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富
摘 要:文章介绍了对称四极测深在寻找铅锌多金属矿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激电测深资料的数据处理,结合地质、化探成果推断矿体的大致位置,为进一步的钻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激电测深;电性;矿体
1 地质特征
1.1 地层
主要为三叠系中统-侏罗系下统大佳河组(T2J1d)、上叠迭-下侏罗统大岭桥组(T3J1d1),面积约占全区的95%左右。岩石普遍经历了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常见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在构造带附近可见千糜岩化与糜棱岩化现象。工作区内第四系较发育,主要分布在山间沟谷中或山前台地地段。由砂、砾石等组成。在山麓地带分布有残坡积及洪积的亚粘土碎石等;在宽谷的低洼地带,分布有沼泽堆积的淤泥质亚粘土、泥炭等。
1.2 侵入岩
工作区内侵入岩不发育。仅在工作区中部见绢英岩化花岗斑岩(?酌?仔)。受北东向构造控制,明显与三叠系中统-侏罗系下统地层呈顺层侵入接触关系。在两侧接触带部位有锡、铅矿化显示,约占工作区总面积的5%。区内脉岩极少,目前工作区内仅发现有辉长岩(?啄)出露面积极小零星分布,但在钻孔深部见有多条辉长岩(ν)。
1.3 构造
工作区位于完达山活动带饶河复背斜内,经历了较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变,变质作用较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普查区内主要构造为燕山中期(白垩世)构造运动。构造线方向,以北东、北西向为主。其次有南北走向,东倾的动力变质挤压带。
1.4 矿床特征
根据普查区以往工作成果。认为成矿作用主要与印支晚期-燕山中期(白垩世)构造岩浆运动有关,初步确定为硫化物多金属矿床。矿体多数分布云英岩化花岗斑岩体两侧的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围岩以中生代深海相火山沉积代变质的硅质岩、含硅质泥质板岩为主,少数分布在云英岩化花岗斑岩中,矿体的分布形态与花岗斑岩体和地层形态分布一致。
2 地球物理特征
2.1 岩矿石电性特征
本区岩性比较简单,以板岩和花岗斑岩为主,主要对区内的几种岩矿石进行测定。测定以区内出露的岩体、槽探、岩心为主。岩石电性测定采用的方法为小四极法(岩体、槽探)和面团法(岩心)采用的仪器为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JD-3数字直流激电仪。结果见表1所示。
由实测物性资料表明,区内岩性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花岗斑岩电阻率最高,一般在500Ω·m,以上,极化率在1.1~1.59%,为高阻低极化,磁黄铁矿化泥质板岩电阻率较低,极化率最高,属于低阻高极化。与其它岩石有明显的物性差异。由此可见,本区矿体与围岩有明显的物性差异,地球物理场依据充分,具备应用激电测深法的前提。
2.2 前期激电中梯的工作成果
本工作区视极化率整体可分为三部分:西北部?浊s相对较低,一般在1.0%-1.4%;中南部较高一般在3.5%-7.0%;其余部分为过渡段,一般在1.6%-3.5%。视电阻率整体比较杂乱,但在?浊s高背景、高幅值区均表现为低阻,?籽S在200?赘·M-450?赘·M。如:普查区中南部?浊s一般在3.5%-7.0%,而?籽S在200?赘·M-350?赘·M左右。
3 激电测深法的应用实例
3.1 激电测深装置的选择
通过前期勘探成果,划定重点成矿区域,对此采用对称四极垂向激电测深方法。极距选择AB/2:MN/2=5:1,AB/2最大1000m,点距50m,测线间距200m。
3.2 成果解释推断
以其中一条测深剖面的结果为例,该剖面长1350m,28(点号115~250)个测深点,测深点距50m。
总体来看视极化率?浊s有一定规律,浅部较低,随着极距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深部基本水平成层。其中在150-165点间构成一?浊s大于6.0%近圆形封闭圈趋势,向下未封闭。视电阻率?籽S基本以KH、HK、HA曲线类型为主。此?籽S地电断面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115-160点间,大致以500Ω·m圈闭一马蹄形高阻环带地质体,其间包围一椭圆形低阻地质体;第二部分在160-235点间,形成一低阻区;第三部分在235-250点间地表呈高阻,整体呈HK型。基底较稳定,多在300-400Ω·m。
