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中元话语使用之对比研究

2014-04-03 08:01:24龚梦南
当代外语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互动式新闻报道文体

黄 勤 龚梦南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

1.引言

“元话语”这一概念由Harris于1959年首次提出,之后学者们对其在不同文体以及不同语言类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教科书(Crismore 1989)、科普杂志(Crismore &Farnsworth 1990)、毕业论文(Hyland &Tse 2004;Swales et al.1997)、广告(Fuertes-Olivera et al.2001)等。但是,文献中鲜有对于元话语在英语新闻报道与评论中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

新闻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情进行的一种报道,是对事件内容最真实的信息传达。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或作者对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是从新闻事件出发对社会现象发表指导意见和信息的一种文体。它们是组成报纸的两大重要部分,也是传播世界重大事件且对读者影响较大的两种文体。元话语在两种文体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新闻报道行文更加流畅,结构更加清晰,同时也帮助新闻评论的作者投射自我观点,更好地建立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使语篇更具说服力。然而,元话语如何帮助这两种新闻文体发挥其语篇功能,达到影响读者和传播内容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拟对比分析英语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中元话语的使用情况,以期丰富元话语的应用研究,同时也为英语新闻读写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设计

2.1 元话语的定义

对于“元话语”这一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元话语是用来组织话语,表达作者对话语的观点,涉及读者反应的一种方法”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徐赳赳2010:219)。我们认为这一定义较为全面,适用于本研究。从出现的位置看,元话语常出现在话语开端,也可出现在话语中间或结尾。由于元话语在语篇中用不同的语言标记来表示,因此,元话语又被称作元话语标记语。它可以是单个的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一个或者几个句子,甚至是一个段落。

2.2 元话语的分类

Crismore(1989)将元话语按照功能分为语篇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两大类,但本研究更认同Hyland(2008:55-58)的分类方法,将元话语分为引导式元话语(interactive)和互动式元话语(interactional)两大类,前者旨在关注语篇的内部结构及语言的流畅性,引导读者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而后者着重于帮助作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态度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快地接纳作者的意见。其分类主要是从作者与读者互动的角度来探讨元话语的作用,这一特点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特点不谋而合。每一大类下又分别有五个子类,其中引导式元话语包括:过渡标记、结构标记、内指标记、证据标记和语码注释标记等;互动式元话语包括:含糊性表达标记、语力标记、态度标记、自我提及标记和读者介入标记,如表1所示:

表1 新闻语篇中元话语分类表

2.3 研究问题

本文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英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元话语的使用各有何特点;(2)两种体裁中的元话语的使用有何异同点;(3)异同点产生的原因何在。

2.4 研究语料与研究方法

本文所选语料为英语新闻评论与英语新闻报道各30篇。所有语料均选自美国新闻大奖普利策奖的获奖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旨在保证语言的地道与纯正,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由于新闻评论的获奖数量少于新闻报道,所以我们选取的材料时间跨度为2009~2012年,共3年,总词数86,450词。其中,英语新闻报道总词数59,990词,英语新闻评论总词数26,460词。每篇新闻报道约2,000词,每篇新闻评论约882词。由于对元话语的判断因语境而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在word环境下对每篇新闻报道和评论采取逐句判断的方法,以保证判断的准确性,并进行了三次认真的校对。按照Hyland(2008)对元话语的分类进行标注和归类,并利用SPSS17.0对单个元话语以及元话语的总体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鉴于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因内容和形式差异而引起的库容不同,在比较两者元话语的使用频率时,我们按照每10,000词来计算,以保证其可比性。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英语新闻报道与评论中元话语使用之相同点

在对英语新闻报道与评论中元话语识别并统计出其使用频率后,我们发现两种新闻文体中元话语的使用具有以下相同点。

(1)在两类文体中,就出现频率而言,引导式元话语均高于互动式元话语,分别为2,425个和907个,即每万词中引导式元话语数分别为404.2个和342.8个,百分比分别为86.5%和57.2%。

(2)总平均值计算显示:平均每篇英语新闻报道中有元话语174个,平均每篇英语新闻评论中有元话语53个。从数量上看,新闻报道要比新闻评论中多使用121个元话语。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元话语的整体使用频率在两种文体中没有显著差异(p=0.076)。

(3)通过平均值分析引导式元话语和互动式元话语,我们发现平均每篇新闻报道中约有引导式元话语81个,每篇新闻评论中约有引导式元话语30个,即每篇英语新闻报道比新闻评论多使用51个引导式元话语,再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新闻报道和评论中引导式元话语使用的显著值Sig.(2-tailed)=0.348(>0.05),因此,英语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中引导式元话语使用不存在显著差异。

