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留学外交”

2014-04-01 11:31士齐
齐鲁周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容闳陈丹青李彦宏

士齐

“中国留学之父” 容闳的百年洋务

容闳在自传里曾说,其留学美国的初衷在于:“意者通商而后,所谓洋务渐趋重要,吾父母欲先着人鞭,冀儿子能出人头地,得一翻译或洋务委员之优缺乎。”

但成年之后容闳的理想逐渐超越了其父母的希望。他要实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终极关怀。诚如他自己的诺言:“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

正是因为这句话,1867年容闳向曾国藩提出过选派学童前往美国读书的计划。建议“挑选一百二十名10到15岁的学生到美国的学校学习15年,以此来改革中国的社会”。容闳的建议很快就引起了洋务派的重视,并成为清政府派遣教育使团赴美的重要原因。

在容闳的极力倡导下,曾国藩和李鸿章于1870年10月联名上奏朝廷,提出了一个每年选派三十名12岁到16岁的学生去美国留学的四年计划。

后来的历史证明了容闳的高瞻远瞩,这批孩子成为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他们中有宋美龄的姨父,是他把宋氏姐妹带到美国留学……

邓小平们的留法运动:

“输世界文明于国内”

1912年,以“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为宗旨,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张继等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先后有20批约1600多人到达法国勤工俭学。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让大批中国青年走出了国门,接触了国外先进思想。勤工俭学会中的先进分子如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利用在欧洲的有利条件,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相继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严济慈、童第周、巴金、徐悲鸿、钱三强、肖三、冼星海等著名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都随此潮在法国学习和工作过。

而法国政府也将这项运动作为与英、美、德、日等大国争夺国际影响力的一种手段。

早在1918年,法国驻上海代理总领事雷奥(Reau)就将大批中国留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看做是法国与西方其他大国争夺中国留学生所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他在一封写给当时法国总理的信中提到:“一年来,华法教育会连续向我派遣中国学生的行动,已经引起了我们在中国的竞争对手的注意。美国在中国出版的报纸最近发表的一些文章认为,把中国留学生引向法国的实质是要改变中国的技术教育的特点,从而使中国今后的工业优先采用法国的方法和机器,致使美国的工业蒙受损失……我们的英国朋友也注意到这种做法带来的经济利益……甚至意大利人也抄袭了我们的计划……”

陈丹青和李彦宏:两代海归的留学样本

一个是著名画家、公共知识分子,一个是IT精英、百度CEO,陈丹青和李彦宏,可以看做是改革开放之后两代海归的不同心路历程的体现,或者不同领域知识分子改变国家、改变自我命运的展现。

1978年陈丹青考上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时,他的七幅“西藏组画”与罗中立的《父亲》并称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里程碑。那时候陈丹青是一个典型的愤青:“我在北京上学时,但凡见到海外来访的华侨或所谓‘美籍华人,他们远远出现在走廊,我就讨厌,掉头走开。”他不会想到,两年后毕业留校,到了1982年,他也出国了。一直到这时候,上大学、出国,陈丹青代表了一部分知青的典型经历。

他这样给自己总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海归,出国前真的是学生;而我们这一代,像陈逸飞、徐冰、谷文达、蔡国强等人,都在国内拿了学位,有知名的作品。至少从国内的标准来看,已经是艺术家了。”

这一年,13岁的李彦宏还在老家山西阳泉读初中, 当李彦宏踏着当年陈丹青的足迹来到美国时,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作为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财富和科技主导了他的选择。1998年末,在妻子的支持下,李彦宏带着120万美元来到北京,注册成立了百度公司。2005年在美国上市,一夜之间产生了9位亿万富翁、30位千万富翁和400位百万富翁,创造了21世纪的财富神话。

与此同时,陈丹青成为出走清华的风云人物。这一年,两个人的名字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成为年轻人膜拜的对象。

对于18年的美国经历,陈丹青总结说:“海外经历最可贵的财富不是所谓前沿专业知识,而是独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因此体现的一系列价值观。新的价值观哪怕一时不能在中国奏效,先得在自己身上奏效,变成安身立命的一部分。”endprint

猜你喜欢
容闳陈丹青李彦宏
张岪与木心
张岪与木心
留学生之父:留学事业之外的传奇一生
“中国留学生之父”的职业生涯
李彦宏的调侃
李彦宏的AI观
传教士成就“中国留学生之父”
慢出来的尊重
中国留学第一人:我不是东亚病夫
李彦宏冒险之前先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