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希 金荣疆 许嗣立 贺百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康复老年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0075)
从任脉虚寒论治慢性咽炎1例
陈西希 金荣疆△许嗣立 贺百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康复老年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0075)
慢性病,咽炎;中医疗法;任脉;艾条灸;灸法
慢性咽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为咽部黏膜、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慢性弥漫性炎症,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中医称之为喉痹。中医学认为,慢性咽炎是由于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入里化热,邪热伤阴,肺肾阴亏,津液不足,失于清润肃降之机,虚火上升,耗伤津液,阴虚津少,津枯则液涸无以上承,咽窍失养,发为本病[1]。临床上多辨证为阴虚火旺、气虚痰瘀等证,或滋阴降火或行气化痰或培土生津。针灸治疗多选用肺、脾、肾三经的腧穴,配合咽喉局部取穴治疗[2],选穴数量较多,且由于针刺治疗属侵入性操作,患者依从性较差。兹将从任脉虚寒论治慢性咽炎1例介绍如下。
王某,女,25岁。2013-03-10就诊。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5年,晨起时吐白色黏痰,受凉后加重。平日常自服健民咽喉片、黄氏响声丸等,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等症状缓解不明显。自述饮热水后,咽部不适感可暂时减轻。饮食可,小便正常,进食生冷后易出现便溏,时有痛经。刻诊:咽部稍肿,咽部滤泡增生,呈淡红色。舌淡红,苔白,脉缓。西医诊断:慢性咽炎。中医诊断:喉痹。证属任脉虚寒。治宜温任散寒,祛痰利咽。予艾条灸神阙、天突穴,神阙穴重灸,天突穴温和灸,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灸2个疗程后复诊,患者自述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症状明显减轻,查体:咽部滤泡萎缩,咽部黏膜较前润泽。嘱其可在家自行灸治2个疗程巩固疗效。
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阳化气,阴成形”,张景岳在《类经·二卷·阴阳类》指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气的弥散为阳,气的凝聚为阴。“阳化气”是指当气产生升、出运动时,弥散而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过程,是属阳的功能状态(过程);“阴成形” 是指当气作降、入运动时,凝聚而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过程,是属阴的功能状态(过程)[3]。慢性咽炎所表现出的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肿大等,在中医可归属于“有形之痰”,属于“阴成形”的病理改变。慢性咽炎病程较长,在漫长的邪正斗争过程中,阳化气功能减弱,阴成形功能相对亢盛,日积月累最终导致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肿大有形病理改变的形成。患者出现咽干、咽痒的症状亦不是阴虚或阳热导致,乃因阴寒有形之邪阻塞经络,导致津不上承,咽部失养所致。因而,在治疗中应以补阳为主,增强“阳化气”的功能。若以养阴清热之法误治,会进一步伤人阳气,滋长阴邪之势。据《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叶含菊糖、鞣酸、维生素等,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消炎作用[4]。
任脉为阴经脉气聚会之处,称为“阴脉之海”,与督脉共司诸经百脉,协调阴阳。《素问·骨空论》描述任脉的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任脉循行于身前正中,经过咽喉。据前述“阴成形”理论和患者出现的淡红色咽部滤泡、痛经、淡红舌、白苔、缓脉等症状可推导,慢性咽炎患者咽部的增生性病理改变与任脉虚寒相关,应用温养任脉法化其有形之邪。可从寒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主收引。《素问·举痛论》指出“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导致任脉虚寒,气血不行,阻断了任脉交通全身阴经气血的功能,阳化气阴成形,于是咽部病起。温灸任脉恢复任脉的活力,可以恢复任脉循行所过之处局部的病变。咽喉疾病为有形邪气聚集,任脉通,全身气血运行周流不息,不至于孤阴不长,温灸任脉,可以使虚寒的病理状态得到纠正,达到水火既济,阴阳平衡,气血周流如循环之无端,咽部症状不治自愈。而且可以长养气血,强壮体魄。肾为命门之所,主元阴元阳,元阳可蒸腾元阴为原气,从而发挥温煦作用,任脉根于肾脏,原气通行于此,故任脉除补阴之外亦有补阳的作用。艾灸任脉腧穴从阴引阳,温阳气,散阴邪,协调阴阳。
神阙,任脉穴,为“血脉之蒂”,又称为气舍、命蒂、脐中。神阙穴位于人体正中,可通诸经百脉,为元阴元阳系结的部位,神阙穴可通过经脉与五官九窍相联系,发挥调整阴阳、平衡人体功能的作用。神阙穴与冲、任关系密切。《针灸甲乙经》指出“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口唇”。故神阙穴可通过经脉的循行发挥远部效应,治疗咽喉疾病。此外,神阙穴表皮角质层薄,其下筋膜与腹膜直接相连,灸法因热力作用渗透力强,艾条燃烧产生的有效成分很容易透过神阙穴弥散进入血液循环,到达治疗部位。艾灸神阙穴,起到温补冲任、疏经通络、协调阴阳的作用[5]。天突,任脉腧穴,为任脉、阴维之会。天,头面天部也,突,强行冲撞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收体内外传之热而向上部的头面天部突行,故名。艾灸天突穴,一则发挥其局部治疗作用,改善病变局部循环,行气化滞,祛痰利咽;二则起到温养任脉的作用,调和气血,温阳化气,散寒除痹,防止阴邪成形,为治“喉痹”要穴。取天突穴与神阙穴相配,为远近配穴,温通任脉效果明显。
“喉痹”古代医家辨证以“虚火”居多,任脉虚寒的证型由于古代医学著作中少有提及,故医家往往忽视此证型,若以养阴清热之法误治,可致疾病缠绵难愈。慢性咽炎,辨证为任脉虚寒型,采用艾灸任脉腧穴神阙、天突的方法治疗,选穴精简,操作方便,行之有效。
[1] 谢富明.针药合施治疗慢性咽喉炎45例[J].河北中医,2009,31(1):96-97.
[2] 王艳芳,李鸿霞.电针配合隔药灸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2):56-57.
[3] 李正富.对“阳化气,阴成形”含义的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6):10.
[4] 矫承媛,成泽东,陈以国.神阙与灸[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7): 1-3.
[5] 邹佑云.艾灸神阙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8):94,166.
(本文编辑:习 沙)
陈西希(1985—),女,助教,硕士。从事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
R766.140.5
B
1002-2619(2014)07-1017-02
2013-09-13)
△ 通讯作者: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康复老年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