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攀柱, 翁明秀, 陈自力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4; 2.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 湖南 攸县 412307)
茶油文化与茶油消费特征的研究
罗攀柱1, 翁明秀1, 陈自力2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4; 2.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 湖南 攸县 412307)
通过对茶油利用的溯源、食用、使用和食疗记事、传说轶事等历史文化和当代茶油的习俗文化的挖掘整理,把握住我国茶油消费特征和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依靠茶油文化这一“软实力”是促进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另一有效途径。
茶油文化; 茶油消费特征; 油茶产业发展; 研究
茶油是我国南方城乡居民传统食用油之一,其品质可与橄榄油媲美,且栽培油茶有不占用耕地等特点,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已成为国家保障食用油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目前茶油销量不足食用油市场份额的1%,其主要原因是茶油价格过高和消费的地域性[1]。因此,如何通过提高油茶的单产,降低茶油的售价,并通过茶油文化的宣传以及营销手段的推介,让传统消费区域以外的城乡居民以及国外的消费者认识茶油是扩大茶油市场份额、促进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有效途径。已有的油茶研究主要集中在油茶的栽培利用等生产经营环节上[2],而对茶油消费与利用文化的研究鲜见。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茶油的利用习俗的挖掘整理,把握茶油消费利用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茶油文化这一“软实力”在油茶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1茶油的利用溯源
关于油茶最早的文字记载是2300年前《山海经》中的记载,之后,在一些历史、中医文献以及地方志中出现了记载油茶的栽培与利用情况[3]。历史上我国城乡居民食用的油最初主要是脂肪含量极高的动物油脂,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中就记载有:“脂者,牛羊属;膏者,豕属”,即牛羊油称为脂,猪油称为膏,证明当时的食用油主要是牛羊猪的油脂,而食用植物油脂则是与后来人口增多紧密相关。在北魏的《齐民要术》中记录了芝麻、大麻、芜菁、荏子和乌桕等五种作为食用油的植物油料作物,到宋代则增加了红蓝花、苍耳子、杏仁、菜籽油和大豆,到明代的《天工开物》后又增加了油茶籽、萝卜籽、白菜子、苏麻、苋菜子、蓖麻子、冬青子和樟树子,清代又增加了向日葵和花生。而其中食用最多的还是芝麻、大豆、油菜籽和花生。明代的《天工开物》是最早明确记录茶油食用的文献。而对油茶作为食用油描述的最为详细的是《农政全书》:“壳中仁皮色如榧,瓤肉亦如栗,味甚苦,而多膏油。江右闽广人,多用此油。燃灯甚明,胜于诸油,亦可食。”又曰:“楂油能疗一切疮疥,涂数次即愈。其性寒,能退湿热。用造印色,生者亦不沁。或云,以泽首,尤胜诸膏油,不染衣,不腻发。其查可爨。用法:每饼作四破,先于冷灶中罨架起,不用干柴发火。发火后用饼屑渐次撒入,则起焰。烧熟者可以宿火,胜用炭墼。”
1.2茶油的食用记事
茶油作为一种传统的食用油,深受人们的喜爱。《三国志》中记录二乔故里在“皖公山下的皖城”就是古南岳天柱山下的潜山县城。东汉末年,乔公请辞官职,带着大小乔两个女儿返回庐江郡皖县故里不问世事,开起了“乔家食铺”。乔家食品多用自产的“二乔茶油”烹制,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润肠清胃、杀菌解毒、清肝降火,皖城百姓争相购买,一时供不应求[4]。在当时,百姓口中传唱着“皖城乔家开食铺,二乔油茶添滋补”的民谣。唐代诗人李商隐食用茶油后,为茶油赋以“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甄冲出安昌春”的诗句。清代雍正皇帝到武陟视察,知县吴世碌以油茶进奉,雍正食之大喜,称赞“怀庆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媲美”,并传旨广开油茶馆,茶油由此盛名远扬。
