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茂娟,郝 斌
(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山东莱芜271100)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输液质量,经临床实践与研究总结出技巧如下。
选择较粗、不黏手、无裂纹的止血带,长28~30 cm,此种弹性回缩力好,对血管的压力大。粗细不同的止血带当压力相同时,较粗的止血带对病人皮肤及血管的压力面积大,病人受到的压力不适感轻,又能充分阻断静脉回流,使所选血管充盈。止血带的捆扎一般离穿刺点10~15 cm为佳,且松紧适宜[1]。止血带扎得过紧,可使局部皮肤过于挤压,形成皱褶,从而增加静脉输液时的疼痛,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 min,扎止血带的时间过久,会造成血液回流受阻,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最后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
小儿及老年患者对疼痛敏感,耐受力较差,除所输液体滴速特殊要求外,尽量选择小号针头,可以减轻患者的痛感。用小针头穿刺对患者及家属心理恐惧感也有较有效的安慰,小号针头穿刺后针头可游离于血管中,减少与血管壁的摩擦,减轻疼痛。选择好适合的输液器后,将排好空气的调节器推至莫非氏管下端,一次性输液器由于官腔容积小,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莫非氏管下可使官腔容积变大,虹吸作用增强,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就很容易回血,克服穿刺不回血现象,降低穿刺难度,提高成功率。
最好选择手背或手臂的外侧,尽量避免选择手腕神经分布较多的部位。对血管没有刺激的药物应遵循由远端到近端的原则;对血管有刺激及刺激较大的药物应选择粗直、无硬结、穿刺次数少,周围皮肤没有淤青的血管。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性大,穿刺困难。穿刺前应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形摸清深浅和粗细再予以穿刺。
扎止血带的位置应选在离穿刺点6 cm处,松紧适宜。过松血管充盈不好,不利穿刺成功,过紧使患者感到皮肤牵拉痛,引起患者紧张,达不成无痛的目的;同时血管充盈度加强,穿刺时血管易滑,针头处也会有少量血液渗出,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精神刺激,降低了对护士的可信度。松止血带时应拽住止血带的两个头轻轻向下拉,使患者没有疼痛感,避免用力过大导致血管移动,针头刺破血管,使穿刺失败。
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刺入皮肤后,拇指食指换持针柄前后面,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因为在进针的开始,手持针柄上下面,接触面积大,用力均匀,针头稳定,进皮速度快;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暴露针梗的尾部,便于观察回血,以免刺穿血管。
腕部桡侧头静脉穿刺时注意角度要减少,以免刺到神经,穿刺时患者如有发麻或触电样感觉,应立即退针重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也宜小,一般应在10°~15°进针,进针速度应快、准、稳。对于弹性好,粗直的静脉进针角度应较传统进针角度略大,采用加大进针角度,针尖斜面略向左从血管上方直接快速进针的方法,缩短了机械潜行过程,使针头刺激皮肤时间缩短,减少针尖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减轻了皮肤和血管的损伤,进针容易、省力、落空感明显,回血快,致痛物质释放减少,疼痛减轻或达到无痛注射,同时又使皮肤针眼之间的距离缩短,降低了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确保针头在血管内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血管的针头长度,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延长血管使用寿命。
扎止血带后,患者手背向上自然平伸,护士掌心向下,掌握患者手指根部及手指,拇指食指分别在患者手背两侧,绷紧患者手背皮肤,选择血管进行穿刺,穿刺角度5°~15°,此法穿刺血管暴露明显,易于穿刺成功。
穿刺成功后如针柄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滚动、针尖刺痛等。韩幸存等[2]采用翻转针柄取得缓解疼痛的效果,即常规穿刺后,将针柄逆时针方向旋转180°至对侧,使针尖斜面斜面向下固定。根据神经末梢痛觉感受器的分布规律,旋转针柄后,针尖斜面朝向游离神经末梢分布稀疏的血管后壁,同时深部组织敏感度相对差,减少药物对交感神经末梢的刺激,也减少交感神经受刺激后静脉收缩的发生,不影响血液回流对药物的混合淡化,因此有利于减少疼痛的发生。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莫非氏管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在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身心放松的同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条胶布不分离。拔针时右手食指与拇指捏住针柄,与皮肤保持10°~15°,快速拔出。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2~1.5 c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患者平卧时屈肘90°举手,按压3 min[3]。注意针头未拔出前不可用棉球紧压针头,以防针头受压后贴住血管下壁,产生刺激性疼痛,针头拔出后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一般按压3~6 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按压15 min以上,以免紧张性疼痛的发生。
刺激性药物滴速易慢且采用适当温热穿刺处血管,另外还可采用外周中心静脉输液。
以上是临床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经验,在静脉输液中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输液成功率,增强了护患关系。
[1] 李小寒.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7.
[2] MillerPJ.Enhancing effectiveness in assessing forensic directors[J].Health Sen Manage Res,2007,20(3):183 -188.
[3] 李宝军,关小宏.静脉输液拔针部位出血瘀斑的预防[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19):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