由?籽S地电断面和?浊s地电断面图并结合地质图可推断出,第一部分高阻环带地质体可能为花岗斑岩,低阻地质体可能为泥质板岩;第二部分可能为泥质板岩;第三部分可能为硅质板岩,其地表呈现的高阻现象可能是地形引起之。推测深部的高极化体可能是岩体黄铁矿化较发育,或有侵染状的黄铁矿化岩体所致。而此?浊s异常形成在花岗斑岩与泥质板岩的接触部位,故成矿有利位置在150~170号点之间。
4 结束语
经钻探验证,160号点打钻,整孔岩心在不同深度均见含少量的黄铁矿化,140~170m岩石中均可见立方体及细粒侵染状黄铁矿,取样做光片鉴定,光片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由此可见,通过激电测深确定异常大致位置与钻探所验证的结果基本吻合,故激电测深方法对此工作区行之有效,激电测深工作是可以为地质找矿提供可靠依据的。同时可以为地质工作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金铭.地电场与电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2]叶俊林等.地质学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3]李大心主编.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解释[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2003.
[4]曾佐勋,樊光明.构造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3.endprint
摘 要:文章介绍了对称四极测深在寻找铅锌多金属矿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激电测深资料的数据处理,结合地质、化探成果推断矿体的大致位置,为进一步的钻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激电测深;电性;矿体
1 地质特征
1.1 地层
主要为三叠系中统-侏罗系下统大佳河组(T2J1d)、上叠迭-下侏罗统大岭桥组(T3J1d1),面积约占全区的95%左右。岩石普遍经历了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常见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在构造带附近可见千糜岩化与糜棱岩化现象。工作区内第四系较发育,主要分布在山间沟谷中或山前台地地段。由砂、砾石等组成。在山麓地带分布有残坡积及洪积的亚粘土碎石等;在宽谷的低洼地带,分布有沼泽堆积的淤泥质亚粘土、泥炭等。
1.2 侵入岩
工作区内侵入岩不发育。仅在工作区中部见绢英岩化花岗斑岩(?酌?仔)。受北东向构造控制,明显与三叠系中统-侏罗系下统地层呈顺层侵入接触关系。在两侧接触带部位有锡、铅矿化显示,约占工作区总面积的5%。区内脉岩极少,目前工作区内仅发现有辉长岩(?啄)出露面积极小零星分布,但在钻孔深部见有多条辉长岩(ν)。
1.3 构造
工作区位于完达山活动带饶河复背斜内,经历了较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变,变质作用较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普查区内主要构造为燕山中期(白垩世)构造运动。构造线方向,以北东、北西向为主。其次有南北走向,东倾的动力变质挤压带。
1.4 矿床特征
根据普查区以往工作成果。认为成矿作用主要与印支晚期-燕山中期(白垩世)构造岩浆运动有关,初步确定为硫化物多金属矿床。矿体多数分布云英岩化花岗斑岩体两侧的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围岩以中生代深海相火山沉积代变质的硅质岩、含硅质泥质板岩为主,少数分布在云英岩化花岗斑岩中,矿体的分布形态与花岗斑岩体和地层形态分布一致。
2 地球物理特征
2.1 岩矿石电性特征
本区岩性比较简单,以板岩和花岗斑岩为主,主要对区内的几种岩矿石进行测定。测定以区内出露的岩体、槽探、岩心为主。岩石电性测定采用的方法为小四极法(岩体、槽探)和面团法(岩心)采用的仪器为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JD-3数字直流激电仪。结果见表1所示。
由实测物性资料表明,区内岩性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花岗斑岩电阻率最高,一般在500Ω·m,以上,极化率在1.1~1.59%,为高阻低极化,磁黄铁矿化泥质板岩电阻率较低,极化率最高,属于低阻高极化。与其它岩石有明显的物性差异。由此可见,本区矿体与围岩有明显的物性差异,地球物理场依据充分,具备应用激电测深法的前提。
