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人际信任、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2014-04-03 09:22郭晓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神经质人格特质养育

郭晓霞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的加剧,人们的心理负荷也日渐加重,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面临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转化,心理发展正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良好的父母养育方式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则可能使孩子人格方面出现缺陷或走向歧途。人际关系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1],人际交往对人性的态度常以信任度表现出来。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辞、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2]。人际信任度高的个体与人交往时更易表现出信任行为,易与人合作,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况;人际信任度低的个体易出现人际关系紧张,不利于心理健康。

高职生虽然属于大学生的范畴,但他们与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要面对更多来自心理、社会、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而人格成熟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因此,探讨高职生父母养育方式、人际信任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意义重大。一方面为家庭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重视培养子女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为高校管理部门加强和改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从济南市2所高职院校随机抽取350名学生(兼顾性别、年级、专业比例),以自愿和匿名的方式进行问卷测评,有效问卷311份(88.9%),其中男生126人(40.5%),女生185人(59.5%);文史类140人(45%),理工类171人(55%);家庭所在地为城镇的65人(20.9%),农村246人(79.1%);年龄介于18~24岁之间。

1.2 方法

1.2.1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含父亲养育方式6个因子,母亲养育方式5个因子。分别为F1(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2(父亲惩罚、严厉)、F3(父亲过分干涉)、F4(父亲偏爱被试)、F5(父亲拒绝、否认)、F6(父亲过度保护)、M1(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2(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M3(母亲拒绝、否定)、M4(母亲惩罚、严厉)、M5(母亲偏爱被试)。

1.2.2 人际信任量表(ITS)由J B Rotter编制,用来预测对他人行为、承诺或(口头和书面)陈述的可靠性的估计。其内容涉及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涉及不同社会角色,包括父母、审判员、推销员、一般人群、政治人物和新闻媒介。量表共25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完全同意(1分)~完全不同意(5分),总分在25分(信任程度最低)~125分(信任程度最高)之间。该量表分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两个因子,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6,男为0.77,女为0.75,间隔3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68,区分效度较好。

1.2.3 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Hans J.Eysenck等人编制,用来评定大学生的人格特质。选用我国学者龚耀先修订版本,包括88道题目,共有4个分量表,分别为: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掩饰性(L)。该量表项目较少,易测查,修订后较适合我国国情,是较好的人格测评方法之一。

1.3 统计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特质各维度的相关见表1。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统计结果显示,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偏爱被试与内外向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与精神质存在显著负相关,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严厉惩罚与精神质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存在显著正相关。

2.2 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特质的多元回归分析见表2。以人格特质的各维度为因变量,以父母养育方式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惩罚、严厉(F2)、母亲惩罚、严厉(M4)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进入精神质回归方程,对其有显著预测作用;进入内外向回归方程的是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进入神经质回归方程的有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M2),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

表1 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r)

表2 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多元回归分析

2.3 人际信任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见表3。神经质维度与人际信任总分及普遍信任因子存在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精神质维度与人际信任总分存在显著相关(P<0.05),与特殊信任因子存在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掩饰性维度与人际信任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内外向维度与人际信任总分及两个因子相关不显著。

表3 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r)

2.4 人际信任与人格特质的多元回归分析见表4。以人际信任为因变量,人格特质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神质维度和神经质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对人际信任有显著的预测意义。

