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造句,是小学生说话练习的重要部分,但多数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常常囿于教材的示例,没有拓展开。那么,怎样才能突破教材的限制,使学生自如地将词语应用到语言中呢?
一、提供范式,给造句搭个梯子
师:请小朋友们找出课文中含有“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组词语的句子,并读一读。
师:你能用上这组词说一两句话吗?
生1:小朋友有的唱,有的跳,还有的跑。
生2:花园里的花有的是白色,有的是黄色,还有的是紫色。
生3:同学们有的在写字,有的在读书,还有的在做练习题。
……
上述片段中,当教师提出让大家再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练习说得更恰当、更动人时,课堂出现了短暂的静默。大家似乎没有了思路。低年级儿童的语言习惯使他们不能准确地说出完整的句子。这时,模仿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可以给他们提供下列句子样式。
例:恐龙的外形千奇百怪,有的头上长着坚硬的角,有的背上插着长长的刺,还有的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长。
1.课间活动时,同学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还有的踢毽子,热闹极了。
2.冬天到了,小动物们有的飞向了南方,有的住进了洞穴,还有的_______。
有了模仿的榜样,训练有了梯度,学生造句起来就得心应手,不再有畏难情绪了。一位学生说:“动物园里真热闹,有的小动物在喝水,有的小动物在散步,还有的小动物和游客一起拍照呢。”把句子说得合理、通顺、完整,造句的要求达到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二、创设情境,让造句真实可信
三年级下册有一题课后练习,要求用“专心致志”一词造句,许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我随机创设情境,让大家专心致志地做自己喜欢的事。瞬间,教室变了模样:学生们画画、看书、折纸、做手工……几分钟后,我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忆:哪些同学是专心致志的?他们的表情、动作有什么特点?他们在专心致志地做什么?
生1:我看到张同学在专心致志地看书,他的眼睛一直盯在书本上,似乎拔都拔不出来。
师:真会用词,“拔”字多么传神啊!
生2:王同学在专心致志地画画,她一会儿皱着眉头,一会儿微笑着,完全沉浸到自己的画作里面了。
师:她画得专心致志,你观察得专心致志,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
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场景,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词语,又能训练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三、合理修辞,使造句活灵活现
小学阶段已经接触了许多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它们的恰当运用能增强句子的表现力与艺术性。因此,在指导学生造句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学过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句子中来,增强句子的表现力。
比如,学习了《水上飞机》一文后,要求学生练习用“谈笑风生”造句。
师:从文中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人们早就知道台风要来,就做好了准备,所以谈笑风生,根本没把台风放在眼里。
师:对。“谈笑风生”就把当时人们的心情表达出来了。咱们也用上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可以吗?
生2:海滩上,同学们谈笑风生,十分快乐。
师:同样以海滩为背景,谁能挑战用比喻手法造句?
生3:海滩上,孩子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仿佛一群快乐的小鸟。
师:拟人句行不行?
生4:海滩上,孩子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海水也跟着哗哗地笑起来。
相同的内容可以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造句,改变了句子单一的模样,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个性化的展示,丰富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样式。
四、添加成分,令造句丰满盈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好词,只是不知道合理运用。通过添加句子成分,可以使句子与众不同,能将原有句子的意思深化、超越,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试看一教师引导学生用“流连忘返”造句的过程。
生1:台儿庄让我流连忘返。
师:古城台儿庄被称为天下第一庄,想想是什么样的台儿庄?
生2:历史悠久的台儿庄让我流连忘返。
师:哪些景物最让你流连忘返?
生3:历史悠久的台儿庄繁花似锦,让我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师:谁能用另外的词替换一下,变成新的句子?
生4:风光秀丽的台儿庄热闹非凡,使人流连忘返。
……
片段中,教师精心设计、独具慧眼,将目光聚焦在词语的转换中,引导学生造句。通过词语的不断变化,学生掌握了添加句子成分,改变句意的造句方式,也使句子有了灵性。
练习造句的素材是丰富的、多元的;形式是多样的、变化的。明晰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说话、写作,让学生的潜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激发和提高。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