1.3油茶的食疗记事
《彭祖养道》上曾记载:“帝食,天养员木果籽”。指的是尧帝治水时由于积劳成疾,数天滴水不进,生命垂危之际,彭祖根据自己的养生之道,用茶油做了一碗野雉汤,尧帝一饮而尽后,次日容光焕发。此后尧帝每日必食此鸡汤,虽日理万机,却百病不生这一故事。彭祖正是了解了茶油的养生功效,才出此对策。彭祖本人也因其养生之道,长寿至140岁[5]。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茶子[气味]苦、寒、有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捣仁洗衣,除油腻。“茶油性偏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明目”。《农政全书》也记载:“茶油可疗痔疮、退湿热……”。在《农息居饮食谱》里有:“茶油可润躁、清热、息风和利头目……,烹调肴馔,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泽发生光、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本草纲目拾遗》中亦有:豫省闽粤皆食茶油,煎熬不熟,食之令人泻。味甘性凉,气腥色绿,润肠清胃,杀虫解毒,不宜生食,燃灯益目,抹发解。
1.4茶油的传说轶事
茶油的利用除了有史书的记载之外,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6]。
1.4.1 张果老与茶油的传说
相传一老农户将一棵结满果实又开满白花的树移栽到自己屋旁的几年后,一到金秋时节,树上累累硕果,盛开着雪白的花,芬芳四溢,引得八仙中的张果老驻足。他采集一袋树籽带回天宫,太上老君用八卦炉炼出了像金水一样的油来,顿时整个天宫奇香四溢。为嘉奖张果老查访之功,玉帝就赐名为“查油”。于是,张果老再次来到人间,教会了老人如何榨取“查油”。老人叫这种树为“查油树”,后因此树又像茶叶树,口耳相传,便成了今天的“茶油树”。
1.4.2 杨贵妃与茶油的传说
相传四大美女中的杨贵妃每晚洗澡后必叫宫女用进贡的野生茶油给她面部和全身按摩一遍,以此法保持肌肤红润不衰。历史闻名的美女香妃以及慈禧都视之保持皮肤润滑和美丽的秘诀。
1.4.3 刘邦与茶油的传说
楚汉之争,汉高祖刘邦受伤,行至武陟食茶油,食之伤愈体健,遂封为宫廷御膳。此后的公元前202年,刘邦遣大将陈婴平定江南,陈婴勇猛作战,可在一役中受伤,大军不得不在官山一带安营扎寨。当地居民奉上粮草及当地特有的野生茶油,而陈婴食后不出十日伤愈体健,大获全胜。
1.4.4 朱元璋与茶油的传说
相传元末年间,朱元璋被陈友谅军队追杀到建昌(今江西)的一片油茶林,正在油茶林中采收油茶籽的老农见此状急中生智把朱元璋装扮成农夫而幸免一劫。老农见朱元璋遍体是伤,用茶油帮他疗伤,几天后朱元璋就觉得伤口的红肿渐消且愈合,于是他高兴地称油茶果是“上天赐给大地的人间奇果”。后来他在老农家休养一段时间,便秘也有好转,得知是每天吃茶油的缘故。从此,朱元璋与茶油结下了不解之缘,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将江西茶油封为“御膳用油”[7]。
1.4.5 乾隆与茶油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到官山一带,见家家户户取籽榨油,男女老少在油坊劳作,经贴身御厨一番详说,才得知自己平日食用的御用茶油就是采自官山某一坡地上的天然野生茶树,随即赐名“御贡坡”。随后,乾隆经茶油古道(古代官山山区进贡朝廷御用茶籽油的专用道路)一路返京,又听贴身御厨详说起御贡坡茶籽油“烹调肴馔、泽发生光,诸病不忌、百病不生”的养生功效,联想起彭祖当年以茶油为尧帝养生的故事,回到京城后,乾隆降旨,在御贡坡一带建皇家榨油坊,并赐名“御道坊”,并挥毫提下:“古道油香三千里,御道坊内养天年”。自此,御贡坡的茶籽油就有了一个盛极一时的美名——“御道坊”[8]。此外,传说一位以贩卖油茶籽为业的名叫何乾隆的人带着一个伙计拜访老客户“一品香”客栈,和微服巡访的乾隆皇帝相遇。何乾隆向乾隆皇帝介绍起家乡“黄袍山”的来历:有一年,天上飘下一片片的白云掉进了金黄黄的茶油里,随后又飘上天空,慢慢散开后变成了一袭衣衫,阳光透过衣衫照下来,大地呈现一片金黄,犹如玉皇大帝的黄袍。何乾隆又邀皇帝品尝用黄袍山茶油做的菜肴:茶油炸的芝麻糯米团子色泽金黄、松脆香甜;茶油炒的小菜色泽鲜亮,滑嫩爽口。乾隆皇帝脱口赞道:“本草天然,国色天香。”何乾隆赶紧说:“这家客栈就是专用我们的茶油烹调,才得名‘一品香’呀!”[9]
2.1茶油的食用习俗
