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鑫 郝瑞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193)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是属于儿童慢性咳嗽的一个分类,既往又称鼻后滴(漏)流综合征,常见于变应性鼻炎、非变应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及慢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疾病。2012-09—2013-06,我们采用银翘散加减治疗UACS 50例,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全部50例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UACS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2~14岁,平均(6.8±3.1)岁;病程1~9个月,平均(2.2± 1.6)个月;原发病:慢性鼻炎23例,慢性咽炎6例,慢性鼻窦炎2例,腺样体肥大14例,慢性扁桃体炎5例。
1.2 诊断标准依据“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1]和“儿童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拟订。①病程均在4周以上,咳嗽时间较长,经过常规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X线胸片未见异常,肺通气功能正常;②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咳嗽以清晨或体位改变时为甚,常伴有鼻塞、流涕、喷嚏、咽干或有异物感、反复清咽、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少数患儿诉有头痛,头晕、低热等;③检查鼻窦区可有压痛,鼻窦开口处可有黄白色分泌物流出,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呈鹅卵石样,有时可见咽后壁黏液样物附着;④针对性治疗如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有效;⑤鼻窦炎所致者,鼻窦X线平片或CT片可见相应改变。
1.3 治疗方法根据原发病予针对性治疗,同时加银翘散加减。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后下)、牛蒡子、桔梗、前胡、枳壳、杏仁、莱菔子、紫苏子、枇杷叶、黄芩、芦根、浙贝母、紫菀、百部、苍耳子、辛夷、蝉蜕各10 g,甘草6 g。疾病早期鼻塞流涕,加白鲜皮10 g;久咳,咽痛、咽红,加僵蚕、玄参、赤芍药各10 g;舌红少苔伤阴者,去浙贝母加麦门冬、石斛、川贝母各10 g;发热,加柴胡、淡豆豉各10 g;头痛、头昏者,加石决明、延胡索、川芎各10 g;大便干结难解者,加酒大黄(后下)6 g或芦荟1~2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2~3次服用或少量频服。治疗3周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UACS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90%;显效:UACS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70%,<90%;好转:UACS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30%,<70%;无效:UACS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30%[1-2]。
本组50例,临床痊愈30例,显效1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UACS与中医学鼻渊、咳嗽、梅核气等疾病相类似。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反复感受外邪,上气道敏感性增高等因素引起,其主要症状有咳嗽(以干咳为主,夜间和晨起为著),少痰或无痰,鼻痒,鼻塞,流涕(清涕或浊涕),喷嚏,咽部不适等。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如遇外邪刺激或者季节、气候、温度等骤变,儿童机体不能很快适应环境变化时,易发本病。因此,在临床上本病容易误诊误治。临床上要详细询问病因病史,根据患儿UACS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诊断标准以确诊。多属风痰热邪伏于肺窍,肺气不宣所致。治宜辛凉宣肺,疏风通窍,化痰止咳。银翘散加减方中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黄芩、芦根辛凉宣肺,为君药;杏仁、前胡、枳壳、莱菔子、紫苏子、枇杷叶、浙贝母、紫菀、百部化痰止咳,为臣药;荆芥、牛蒡子、苍耳子、辛夷、蝉蜕疏风通窍,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其方中杏仁、前胡、枳壳、桔梗4药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必用之药,紫菀、百部配伍对于儿童夜间咳嗽效果较好,苍耳子、辛夷、蝉蜕对于鼻塞效果确切,通过与其他药物合理配伍后治疗UACS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全方疏风通窍,辛凉宣肺,化痰止咳,经过合理的方药配伍治疗,UACS症状和体征可以明显改善,缩短病程,从而达到临床痊愈。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4-107.
[2]陆权,王雪峰,陈慧中,等.儿童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0年2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6):439 -433.
(本文编辑:曹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