表4 高职生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父母养育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的,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3]。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初的课堂,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即父母养育方式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有深远影响。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人际交往模式都与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父母养育方式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和个性发展,甚至对其一生的心理健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个体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6]。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父母养育方式的11个因子中,除了父亲偏爱被试与艾森克人格特质各维度不存在相关外,其他10个因子与E、P、N、L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与精神质、神经质存在显著负相关,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与精神质、神经质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回归结果也显示父母亲惩罚、严厉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对子女精神质有显著预测意义;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对子女内外向有显著预测意义;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对神经质有显著预测意义。即父母如果经常采用理解、情感温暖的养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外向、活泼的个性特征,在情绪上也表现的比较稳定,情绪稳定性高;父亲经常拒绝否认孩子的一些合理的要求,母亲经常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并且遇到事情又过度保护孩子,容易使孩子形成缺少同情心、固执、残忍、和反社会倾向的个性特征;如果父亲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容易使其情绪不稳定,产生对成人的依赖、对他人的不安全感和对他物不确定的害怕恐惧感,如果这种负面情绪长期存在,易发展为不良的人格特质。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父亲的过分干涉比母亲的过分干涉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性发展有更大的负向作用,这与刘晋红的研究结果相似。综合来看,父母越是对孩子表现出关心、理解的养育方式,孩子可能表现出较多的喜欢交际、渴望冒险的倾向,父母对孩子采取惩罚、过分干涉等负性的养育方式越多,孩子的精神质得分越高,越容易表现出过多的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人格特质。

本研究还发现,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质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与戚少枫[8]、伍明辉[9]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情绪稳定性低,遇事易激动、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烦恼等情绪的人,人际信任度高;而情绪较稳定成熟、能面对现实的人,人际信任度低。得出此研究结果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高职大学生造成的,高职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期,和普通大学生比,他们既感到自卑又有极强的自尊心。神经质、精神质得分高的人情绪稳定性差,易冲动、遇事易激动的人,易受他人和情境影响,往往缺乏主见,因此更容易相信他人以寻求帮助。而神经质、精神质得分低的人,情绪稳定成熟,说明其独立意识较强,更倾向于相信自己,同时又有极强自尊心,自我保护意识强,对他人持怀疑、排斥心理,很难相信别人,造成人际信任度低。人际信任与人格特质的回归分析也显示精神质和神经质对人际信任有预测意义,其中精神质预测显著。掩饰性维度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掩饰性越强的人人际信任度越低,人际交往中,人们在掩饰自我的同时,由于投射作用,也会不自觉的把这种想法由己推人,从而影响其人际信任水平。

本研究还进行了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的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二者相关甚微,故没有列表说明,但是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对高职生人际信任有显著预测意义。综合回归分析结果,父母亲惩罚、严厉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对高职生精神质有显著预测意义;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对神经质有显著预测意义;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对人际信任有显著预测意义;人格特质维度中精神质和神经质对人际信任有预测意义。虽然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对人际信任的直接影响甚微,但是却以人格特质维度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为中介,间接影响着高职生的人际信任水平。

总之,大学时期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必然地要遇到人际交往的问题,人际信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共处意识及人际关系。大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愈来愈强,而社会成熟度则相对迟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挫折与人际关系的冲突,若缺乏人际信任,则无法正确处理矛盾与冲突,影响其心理健康[10]。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倡导教育的情感化、民主化,防止教育过度化。父母对孩子应信任、尊重和理解,使子女在亲密和谐的氛围中生活、学习,塑造孩子良好人格,注重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重其健全人格的塑造,让大学生了解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人格特质中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加强对高职生社交辅导,培养交往意识,发展交往技能,使学生愿意交往,乐于交往,善于交往,引导学生以真诚守信、平等尊重、互助合作的态度与他人沟通,建立和谐融洽共赢的人际关系,最终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提高人际信任水平。

[1] 王玲,刘学兰.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156-160

[2] Rotter,Julian B.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personal trust[J].Amercian Psychologist,1971,26(5):443-452

[3]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8-101

[4] 王丽芳,阎克乐,王志波.高三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自尊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6):558-560

[5] 赵志一,窦路明.父母养育方式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5):399-400

[6] 伍业光,唐全胜.父母养育方式对民族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作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5):493-494

[7] 刘晋红.大学生人格特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157-159

[8] 戚少枫.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质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18(3):21-26

[9] 伍明辉,宋凤宁.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2(6):440-442

[10] 简佳,唐茂芹,彭燕.人际信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7,3(2):122-125

猜你喜欢
神经质人格特质养育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