在近代,由于连年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原因,我国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城乡居民的食用油依然是以猪油为主的动物油脂,当时,人们买肉时偏爱买肥肉。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较高的城乡居民则远离食用猪油等动物油脂,而情迷于绿色健康的植物油,茶油为植物油中的上品,但仍有部分居民烹饪蔬菜时喜爱使用猪油等动物油脂。茶油的传统食用区域主要在秦岭和黄河以南的区域,普通人家招待客人时,用茶油烹饪菜肴是较高的礼遇。在湘桂黔侗族有“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的习俗。“吃茶油”成为了侗族小伙向姑娘求爱的代名词,而“讨碗茶油喝”,则演变成男女之间的玩笑语。在当今有一句“吃猪油的是穷人,吃茶油的是富人”的打油诗,这些都多少反映出茶油的珍贵性。
2.2油茶的使用习俗
茶油除了食用以外,还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由于茶油的品质和价格远高于菜油,所以,在南方农村,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都不太舍得吃茶油,平时都是吃菜油等其它油,只是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或喜庆日才食用。特别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来往多,需要备用众多佳肴款待,用茶油煎炸的食物比菜油等其它食用油煎炸的食物能多保存10天左右。茶油还是一种送礼的佳品,送茶油是一种较高档的礼物。特别在湖南一些地方,女儿出嫁时的嫁妆有送粮油的习惯,以示吃喝有余,而送油多为茶油。除此之外,民间还流传着“一茶(油)二麻(油)”的说法。茶油具有保湿、滋润、乌发养颜功能,用于护发,可防头发断裂和脱发,在湘西土家族妇女有用茶油沐浴的习俗,沐浴前,将几滴茶油涂在身上然后沐浴,身上会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并使皮肤富有弹性,并可防治老年人冬季皮肤瘙痒。云南是著名的茶油产区,当地的女士常用茶油梳头,搽面及用茶枯洗头。虽同处高原,紫外线强烈,当地妇女的皮肤却能保持雪白娇嫩,而邻近的西藏妇女的皮肤却粗糙不堪。另外,榨油剩下的茶枯,可以作为洗洁剂洗衣服,也有女人用于洗发。茶枯略有微毒性,可以用作毒杀蚂蟥、田螺等寄生虫等“清塘”的工作,以饲养新的鱼苗。另外,投入沟渠和池塘,可以捕鱼;同时,控制好投入量,却是治疗鱼类细菌性烂鳃、赤皮病和肠炎病的药物。在乾隆年间湖南平江,有用茶油作为修路基金的“路会”这样的民间组织,比名目繁多的学会设立的要早且规模大【10】。
2.3茶油的食疗习俗
茶油在江西、福建和台湾又名“月子油”和“月子宝”。女人怀孕养孩子一定要吃茶油,实践证明,孕妇在孕期食用茶油,产后妊娠纹少,不发胖,增加母乳,有益于胎儿的发育。在我国茶油传统产区,产妇分娩后食用茶油,可让伤口早日愈合又补身;孕妇后期皮肤拉伸,每天清晨用山茶油涂抹,可预防缓解出现的瘙痒和干裂现象;产妇坐月子时,喝用茶油煮的鲫鱼汤等菜肴,可以增加母乳,恢复身体;而婴幼儿及儿童食用茶油可利气、通便、消炎、助消化,促进骨骼等身体发育。食用茶油可以去火、养颜、明目、乌发、抑制衰老,对慢性咽炎和预防人体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肠梗阻等都有很好的辅助疗效。每天用10~15mg茶油加三分之一蜂蜜,每天早晚各服1次,连服3~5天可治老年便秘。另外,在海南,自古以来也有饮酒前先空腹饮少量茶油以防酒醉的习惯。
2.4茶油的药疗习俗
茶油的药疗主要体现在外用上。民间有用茶油直接涂于患处治疗婴儿尿疹、湿疹的习惯,安全有效。茶油还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特别适用于婴幼儿摔碰伤,也可直接搽用蚊虫叮咬处,有很好的止痒效果。因山茶油有杀菌及增强免疫作用,而薰衣草又有消炎及收缩皮肤毛细孔的作用,有用一毫升桃仁油,十滴茶油,五滴薰衣草油,混和后搽面部,是对暗疮有显著疗效的民间偏方。此外,民间还用浓茶油治疗黄褐斑和晒斑及除疣,具有一定疗效。在桂北地区,有将茶油与桉混合,治疗感冒及咽喉“卡他”症,是顺气除痰的偏方。我国传统的中药方中常以茶油调制各种药膏、药丸,民间还用茶油治疗眼疾、跌打伤、刀枪伤、烫烧伤以及体癣、慢性湿疹等皮肤病的偏方。
综上所述,我国人民对茶油的利用是以食用为主,茶油及其加工副产物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仍处于从属地位,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这一格局改变不大。因此,茶油的文化主要反映在茶油消费的特征上。
