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014-04-02 02:12霍春玲王书芳
河北农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玉米田麦秸夜蛾

霍春玲 王书芳

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霍春玲 王书芳

二点委夜蛾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害虫,魏县2011年首次发现该虫危害玉米,是一种新型玉米害虫。近几年,发生面积及危害作物虽然不断外延,但经过科学防治,已经基本控制其危害。二点委夜蛾主要以幼虫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或在2-5厘米的表土层危害玉米苗,一般一株有虫1-2头,多的达10-20头。还有转株危害的特性,一般1头虫最多危害7-8株。

一、发生规律

二点委夜蛾在我县1年发生4代。成虫有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测,6月上旬至7月初出现第1个高峰—一代成虫发生高峰,产卵孵化出的幼虫在6月底至7月初为害夏播玉米的幼苗,是防控的关键时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出现第2个高峰—第二代成虫高峰,其幼虫咬断玉米次生根进行为害,但是,并不像第2代幼虫主要集中在玉米田;8月下旬至9月下旬仍可见蛾,但数量较少。

二、为害性及为害特点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玉米下部叶背或土缝间,特别是麦秸下。成虫喜于在麦套玉米田活动。卵多产于还田的小麦秸秆上或秸秆下的土壤表面,卵期3—5天。孵化后的幼虫躲在玉米根际还田的碎麦秸下,在玉米3—5叶期蛀食玉米茎基部,形成3—4毫米圆形或椭圆形孔洞,造成植株心叶萎蔫枯死;玉米8—10叶期,咬食玉米主根和次生根,造成倒伏,严重枯死。田间幼虫虫龄不整齐,1—6龄幼虫同时存在,老熟幼虫吐丝,将体旁土粒黏结成土茧,并在其中化蛹。该虫在田间分布不均,喜聚集藏于麦秸和麦糠下,麦秸覆盖密度大的地块发生较重。

其为害常表现以下几个特点:

1、损失大。该虫主要钻蛀玉米茎基部,为害一株,损失一株产量,为害率等于产量损失率。

2、群体积累快。一头雌虫能产卵300—500粒,产卵量非常大;而且产卵期能持续1月,时间非常长,所以,群体积累非常快。

3、生态环境适宜其生存繁殖,易造成暴发为害。该虫喜欢隐蔽、潮湿的生态环境,而近年来我县小麦秸秆大面积还田,成为其成虫隐蔽栖息、产卵的最佳环境,卵在麦秸下潮湿的环境下孵化率非常高,是造成该虫暴发为害的关键。

4、田间1—6龄幼虫同时存在。低龄幼虫对药敏感性高,大龄幼虫对药不敏感且在麦秸下隐蔽,药效难以保障。田间调查发现,同一块玉米田,没有麦秸覆盖处基本没有该虫为害,麦秸覆盖处幼虫成群为害,喷施杀虫剂或撒毒土等很难穿过厚厚的麦秸触杀害虫,防控难度非常大。

三、防治技术

防治方法:一是清田法:是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因二点委夜蛾幼虫有喜阴暗潮湿环境的习性,要及时清除玉米田的麦秸、麦糠等覆盖物,破坏二点委夜蛾的适生环境,使其幼虫自然死亡,防效一般可达到80%以上;二是毒饵法:亩用5公斤麦麸或粉碎的棉籽饼炒香,拌200克90%晶体敌百虫或48%毒死蜱制成毒饵,于傍晚顺玉米垄撒入田中进行诱杀;三是毒土法:亩用细沙土30公斤,拌入80%敌敌畏乳油50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500毫升(使用过烟嘧磺隆除草剂的玉米田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加入适量水拌匀,于早晨顺垄撒入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但要与玉米苗保持一定距离;四是灌根法:用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300倍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倍加入适量的敌敌畏灌玉米根部;五是喷雾法:在玉米6叶期前,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5000倍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倍,全田喷雾,或将喷头拧下,顺垄喷撒药液,或用喷头直接喷根茎部,直接毒杀大龄幼虫。

(作者单位:魏县农牧局)

猜你喜欢
玉米田麦秸夜蛾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踩麦秸
麦秸垛里藏温情
麦秸
温暖的麦秸垛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