(4)在引导式元话语中,过渡标记在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2.7%和49.3%;证据标记所占比例分别为30.3%和4.1%,使用频率均较高。其他三类的使用情况在两种文体中也大致相当,但使用频率普遍偏低。

(5)在互动式元话语中,含糊性表达标记在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2%和10.2%;语力标记分别为2.6%和2.9%;使用频率均较高。而态度标记的使用频率在两种文体中均为最低,分别为0.5%和1.5%。

3.2 英语新闻报道与评论中元话语使用之差异

(1)在英语新闻报道中,引导式元话语为2,425个,而在英语新闻评论中,引导式元话语为907个。即在每一万词中,英语新闻报道中引导式元话语总数为404个,新闻报道中为342个。从总体分类情况来看,英语新闻报道中引导式元话语的数量超过其在新闻评论中的数量。

(2)从互动式元话语的总体使用来看,在英语新闻报道中为377个,在英语新闻评论中则为679个。即在每一万词中,英语新闻报道中的互动式元话语总数为63个,新闻评论中则为257个。前者远远低于后者。

(3)通过平均值分析引导式元话语和互动元话语,发现每篇新闻报道中约有互动式元话语13个;新闻评论中则有23个,即每篇英语新闻报道比新闻评论少使用10个互动式元话语。再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新闻报道和评论中互动式元话语使用的显著值Sig.(2-tailed)=0.000(<0.05)。因此,英语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中互动式元话语使用存在显著差异,即互动元话语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比在新闻评论中要少。

(4)从二级分类来看,表2中显示证据标记、含糊性表达标记、态度标记、读者介入标记和自我提及标记在英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的使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显示,以上这些标记在新闻评论中的使用比在新闻报道中更多。而过渡标记、结构标记、内指标记、语码注释标记以及语力标记在两种文体中的使用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Sig.(2-tailed)>0.05,即它们在英语新闻报道和评论中的使用频率大致相同。

表2 英语新闻报道与评论中二级元话语标记语使用的平均值和显著性

(续表)

3.3 原因分析

3.3.1 相同点存在的可能原因

(1)在英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引导式元话语使用频率均高于互动式元话语,且引导式元话语的使用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两种文体都是英语语篇,其语篇的基本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方法较为相似,所选用的元话语种类也差异不大。除此之外,两种文体都是新闻体裁,元话语的使用也遵循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及时性等特点。

(2)在引导式元话语中,过渡标记在两种文体中的使用频率皆最高。因为此类标记重在组织和连接语篇的内部结构,使语篇连贯性更强、内容更具说服力,有助于读者更迅速地了解作者所表达的内容,即命题的意义,又将事件的发展以及作者的观点用更加逻辑化的方式展现,以达到写作目的。如:

例1.Magnetar’s purchases solved a crucial problem for the banks.Since the equity was so risky and thus difficult to sell,banks didn’t like to create new CDOs unless someone committed to buy them.Indeed,such buyers were so crucial that Wall Street referred to them as the CDOs’“sponsors”.

(“The Magnetar trade:how one hedge fund helped keep the bubble going”,ProPublica,April 9,2010)

例2.Here on planet“What About Me,”principled people are so rare as to be oddities.Thus,it was a headswiveling moment Monday when Mary Ann Glendon,the former U.S.ambassador to the Vatican,quietly declined Notre Dame’s Laetare Medal.

(“The principle at stake at Notre Dame”,The Washington Post,April 29,2009)

例1选自一则新闻报道,例2选自一则新闻评论。但作者都使用thus,旨在提醒读者根据前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后面的结论。例1中如果没有thus,第一句话会变成并列结构,固定资产难以销售的原因就完全改变。从例句中可发现,过渡性标记的频繁使用原因之一在于它可以帮助构成并列、转折、对比、结果等多种句际关系;此外,它的使用可使语篇逻辑性更强,句子结构更清晰。

证据标记的使用频率也较高,用来指出作者文章中信息的来源,以表明新闻内容的公正性和可靠性,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背景。

例3.Norma began to suffer setbacks even before the deal closed in March 2007.According to the lawsuit,by the time Norma was completed,its value had already declined by more than 20percent.

(“The Magnetar trade:how one hedge fund helped keep the bubble going”,ProPublica,April 9,2010)

例4.As recently as July,officials of China’s National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said that the one-child policy“will be strictly enforced as a means of controlling births for decades to come”,according to Xinhua,the state-run news agency.