2.2 前期激电中梯的工作成果
本工作区视极化率整体可分为三部分:西北部?浊s相对较低,一般在1.0%-1.4%;中南部较高一般在3.5%-7.0%;其余部分为过渡段,一般在1.6%-3.5%。视电阻率整体比较杂乱,但在?浊s高背景、高幅值区均表现为低阻,?籽S在200?赘·M-450?赘·M。如:普查区中南部?浊s一般在3.5%-7.0%,而?籽S在200?赘·M-350?赘·M左右。
3 激电测深法的应用实例
3.1 激电测深装置的选择
通过前期勘探成果,划定重点成矿区域,对此采用对称四极垂向激电测深方法。极距选择AB/2:MN/2=5:1,AB/2最大1000m,点距50m,测线间距200m。
3.2 成果解释推断
以其中一条测深剖面的结果为例,该剖面长1350m,28(点号115~250)个测深点,测深点距50m。
总体来看视极化率?浊s有一定规律,浅部较低,随着极距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深部基本水平成层。其中在150-165点间构成一?浊s大于6.0%近圆形封闭圈趋势,向下未封闭。视电阻率?籽S基本以KH、HK、HA曲线类型为主。此?籽S地电断面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115-160点间,大致以500Ω·m圈闭一马蹄形高阻环带地质体,其间包围一椭圆形低阻地质体;第二部分在160-235点间,形成一低阻区;第三部分在235-250点间地表呈高阻,整体呈HK型。基底较稳定,多在300-400Ω·m。
由?籽S地电断面和?浊s地电断面图并结合地质图可推断出,第一部分高阻环带地质体可能为花岗斑岩,低阻地质体可能为泥质板岩;第二部分可能为泥质板岩;第三部分可能为硅质板岩,其地表呈现的高阻现象可能是地形引起之。推测深部的高极化体可能是岩体黄铁矿化较发育,或有侵染状的黄铁矿化岩体所致。而此?浊s异常形成在花岗斑岩与泥质板岩的接触部位,故成矿有利位置在150~170号点之间。
4 结束语
经钻探验证,160号点打钻,整孔岩心在不同深度均见含少量的黄铁矿化,140~170m岩石中均可见立方体及细粒侵染状黄铁矿,取样做光片鉴定,光片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由此可见,通过激电测深确定异常大致位置与钻探所验证的结果基本吻合,故激电测深方法对此工作区行之有效,激电测深工作是可以为地质找矿提供可靠依据的。同时可以为地质工作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金铭.地电场与电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2]叶俊林等.地质学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3]李大心主编.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解释[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2003.
[4]曾佐勋,樊光明.构造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3.endprint
摘 要:文章介绍了对称四极测深在寻找铅锌多金属矿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激电测深资料的数据处理,结合地质、化探成果推断矿体的大致位置,为进一步的钻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激电测深;电性;矿体
1 地质特征
1.1 地层
主要为三叠系中统-侏罗系下统大佳河组(T2J1d)、上叠迭-下侏罗统大岭桥组(T3J1d1),面积约占全区的95%左右。岩石普遍经历了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常见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在构造带附近可见千糜岩化与糜棱岩化现象。工作区内第四系较发育,主要分布在山间沟谷中或山前台地地段。由砂、砾石等组成。在山麓地带分布有残坡积及洪积的亚粘土碎石等;在宽谷的低洼地带,分布有沼泽堆积的淤泥质亚粘土、泥炭等。
1.2 侵入岩
工作区内侵入岩不发育。仅在工作区中部见绢英岩化花岗斑岩(?酌?仔)。受北东向构造控制,明显与三叠系中统-侏罗系下统地层呈顺层侵入接触关系。在两侧接触带部位有锡、铅矿化显示,约占工作区总面积的5%。区内脉岩极少,目前工作区内仅发现有辉长岩(?啄)出露面积极小零星分布,但在钻孔深部见有多条辉长岩(ν)。
1.3 构造
