名文化的辐射同经济辐射一般,随距离的增加而有强弱之分。由西向东,杭州市自然类地名比重逐渐减少,同各县市GDP总量分布状况呈反相关,且据2011年数据计算,自然类地名同各县域GDP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R=-0.827994769,即自然类地名比重随GDP增长而逐渐减少;而人文类地名则自西向东逐渐增加,且其与GDP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828484653,这说明杭州市地名将随GDP的增长而逐渐向人文类演变。

事实亦如此,据 《杭州市2013年地名命名、更名公布表》,2013年市辖区所要命名和更新的地名中94.76%为人文类地名,如锦绣玲珑府、星光城、众安理想湾等,而桐庐县地名则鲜有变动。可见,经济对地名演变的影响巨大而长远。

四、结论

地名的命名、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对杭州市地名的初步分析,揭示了杭州市地名同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之间的联系,同时分析了不同类别的地名分布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地名随GDP总量的增多更趋于向人文类方向过渡。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而也是地名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这种趋势必然会在地名的命名及变更中不断增强,而使地名状况另有一番景象。因此,在面对各种地名问题时应予以充分的关注。

[1]韩光辉.论中国地名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J].北京社会科学,1995(4):95-100.

[2]任建兰,公平.浅谈地名的地域性 [J].世界地理研究,2011(3):163-170.

[3]孙冬虎.华北平原城镇地名群的发展及其地理分布特征 [J].地理研究,1990(3):49-56.

[4]孙昌盛.张春英.古代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J].浙江大学学报,2009(3):346-357.

[5]陶化生.古今地名产生、演变、发展之浅说 [J].中国地名,1998(1):10-11.

猜你喜欢
富阳市市辖区行政村
更正说明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同构视阈下的异构治理:市辖区体制的优化进路*
并村重在并心
我国市辖区行政体制改革难点探析
富阳市西红花规范化种植生产技术操作
地级市及市辖区职责划分研究
浙江省富阳市实施6轮造纸行业淘汰关停工作
整体性治理视野下市辖区政府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中小城市农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