3.1茶油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在古代和近代,由于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户生产的茶油以自给自足为主,多余的用于出售和馈赠,计划经济时代仍未有大的改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也逐步增加,收入的高低决定着茶油消费需求。尽管茶油的需求弹性不高,但由于是菜油、豆油价格的4~6倍,属高档植物食用油,在植物食用油中属需求弹性较高的食品。也就是说,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对茶油的消费需求量增加明显,反之,则消费需求量减少显著。据统计,目前我国茶油的销售仅占植物食用油的0.7%,远不能成为一种大众食用油。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和消费观念朝绿色健康方向发展,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食用茶油越来越多,这一人群将是茶油消费的稳定客户。
3.2茶油消费与地方文化氛围和消费习俗相适应
茶油的传统消费地域主要在我国秦岭和黄河以南的南方地区,在我国漫长的茶油消费历史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茶油消费文化。从地域上看,湘赣桂是油茶的主产区,同时也是消费大省,该地域的人特别喜爱茶油的独特的味道,作为一种高端食用物品,特别是该地域的少数民族由于其独特的民族性,茶油消费利用率更高,形式更加多样化。据调查,在我国西部地区和京津沪的大都市,人们对茶油的认知度相对较低,而在北方地区,大部分人连茶油为何物都不清楚。非传统茶油食用地域,食用过茶油的人们不愿意食用茶油的原因除价格过高以外,主要是味道难以接受。但是,随着加工工艺不断发展,茶油可以脱臭除味,而保留其营养价值,这为茶油在非传统消费地域的推广提供了可能。
3.3茶油消费与消费群体文化水平相适应
消费文化,特别是消费者所持有的观念和行为与后天因素影响较大。在民间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这是人们日常物质生活中的七件大事,而油被放在第三的重要位置上。虽然,食用油是一个物质的东西,但是在日常食用和使用中形成了包含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食用文化。一般而言,年轻和受教育程度越多的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倾向于采取理智的行为,所以更容易接受茶油的消费。因此,年轻人和受教育程度越多的人是开拓茶油消费市场的首选目标。
4.1结论
综上所述,茶油在我国古代和近代都有较为广泛的利用,这些利用的技巧大多来自于人们对茶油不断利用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其中,许多的利用效果已被当今的科学技术知识阐明其机理。从茶油文化的影响范围来看,主要在南方传统茶油产区为人们所了解并使用,在传统产区以外的地方了解甚少,由于其处于高端的食用植物油地位,无法由“旧时王谢堂前燕”而“飞入寻常百姓家”。尽管研究表明,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等部分指标优于橄榄油,茶油的成分结构最接近当前西方盛行的“欧米伽膳食”标准,但与橄榄油的历史与文化在西方乃至全世界广泛传播相比,茶油文化仍然“养在深闺人未识”,没有形成强势的茶油饮食文化。因此,茶油文化应该说还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原生态”的状态,有待于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中国茶油文化的传统优势还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促进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力之一。茶油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与油茶产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即茶油文化的发扬光大有利于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而油茶产业的发展又能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茶油供更多人民大众使用,反过来促进多姿多彩茶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4.2讨论