工作区位于完达山活动带饶河复背斜内,经历了较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变,变质作用较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普查区内主要构造为燕山中期(白垩世)构造运动。构造线方向,以北东、北西向为主。其次有南北走向,东倾的动力变质挤压带。
1.4 矿床特征
根据普查区以往工作成果。认为成矿作用主要与印支晚期-燕山中期(白垩世)构造岩浆运动有关,初步确定为硫化物多金属矿床。矿体多数分布云英岩化花岗斑岩体两侧的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围岩以中生代深海相火山沉积代变质的硅质岩、含硅质泥质板岩为主,少数分布在云英岩化花岗斑岩中,矿体的分布形态与花岗斑岩体和地层形态分布一致。
2 地球物理特征
2.1 岩矿石电性特征
本区岩性比较简单,以板岩和花岗斑岩为主,主要对区内的几种岩矿石进行测定。测定以区内出露的岩体、槽探、岩心为主。岩石电性测定采用的方法为小四极法(岩体、槽探)和面团法(岩心)采用的仪器为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JD-3数字直流激电仪。结果见表1所示。
由实测物性资料表明,区内岩性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花岗斑岩电阻率最高,一般在500Ω·m,以上,极化率在1.1~1.59%,为高阻低极化,磁黄铁矿化泥质板岩电阻率较低,极化率最高,属于低阻高极化。与其它岩石有明显的物性差异。由此可见,本区矿体与围岩有明显的物性差异,地球物理场依据充分,具备应用激电测深法的前提。
2.2 前期激电中梯的工作成果
本工作区视极化率整体可分为三部分:西北部?浊s相对较低,一般在1.0%-1.4%;中南部较高一般在3.5%-7.0%;其余部分为过渡段,一般在1.6%-3.5%。视电阻率整体比较杂乱,但在?浊s高背景、高幅值区均表现为低阻,?籽S在200?赘·M-450?赘·M。如:普查区中南部?浊s一般在3.5%-7.0%,而?籽S在200?赘·M-350?赘·M左右。
3 激电测深法的应用实例
3.1 激电测深装置的选择
通过前期勘探成果,划定重点成矿区域,对此采用对称四极垂向激电测深方法。极距选择AB/2:MN/2=5:1,AB/2最大1000m,点距50m,测线间距200m。
3.2 成果解释推断
以其中一条测深剖面的结果为例,该剖面长1350m,28(点号115~250)个测深点,测深点距50m。
总体来看视极化率?浊s有一定规律,浅部较低,随着极距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深部基本水平成层。其中在150-165点间构成一?浊s大于6.0%近圆形封闭圈趋势,向下未封闭。视电阻率?籽S基本以KH、HK、HA曲线类型为主。此?籽S地电断面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115-160点间,大致以500Ω·m圈闭一马蹄形高阻环带地质体,其间包围一椭圆形低阻地质体;第二部分在160-235点间,形成一低阻区;第三部分在235-250点间地表呈高阻,整体呈HK型。基底较稳定,多在300-400Ω·m。
由?籽S地电断面和?浊s地电断面图并结合地质图可推断出,第一部分高阻环带地质体可能为花岗斑岩,低阻地质体可能为泥质板岩;第二部分可能为泥质板岩;第三部分可能为硅质板岩,其地表呈现的高阻现象可能是地形引起之。推测深部的高极化体可能是岩体黄铁矿化较发育,或有侵染状的黄铁矿化岩体所致。而此?浊s异常形成在花岗斑岩与泥质板岩的接触部位,故成矿有利位置在150~170号点之间。
4 结束语
经钻探验证,160号点打钻,整孔岩心在不同深度均见含少量的黄铁矿化,140~170m岩石中均可见立方体及细粒侵染状黄铁矿,取样做光片鉴定,光片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由此可见,通过激电测深确定异常大致位置与钻探所验证的结果基本吻合,故激电测深方法对此工作区行之有效,激电测深工作是可以为地质找矿提供可靠依据的。同时可以为地质工作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金铭.地电场与电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2]叶俊林等.地质学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3]李大心主编.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解释[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2003.
[4]曾佐勋,樊光明.构造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