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宝,崔婷婷,李红宇,王嘉厚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犊牛是指从出生到6月龄的牛。这个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其成年时的体型结构和生产性能。犊牛经历了从母体子宫环境到外界自然环境、从靠乳汁生存到靠采食植物性饲料生存、由不反刍到反刍的巨大生理环境的转变,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自身免疫机制还不健全,对外界不良环境适应能力低,抵抗力相对薄弱,极易患病。因此,必须加强犊牛饲养管理,做好犊牛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才能降低犊牛发病率及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提高犊牛成活率,增加牛群数量,提高牛群质量。
脐静脉炎常常是由脐部感染引起的。脐带干燥前,由于缺乏皮肤和其他保护性组织,潮湿的脐带易受感染。临床表现为脐部肿胀、全身发热、疼痛、有恶臭的乳白色脓汁流出。常由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性隐秘杆菌引起的。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菌血症以及关节局部、脑膜、心内膜或四肢动脉内膜的感染。预防措施,加强产犊的卫生条件,产后断脐带时,要用5%以上的碘酊充分消毒,保证犊牛及时食入足量的初乳。平时可局部使用敷料来抗感染或使潮湿的脐带干燥。治疗措施,脐带炎初期,可在脐孔周围注射抗生素。如有脓肿,应排出脓汁,消毒,撒上磺胺粉消炎药,并用绷带包扎好。如有坏死,清洗并去除坏死组织,用碘酒充分消毒。
脐疝是由于脐孔发育不全,未能正常闭锁或脐带残余化脓感染所导致的。犊牛脐疝主要由遗传和断脐不当引起的。临床表现为犊牛脐部周围皮肤肿胀,如鹅卵大或垒球大,有时肿胀直径达20 cm左右,质地较柔软。根据疝内容物是否还纳腹腔内,可分为可复性疝、粘连性疝和嵌闭性疝。尽管出生时病情存在,但许多病例直到犊牛2~3周龄时才被发现。若疝孔直径在5 cm以下,属于小疝环,常在6个月内闭锁或采取保守疗法,经常检查脐孔是否逐渐缩小,直至痊愈。对大疝环、疝内容物与疝囊广泛性粘连或嵌闭性疝,必须进行手术治疗。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周,腹泻是导致犊牛死亡的主要原因。引起犊牛腹泻的原因很多,临床表现形态不一。有些腹泻临床表现为粪便水样、稀软,有的呈现眼窝下陷、鼻镜干燥、被毛焦躁等脱水症状,有些病原可导致肢体末梢发凉、食欲减退或废绝、喜卧或难以站立、昏迷等症状。腹泻分为营养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两大类。营养性腹泻是由于初乳、全乳和代乳品的质量差或用量不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原虫(隐孢子虫、球虫)引起的。出生后前几天,引起腹泻的病原常是细菌。病毒感染和隐孢子虫感染常发生在出生后的10~14 d。这两种病原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原因。注意卫生、及时补喂充足初乳以及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犊牛腹泻发生的关键措施。治疗包括,口服补充液体、电解质,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
皱胃溃疡是指皱胃黏膜出现局限性糜烂、坏死,有的发生出血和穿孔。犊牛皱胃溃疡时可能伴有急性的皱胃鼓气。患病犊牛精神沉郁,食欲减弱,反刍减少,贫血现象,粪中有少量黑色血凝块,严重者腹胀气,腹部剧烈疼痛甚至休克。犊牛的皱胃溃疡多为亚临床型。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避免过量饲喂、饲喂不规律、过早饲喂干物质及突然改变食物。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炎症和溃疡。常用抗生素有氨苄西林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广大霉素等;同时可以使用氧化镁等抗酸剂,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面愈合。
犊牛肺炎是一类严重呼吸障碍的肺部炎症性疾病,威胁犊牛健康。犊牛出生后3~8周龄时容易患肺炎。发病原因很多,主要是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与舍内通风不良、垫草潮湿、尿液清理不及时,舍内氨气浓度大、拥挤、环境温度骤变、日光照射不足等有关。最初症状通常有浆液性眼分泌物和轻微的结膜炎,其后双侧鼻分泌黏液脓性分泌物,被毛潮湿,发热且食欲减退,有的病牛伴有呼吸困难的咳嗽,重症者在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后的几天内就可能发生死亡。预防措施,牛舍经常通风换气,经常更换垫料,保持牛舍干燥卫生。加强临床检查,早发现,及时隔离治疗。该病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促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排出。常用药物如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卡那霉素、青霉素及链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