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到宋祖英:中国艺术“留洋记”

2014-04-01 11:34苏杨
齐鲁周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宋祖英成龙梅兰芳

苏杨

华盛顿的“宋祖英日”

“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

2006年,在美国最高艺术殿堂——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当一身苗族打扮的宋祖英用英语说出中国民歌《龙船调》时,观众席上数百个美国男子激动了。

他们用英文高呼:“我来帮助你!”

而当她用纯正的美国口语无伴奏清唱起美国人耳熟能详的《美丽的美国》时,现场观众感动得掉下了眼泪。3次谢幕,5分钟的自发起立鼓掌,这是中国艺术家在美国观众面前所受到的前所未有的礼遇。

在演出前的排练中,肯尼迪艺术中心是按照世界三大男高音的规格接待的。美国观众从来不喊宋祖英名字,他们只喊她的姓:“song ”,“song”在英文里就是“歌”的意思。

因为演出成功,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市长安东尼还宣布了一个“宋祖英日”。他的理由是:“鉴于宋祖英是中国最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成功的演员、表演艺术家、慈善家、杰出的声乐家,世界人民为她感到骄傲和鼓舞。我特此宣布2006年10月12日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宋祖英日。”

在美国拥有“日”的,还有成龙。1986年9月6日,成龙主演的电影《警察故事》在旧金山大明星戏院为当地自助安老院作义映筹款,旧金山女副市长特地向成龙赠送纪念铜牌,并命名此日为“成龙日”。之前,他的《炮弹飞车》80年代初在洛杉矶上映时,首映日便被定名为“成龙日”。凑巧的是,这一天也在9月,是9月 2日。紧跟着,1987年1月2日,美国加州定名“成龙日”。

梅兰芳们的民国软实力

宋祖英的火爆,让人想起了梅兰芳。

梅兰芳抵美,是在1930年,那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可是在纽约定价6美元的戏票竟然“炒”到16美元;先后在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备受礼遇;美国波摩拿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梅老板变成梅博士,就是打这儿来的;在纽约的最后一场演出谢幕后,梅博士站在台前与上台的观众一一握手,结果握了几十分钟还没完没了,因为不少人握完扭个头又回来,“第二次握手”。

中国京剧从此在西方人心目中打了个底子。试问一下那些对脸谱、剧照如痴如醉的外国朋友,他们准说,喜欢“梅的艺术”。不光在美国,梅兰芳访问苏联,“梅兰芳” 三个大字以及画着中国宝塔的宣传画,在莫斯科街头到处可见,他被新闻界称为“伟大的中国艺术的伟大代表”。

老话说得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往根儿上说,美国人为什么喜欢宋祖英,跟为什么喜欢梅兰芳是一个道理:他们身后依仗着深厚而魅力独具的中国文化,并且能很好地表达它。

艺术时空里的国籍转换

1930年,鼓吹白人至上的“雅利安主义”从欧洲蔓延到美国,与美国的种族歧视相合流,上流社会的白人更是有了沾沾自喜的理由。然而,不论舞台上还是舞台下的梅兰芳总是表现出永不妥协的高傲气质,有些美国人甚至觉得他的形象令人不安。《纽约先驱论坛报》特别引用了一位美国妇女的话来形容这种复杂的心理感受:

在我看来,他是世界上一个古老的骄傲民族最完美的作品,他不仅是个演员,他是个超人。……必须承认,我那自鸣得意的雅利安人至上的思想受到了一些震惊。就像我们早已习惯的那样,我们很乐于轻视中国那数以百万计的、尚不能填饱肚子的饥民。……但是我们自己又是什么样的人?一群艰难的开拓者,在一个还相对空旷的大陆上四处游荡。

拥有古老文明却在蒙昧和落后中苦苦挣扎的中国与掌握新兴科技并在文明和进步中不断上升的美国之间的相互审视,正是梅兰芳1930年美国巡演之外的潜台词。

上世纪80年代,一批艺术家去往国外。在美国,陈丹青大吃一惊,他看到街上的年轻男女,人人长着一张没受过欺负的脸。在中国,这样的脸难得一见——所谓的社会制度,说似复杂,无非不过两种:一种是相互欺负的等级制度,另一种是相互尊重的平等制度。相互欺负的国家,必然被人欺负,此之谓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陈丹青说:“当9·11事件发生那天,欧洲人这样说:‘今天,我们都是美国人。但在纽约居住的18年期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是一位中国艺术家;现在,我回到中国,发现自己是一位美国艺术家——我这样说,不是指护照与国籍。以我对美国文化的全部了解,美国艺术真的不在乎你属于什么国家。”endprint

猜你喜欢
宋祖英成龙梅兰芳
Un ser mítico que se globaliza
梅兰芳评传
物种缘何濒危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约好一起上春晚
有一种美丽叫宋祖英
寻找成龙等
成龙历险记
宋祖英的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