在当前我国粮油市场面临严峻形势的背景下,要大力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主要应该在基础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措施、资金和人力资源保障等“硬实力”以及政府扶植服务政策上如何降低油茶的生产成本,除此之外,如何大力发展茶油文化,依靠茶油文化这一“软实力”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因此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制作油茶的公益宣传片,大量传播茶油的历史文化、人物文化、保健文化、饮食文化等,通过电视、网络、广告等大众传媒的辐射能力和传播效果,还可以通过政府举办油茶文化节、建设油茶博物馆等措施,宣传绿色健康的茶油食用文化,使茶油文化在国内外家喻户晓。同时,还要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做好茶油的市场目标定位,建立起长期的市场营销战略和近期的营销策略,开拓非传统食用地域的市场以及国际市场,拓展茶油的市场份额。
[1] 岳臻,罗攀柱,汪文涛.茶油目标市场策略初探[J]. 林业经济,2011(6):56-57.
[2] 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4-5.
[3] 胡芳名,谭晓风,刘惠民.中国主要经济树种栽培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370.
[4] 二乔油茶添滋补——油茶与美女:http://www.hbhps.com.cn/cybwg/xlgs/1585.html.
[5] 彭祖:http://baike.baidu.com/view/18236.htm.
[6] 名人与茶油:http://www.hbhps.com.cn/cybwg/xlgs/1583.html.
[7] 朱元璋与茶油的不解之缘:http://www.hbhps.com.cn/cybwg/xlgs/1580.html.
[8] 御道坊茶油:http://baike.baidu.com.cn/view/4973199.htm#2.
[9] 乾隆和茶油的小故事:http://www.hbhps.com.cn/cybwg/xlgs/1588.html.
[10] 李青松[M].茶油时代[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130.
(文字编校:龚玉子)
Investigationofthecultureandconsumptioncharacteristicsoftea-seedoil
LUO Panzhu1, WENG Mingxiu1, CHEN Zili2
(1.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 China;2.Huangfengqiao Forest Farm Hunan Province,Youxian 412300, China)
By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egendary stories and customs related to tea-seed oil consumption, we uncovered the tea-seed oil culture and its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We suggested the soft power of tea-seed oil culture be another effective metho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seed oil industry.
tea-seed oil culture;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of tea-seed oil industry; investigation
2013-11-21
2013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2013BZZ49)。
罗攀柱(1963-),男,湖南省株洲县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F 326.2
A
1003 — 5710(2014)01 — 0124 — 05
10. 3969/j. issn. 1003 — 5710. 2014. 01. 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