(“When abortion isn’t a choice”,The Washington Post,November 11,2009)

例3和例4分别选自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例3中的according to的使用表明Norma公司的财政现状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相关的法律诉讼文件做根据。在例4中,作者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态度是从中国最权威的媒体报道中得以了解,因而使读者更能接受与相信所陈述内容的真实性。

(3)在引导式元话语的二级分类中,结构标记、内指标记和语码注释标记的使用频率在新闻报道和评论中均较低,可能原因有:新闻语篇的逻辑性决定了对结构标记的使用较少;新闻语篇的篇幅较短,对内指标记的需求量很少;新闻语言简洁明了,作者论述充分,因此不必再使用过多的语码注释标记。

(4)在互动式元话语的二级分类中,含糊性表达标记的使用频率在两种文体中都较高,而语力标记在两种文体中的使用无显著差异,这些都体现了新闻语篇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如:

例5.For most of the last three decades,tax rates for the wealthy have been falling,while their pretax pay has been rising rapidly.Real incomes at the 99.99th percentile have jumped more than 300percent since 1980.At the 99th percentile aboutS|300,000today real pay has roughly doubled.

(“Health care overhaul becomes the law of the land”,The New York Times,March 24,2010)

含糊性表达标记是对说话人所作的论述表示有所保留,表现协商性(李秀明2011:101)。例5选自一则新闻评论,作者多次使用如下划线部分所示的含糊性表达标记,用大约的数字对奥巴马政府税收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发展状况予以整体说明,还原作者对信息了解的真实程度,也是对读者的尊重。

例6.The report said one study“found no differences”between methadone and other drugs for overdose risk,when,in fact,the opposite was true,Schiesser wrote.The report mentioned a“black box warning”from the FDA about OxyContin but not one from the same agency about methadone,he wrote.

(“State Pushes Drag that Saves Money,Costs Lives”,The Seattle Times,December 11,2011)

例7.In fact,simply sending rebate checks to most households seems to have more punch.If you look at this chart,you can see that consumer spending bounced back in both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08(temporarily)and the third quarter of 2009.

(“Tax cuts that make a difference”,The New York Times,September 1,2010)

语力标记表明作者对自己话语的确定性。例6这则新闻报道是解释镇静剂美沙酮过度使用的事实,而这一信息是来自相关权威部门。例7选自一则新闻评论,是根据政府专业部门的表格陈述出美国的税收状况。因此,作者们使用“in fact”来表明自己所叙述内容的可靠性和专业性,使读者更易接受内容所传递的信息,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3.3.2 差异性存在的可能原因

(1)由于英语新闻报道与英语新闻评论的写作特点存在差异,在这两种体裁中的元话语的使用数量以及频率也大有不同。新闻报道要求作者对报道内容保持绝对中立、忠实和客观,不需要作者发表自己对事件的态度或映射,因此,态度标记、读者介入标记和自我提及标记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的较少。而新闻评论需要作者表达自己对事件的观点及态度,并传播自身的观点来影响读者并使其接受。因此,互动式元话语中作者自我提及和读者介入的元话语使用频率较高。

(2)尽管新闻作者的专业性使元话语的使用在这两种体裁的使用中具有权威性,但是不同新闻体裁如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创作的目的性存在着差异,而且作者具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因此其对元话语的使用偏好和选择也会各有不同。

4.结语

元话语可以分为词汇元话语,标点符号元话语和视觉元话语(徐赳赳2010:219)。本文的语料皆是从网上下载,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只选择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两种体裁中的词汇元话语作为研究对象,而未考虑标点元话语和视觉元话语。此外只选择了两种体裁各30篇作为研究对象,因此不可能完全展示元话语使用的异同。对于研究结果异同的原因分析,也难免存在主观片面性。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尽可能地克服以上几方面的不足。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学者关注元话语的应用研究和新闻语言的研究。

Crismore,A.1989.Talking with Reader:Metadiscourse as Rhetorical Act[M].New York:Peter Lang.

Crismore,A.&R.Farnsworth.1990.Metadiscourse in popular and professional science discourse[A].In W.Nash(ed.).The Writing Scholar[C].Newbury Park:Sage.118-36.

Hyland,Ken.2008.Metadiscourse[M].Beij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Hyland,K.&P.Tse.2004.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A reappraisal[J].Applied Linguistics 25:156-77.

Fuertes-Olivera,P.A.,M.Velasco-Sacristán,A.Arribas-Baño &E.Samaniego-Fernández.2001.Persuasion and advertising English:Metadiscourse in slogans and headlines[J].Journal of Pragmatics 33(8):1291-1307.

Swales,J.M.,U.Ahmad,Y-Y Chang,D.Chavez,D.Dressen &R.Seymour.1997.Consider this:The role of imperatives in scholarly writing[J].Applied Linguistics 19:97-121.

李秀明.2011.汉语元话语标记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徐赳赳.2010.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猜你喜欢
互动式新闻报道文体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4:44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学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 08:59:44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新闻传播(2015年13期)2015-07-18 11:00:41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学习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