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瑞杰(漯河市郾城区水利局)
郾城区各级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带领广大干群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为郾城农业发展,农村致富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的水利保障。截至2013年底,全区现有机井8292眼,100km2以下排水骨干河道26条,长度924.72km,配套建筑物4624处。五虎庙中兴灌溉区1处,设计灌溉面积1.37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10万hm2。全区有效灌溉面积2.79万hm2,节水灌溉面积6320.00hm2(其中:低压管道输水面积2620.00hm2,渠道防渗面积 3160.00hm2,喷灌 540.00hm2),低洼易涝面积 1.78万 hm2,达到5年一遇以上标准的1.43万hm2。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认识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工作开展不平衡。二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块分散管理、分散种植,造成农业机械化与水利建设发展不相适应。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长效投入机制,小型河道淤积和建筑物老化失修严重。据2013年统计,全区现在排水骨干沟道32条长173.80km,大部分淤积,排涝标准不足5年一遇,配套建筑物328座,完好率只有25%左右。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建设资金来源,农民又无能力清淤,疏通沟道,更新配套建筑物,工程长期处于超期服役、带病运行状态。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除涝、灌溉、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为郾城区农业稳步、持续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但郾城区农田水利建设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部分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有些机井报废,排水骨干沟道除涝标准低,面上排水沟淤积严重,灌溉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加之现代农业发展迅速,水利作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根据郾城区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全区主要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总体安排。灌溉水源工程在原有机井灌溉面积的基础上适当发展灌溉面积,缺井区打井配套,对原有机井进行改造,恢复灌溉面积。同时,在井灌区发展低压管道、喷灌等节水灌溉工程,对自流灌区和渠道进行硬化,田间工程配套、小型河道及面上田间工程进行清淤疏通,并进行建筑物配套建设。
规划范围涉及郾城区孟庙、李集、商桥、黑龙潭、龙城、城关、新店、裴城和孙庄9个乡镇171个行政村3.09万km2耕地及五虎庙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所涉及的5个乡镇2066.68hm2耕地。新打机井220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06.68hm2,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826.69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333.36hm2(其中渠道防渗2066.68hm2,管道输水1666.68hm2,喷灌工程600.00 hm2),新增排水除涝面积 2000.00hm2。
在五虎庙灌区进行,涉及面积910.67hm2,计划新建斗农渠97条(总长度35.23km),渠系建筑物718座,清淤排涝沟渠86条(总长度42.538km)。项目总投资1050万元(中央投资1000万元,地方筹资50万元)。
工程建成后,通过先进的灌溉工程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与灌溉效益,达到节水、节能又增产、增效的目的。可进一步改善灌区水生态环境,对维持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目标,以“民办公助”调动各方面投资为重点,以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步伐,抓住发展机遇,对全区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进行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支撑和保障。
根据水利部颁发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以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为目标,以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宗旨,全面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自愿、公平、公开竞争;坚持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原则,对所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明确管护组织形式,划清责、权、利,确立工程设施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管理与运行良性发展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
在改革形式上,依据工程的规模性质和大小,采取承包、租借、拍卖及股份合作等,对于各村所建的低压管道工程和新打机井,各村组建用水协会并民主选举协会会员,用水协会负责全村的供水以及水费征收和工程管理维修,以保障工程持续运行。针对涵闸和桥梁由河道管理单位和村里指定人员负责其管护,各乡河道沟渠由乡水利站负责统一管理,杜绝开垦和破坏沟渠现象发生,保证河道沟渠年年畅通无阻,确定工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建立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循环机制。
重点安排在粮食增产潜力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的乡镇,如南水北调移民新村。所需工程项目安排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责任落实,群众自愿积极性高、有一定自筹能力的乡镇。
妥善处理水资源总量与发展的关系,协助好乡镇之间、流域之间以及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实行改造与改革、骨干与田间、灌溉与排水相结合。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制定适合乡村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
按照国家财政投入、地方财力和当地经济发展及筹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措施。
根据工程性质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责任明确,落实到公司和个人,确保各项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工程效益。
参照五虎庙灌区管理所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方法,实行定岗定编,工资与经营效益挂钩,实行奖惩制度,对工程管理好、工程运行效益好的公司和个人采取奖励制度,并在全区进行推广。要求各项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逐步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协调五虎庙灌区工程运行管理;节水灌溉工程实行公司管理形式,并鼓励企业和群众参与管理;机井采取租借承包和拍卖等形式进行管理,排涝沟渠由乡政府和乡村共同具体负责管理。
各项水利工程应依托乡镇水管部门,逐步建立水利行业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志,提高服务水平。
结合各项工程的实际运行成本,在“保本微利“的原则下,制定合理的价位,并按计量收费,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确保工程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