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实录:
无奈的兔兔 27岁
很长时间以来,我认为自己的择偶观很健康:找一个条件适合的男孩,最重要的不是现阶段他的实力,而是他的能力与人品。但近来,与我合租公司宿舍的新室友让我对此产生怀疑。新室友眼光出奇的高:明明自己一个月才赚2000块钱,却要求男朋友至少年入10万,还说低于5万的就是穷光蛋;她明明自己没本事买房,却不仅要求对方有房,还要求这房必须在离我们单位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内,还得没有贷款。她常对我说:“你只想要80分,最后也就找个60分的男友,说不定一不小心还不及格!”
其实我最近接触了一个男孩,发展得挺好的,可我迟迟不敢在单位公开恋情,主要是不想把他带给新室友看。我知道她一定会说:“你的眼光就只这样啊?”我明白,我被虚荣控制了,可有时候我忍不住怀疑,跟着这个男孩,是不是能越过越好、得到幸福。我害怕最后努力了却发现,还是室友那样活得更轻松、更圆满。你怎么看?
【专家回复】
一项关于“80后”新生代婚恋观的调查显示,未婚青年对婚姻的理解是“多维”,而非“一维”。“多维”指的是在婚恋中既考虑情感因素,也考虑经济及家庭因素,如门当户对。这体现了如今“80后”一代普遍的一种婚恋状态,不仅是女性对男性有要求,男人对女人也有比较和选择。
哲学家马库色认为,女性属于典型的“表达取向行为特质”,她们活在一个“个人中心”的“私人世界”,思维方式主观化,性格上倾向于依赖性。所以,女性的认知常常是以充分满足心理的一种“小世界小人生”的温馨感和补偿感为目的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女人总是希望找到一个比自己强的男人,因为她们自身的经济条件和挣钱能力有限,于是只能寄希望于男人,来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当然,这种择偶观的存在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的观念都是由社会文化的大染缸教化、熏染而成的。由于女性在社会、职场中受到各种隐形歧视、天花板效应,所以她们试图从婚姻、家庭和配偶身上获取满足感、安全感和成就感。在她们看来,对未来的结婚对象极端挑剔的过程,无异于给不可预知的生活提前上了一份保险。
莎士比亚曾感叹:“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的确,如果婚后女性不够坚强,又没有自立的能力,就算嫁了个比自己强百倍的男人,也只能曲意逢迎,以维持一个“长期饭票”。难道说,这就是女人想要的婚姻吗?
前几日我有幸聆听纪连海先生的现场演讲,他讲述了和[王][申]如何被英廉看中作孙女婿的过程。英廉是清朝高官,儿女俱亡,只剩一孙女,他偏偏挑中了家境中落、父母俱亡的和[王][申],为什么?纪连海直白地说:“封建社会,三妻四妾是正常的。如果英廉挑一个样样强过自己孙女的男孩,岂不是把控制权交到了对方手上吗?这是对自己的孙女好吗?哪怕现在也是如此,一个样样都强过你的男人,你还要求人家不许出轨?这不符合世界的能量规律啊,一个有能力有野心的人,只靠道德能约束住自己吗?”
我想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就算女性的自信程度相对较低,也要努力去开辟一种纯女性自我肯定的道路。女人在婚姻里,总要有一两样东西强过自己的伴侣,或是赚钱能力、或是家务能力、或是样貌长相,否则你的安稳日子从何而来呢?
况且,如今男人也很现实,如果他是王子,为什么会选一个灰姑娘而不是一个公主?说到底,我还是希望某些女性的婚恋观能够很好地回归到自然、淳朴和理想上来,从拿掉“功利”的帽子开始,让我们期待每个人都拥有一份从爱情开始,也与爱情终老的人间美景吧。
本期专家:中级心理咨询师 杨扬
责编/王迅
wx@lnddg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