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草香如故

2014-04-01 06:05何心
中华手工 2014年2期
关键词:兰屿草编台东

何心

郑梅玉的手指穿梭于蔺草间,不一会儿工夫,一个人、一匹马的造型就出现了。虽已年过半百,但她依然活力十足,编着两条辫子,满脸笑容灿烂。

蔺草编织是台湾一项传统技艺,据文献记载,它始于平埔族原住民妇女,已有200多年历史。但因其惯常采用平面编织做成席子、草帽等日常用品,日渐式微。郑梅玉另辟蹊径,将制作实用物品的传统技法融入艺术创作的领域,期望以立体造型的作品,来诉说草编的另一种风情。

开创立体编法

第一次闻到蔺草香,郑梅玉就知道自己此生与它无法分离了。

原本是国中生物教师的郑梅玉,1994年因为学校要开辟工艺课,便到文化中心学蔺草编织,没想到竟意外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门。

基础编、圆形编、收编、加减针……因为起步晚,郑梅玉开始学得很慢,但她越做越有兴趣,下班回到家都能一连做五六个小时才停手休息。也许是喜欢创新搞怪的天性使然,郑梅玉学的虽是传统的蔺草编织,老师教的也是编织草帽、草席等的传统草编技巧,但她在编织这些实用物品之余,总觉得意犹未尽。心想,蔺草应该可以拿来作为创作的媒材,编织出更多样、更绚丽的作品才对。

学水利建筑的先生适时建议:“用铁丝做支架,可以做人物,手脚还可以转弯。”郑梅玉立刻做出了5个像芭比娃娃一样可以换装的蔺草娃娃。在观察孩子玩的过程中,她又有了灵感:“可以把它立起来啊!”

在粗略掌握了如何编出人的形体之后,郑梅玉开始了对细节的追求,比如头发不能千篇一律,要有多样性;比如人的手早前是以一根手臂带过,现在则要求做出五根分叉的手指。

1998年,台湾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传统工艺奖发出征集令。郑梅玉发现第一名可得60万元新台币,佳作也有10万元新台币,她遂将作品《胼手胝足》送去参赛,初试啼声即获佳作。受此鼓励之后,她专程从台东前往大甲镇向国宝草编工艺师柯庄屘学技,也造访鹿港黄志农老师学习“柴丝草”编织,用于头发、鸡毛等细节,以此增添作品的活泼性。

“要将平面的草编表现出立体造型,且有雕塑感,确实困难重重,因为雕塑可斧削、可填补,而草编却不能。”郑梅玉说,她初期是依传统方式先将蔺草编成平面后,再卷成圆形、两边缝合,即成立体状,但是作品结构粗糙、松散,转折接缝,时有破绽。接受柯庄屘面授后,学习了多种技法,不仅织法多变,转折自然,且可宽可窄,收放自如。

每件作品都是一个故事

因为在台东任教30年,时有参加原住民活动,郑梅玉希望将这些烙印在脑海里的动人的场景变成实际的作品,让更多人可以认识台东原住民的生活。

她首先选择了达悟族。达悟族居住在台东外海的兰屿岛上,达悟人自称“达悟”,是“人”的意思。每年三月,飞鱼随着黑潮游到兰屿海域,达悟人便举行召请飞鱼前来的招鱼祭,祭典之后,达悟人开始捕飞鱼。

要捕获飞鱼需要一艘好船,达悟族的船名为“拼板舟”。船体由21 至27 块不同的木板组合,再以木棉或树脂接合,不用任何铁钉。

“第一次要做达悟族的船,还真不知怎么下手,后来想起织毛衣的方式,那艘船一个星期才做出来。”《兰屿新船下水:驱邪祈福》、《兰屿新船下水:举舟乞灵》及《薪传》等作品,皆以达悟族新船下水仪式为主题。

通常达悟族在完成一艘新船后,必须举行抛船及趋邪祈福仪式。把船抛向天际,但是船可不能悬空,于是郑梅玉编了几个“高个子”,用指尖和手掌托起拼板舟。为了固定10 位抛船者,她采用“工字型”固定法,由于达悟族男子穿的是丁字裤,她还找来绘有穿法图解的书籍,真实呈现丁字裤传统穿法,《抛船》一作,呈现的不仅是船只下水典礼的盛况,更是达悟族传统服饰的纪实之作。

除了原住民系列,郑梅玉还创作了庶民生活系列、马车系列、猢狲系列。虽然在创作之初遭遇了不少困境,如人体手指的细致化、实物缩小的比例等,在没有前例可循之下,屡试屡败,有时甚至两三月都无法编织成功,但她不放弃,不断尝试之下终于突破瓶颈。

在郑梅玉看来,“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于是,她结合台湾原生的竹、木、石等复合媒材,实践生态环保,希望让蔺草编织成为台湾文化的根源。为了将蔺草技艺传承,她响应政府实行的“一监一特色”政策,“入监”开办蔺草编织技艺训练班,因为个性开朗,她还获得“大姐头”的封号。“其实这些受刑人的生活经验很丰富,有人扮过‘邯郸爷、有人有捕鱼经验,反而给我很多珍贵的创作灵感。”郑梅玉说。在她首度获奖的作品《胼手胝足》中,一群头戴斗笠的农夫各司其职,挑担的、拿锄头的、拿篓子装稻穗的,形成一幅早期的农村景象。《斗与逗》,则描绘两只公鸡昂首对峙的趣味场面……

这就是郑梅玉的蔺草世界。淡淡清香的蔺草在她的手指上,仿佛小精灵般绕来绕去,配合着她的想象,变化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猜你喜欢
兰屿草编台东
草编系列家具创新设计
临汾草编吉祥物入驻北京冬奥村
指尖上的草编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草编技艺传承人杨振国 割舍不掉的老手艺
来活力台东,逛升级扩容版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