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革 林芝彩 杨翠丽
孕妇30岁,孕2产1,宫内孕40+3周头位,羊水少于2013年1月14日收入我院。因羊水少于1月15日剖宫产娩一男活婴,术时羊水清,量100 ml,娩出顺利,脐绕颈1周。其母孕期平顺,无用药史,孕早期否认感冒发烧史及有毒物质和放射线接触史,孕期检查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阴性,丙型肝炎抗体阴性,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阴性,乙肝五项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余项均阴性。既往于2012年1月孕8周因胚胎停育行人工流产1次。患儿情况:男性活婴,外观发育正常,体重3 700 g,无窒息及产伤,出生后哭声响亮,精神好,Apgar评分1、5 min均10分。出生后即发现新生儿头顶部见一1.5 cm×1.5 cm,深度0.2~0.3 cm,圆形头皮缺损,底部呈鲜红色,平坦,洁净无渗出,边缘整齐,缺损处无毛发生长。双肺呼吸音清楚,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睾丸降至阴囊下部,四肢肌张力正常。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头皮缺损。娩出后头皮缺损处清洁消毒,生后2 d颅骨拍片,颅骨完整,行外科清创缝合,2~3 d换药1次,伤口处清洁干燥,无渗液,碘伏纱布条外敷,无菌纱布包扎,7 d拆线,皮肤愈合。
讨论 新生儿先天头皮缺损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新生儿畸形,先天性头皮缺损又名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或皮肤再生不良,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在胚胎头皮发育时,由于某种原因,使头皮的外胚发育不良,而造成缺损。胚胎发育到3周,表皮仅有一层细胞,第4周起发展成两层,外层称周皮(皮上层),它有保护作用;内层称胚胎性生发层(基地层),第17周外层消失,表皮的颗粒层和角质层形成。由于头皮缺损,损伤了表皮及棘层,使头发无法生长而形成缺发[1]。也可能与胎儿皮肤和羊膜粘连及子宫压力较高、宫腔狭小、母亲营养不良、药物、宫内病毒感染、胎儿在子宫内受到损伤有关[2,3]。多为散在性,但也有家族性倾向的报告[4],遗传方式尚难确定。
本病为出生时即有头顶部的皮肤缺损,底部呈鲜红色,平坦,洁净无渗出,边缘整齐,缺损处无毛发生长。缺损累及头皮者约占60%,常位于头顶部及矢状缝,大多在中缝及其附近。约25%患者的皮损发生在四肢,髌骨处最为常见,分布对称,其大小形态差异很大,约12%的患者的皮损发生于躯干,缺损甚为广泛,也可为多处发病。有的为一个大的厚壁大疱,疱顶部破损而形成皮肤缺损。头皮部缺损,20%~30%可累及颅骨,若累及脑膜或硬脑膜则易导致出血。缺损较大的创面愈合慢,愈合时可被光滑、灰色的羊皮纸样组织所代替,低于周围皮肤,或多处瓷白色萎缩瘢痕,有的为增生性肥大瘢痕。
本例治疗及时,颅骨完整,创面新鲜洁净干燥无渗出,未合并感染,行外科缝合后,皮肤愈合快。目前对此病无特殊治疗,有自愈倾向,在几周至几个月内可自愈,主要是保护创面、控制和预防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有报道,治疗上可使用湿润烧伤膏(MEBO),外涂皮肤缺损部位,3~5 h 1次,涂药厚度约1 mm[5]。或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对皮肤的修复与再生有肯定疗效。在临床中对新生儿皮肤缺损及皮肤发育不全的患儿,主要是保护创面,预防感染。颅骨完整,创面新鲜洁净干燥无渗出,未合并感染,行外科缝合后,皮肤愈合快。若缺损部位有较多渗出液,加上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对蛋白质的需求增多,且低蛋白血症会影响创面愈合,可间断应用新鲜血浆及人血白蛋白,促进皮损的愈合,面积较大或缺损较深者要积极治疗预防创面感染及新生儿败血症,缺损皮肤可考虑植皮治疗。
1 金汉珍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75.
2 罗爱武,邹琪,张艳玲.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1例.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8,4:32.
3 刘芳,郑晴.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1例.临床误诊误治,2010,23:29.
4 陈英,张国宏.姐弟同患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170.
5 赵辩.MEBO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8例临床分析.中国烧伤疮疡杂志,1998,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