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然气这一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量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而日益增加,天然气管网工程的建设也进入了最佳的时期,然而如何提高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的效率则成为了相关部门探索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当中的一部分——分输站的燃气计量调压装置来进行对比、剖析。首先从优化的角度来进行设计,接着针对整体进行招标,最后由供应商进行设备生产及安装,一体化理念贯穿全文每一处细节。希望本文能够对天然气管网工程的建设以启发。
关键词:分输站 燃气计量调压装置 一体化模式
0 引言
随着辽宁省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也比较迫切,对能源的需求更加旺盛,尤其是对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需求显得更加突出。辽河油田依托秦-沈、大-沈两条天然气管道以及秦-沈管道的天然气资源和大连进口LNG资源,努力把“气化辽宁”工程打造成为惠及全省人民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绿色工程和百年工程”。为更快更好地实现“气化辽宁”的宏伟目标,需从各方面优化传统理念。其中分输站的“燃气计量调压装置”的一体化模式,从长输高压管线向低压城市管网分输的重要功能,正是“气化辽宁”能否实现惠民工程的关键所在。
1 分输站“燃气计量调压装置”一体化模式的思路
分输站“燃气计量调压装置”一体化模式是以EPC方式为模板,但又不同于EPC模式。结合辽河油田公司的传统管理理念,来完成一座年输气量10亿方,工艺流程方面上游接取大-沈LNG、秦-沈CNG气源,气压10MPa经过滤计量调压后气压4MPa的天然气标准化分输站场。
2 分输站“燃气计量调压装置”一体化模式各方面的优势
采取成撬式设计、整体招标采购、由中标方集中施工的集约化理念。
2.1 分输站“燃气计量调压装置”一体化模式的设计理念,基于传统设计中的分区块分专业的设计模式。将原有的过滤装置、计量装置、调压装置、加热系统、分输及电子站控等装置,转变一体化成撬设计模式,形成一个整体装置。虽然在设计上加大了设计的工作量,但对比从前的分项设计,能够提高统一布局优化设计、减小占地面积、加大站场设备的安全系数。同时,加快了项目整体的推进速度以及为设备成撬商对接工作提供了便利。
2.2 分输站“燃气计量调压装置”一体化模式的整体招标采购,依据设计部门出具的技术规格书及数据单严格规定供货商资质。供应商应具有ISO9001 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应持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及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书;同时具备国家质检总局所颁发的《压力管道元件组合装置生产许可证(A类)》、《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证》和《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同时,供货商应持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的安装、检验、运行、维修等资质许可,在拥有相应资质的企业中择优选取8家,参照辽河油田招标管理规定,对“燃气计量调压装置”进行采购。
对比以往分输站设备招标采购的程序,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一级采购物资管理目录》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5497”物资分类目录的一、二级物资。从原有的单一设备及零件(快开盲板、计量表、锅炉、管阀配件等)的繁琐传统采购模式,转变为一体化成撬统一招标。通过招标委员会中技术及经济两部分评委的分别打分的高分中标的办法进行招标,这也开创了辽河油田天然气设备招标采购的先河,为今后此类设备的招标采购指明了方向。
2.3 分输站“燃气计量调压装置”一体化模式的施工,与以往不同。不再是以往设备供应商将设备运至现场后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安装,设备供应商只负责单一的技术指导。而是在“燃气计量调压装置”设计之初就已提出,在设备供应商在取得中标通知书之后,与建设单位签署“燃气计量调压装置”的技术协议及合同中进一步明确。由设备供货商对撬装设备及其配套产品的设计、材料采购、工件的制造、零部件的组装、图纸、资料的提供以及检验和在不同场所进行的试验负责。同时,供货商还应对撬装设备及其配套产品的性能、总体装配质量、运输、现场安装调试负责。这样就避免了设备供应商与施工单位之间所存在的必然矛盾,加快了施工进度的同时也为“燃气计量调压装置”在安装过程中、试运行、投产、后期维护保养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保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天然气分输站作为天然气管网工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提高项目建设进程,就必需从各角度全方位的考虑问题。而分输站“燃气计量调压装置”一体化模式先进理念的实施,将大大推动工程的建设效率,加快项目运行投产的时间,也使得设备今后定期保养检修更加方便快捷。从而全面提高了整个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生产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远,崔璐.提高燃气计量准确性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8).
[2]张亚利,牛幼飞.浅谈燃气计量的管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4).
[3]陆敏.上海燃气计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上海计量测试, 2011(06).
作者简介:孙御翔(1987-),男,辽宁鞍山人,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研究方向:油田地面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