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满族自治县农牧局 吕凤莉
农业机械化在旱作农业中的作用
青龙满族自治县农牧局 吕凤莉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村的农业机械数量在逐年增加,本文阐述了农业机械化在旱作农业的增产、增收过程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农业增产;增收
我县地处燕山深处,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农业种植生产几乎全靠“老天”。全县约有51.78万亩耕地,旱地面积占70%左右,特别是旱坡地面积大,“下雨满坡流,无雨苗低头”,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近几年来,随着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村的农业机械数量逐年增加,农业机械化在旱作农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我县旱地块大都呈“豆腐块”状,零星分散,耕作和田间管理极不方便,为此需要利用农业机械对地块进行整平,使其连接成片,使坡地向水平梯田发展、薄地向肥田发展、平地向水利化发展。这样,不仅提高了土壤水分、养分的保持能力,方便了耕作,还解决了人工施工效率低、成本高、经济上也不合算的实际问题。
干旱缺水是影响我县农业增产、增收的主要矛盾,因而保墒显得尤为重要,机械深翻、深松、苗带重镇压等几项农机化技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深耕等农机化技术,可增加土壤空隙度,充分发挥“土壤水库’的蓄水保墒能力,据权威部门测定,机翻地土壤空隙度可增加3-4%,并有减少耕层水分蒸发作用。其次,深翻结合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的化学性状和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抗倒伏,增强抗御风、水冲击的能力。第三,秋季深耕施肥的同时,进行耙耱和镇压,第二年可免耕直播,避免因施肥翻耕造成跑墒,从而提高土壤水分,保证农作物适量播种。我县还定点对土壤进行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增加了产量;二是改善了土壤肥力;三是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蓄水量;四是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
3.1 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亩增产60-80kg,省种 5-8kg,省工 4.5个,平均每亩增产80-100元。
3.2 坐水播种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山旱地摆脱了被动的靠天种田和等雨种植,在作物进行机械播种作业时,将适量水灌入种沟或种坑内,创造适合种子发芽出苗的土壤水分小环境,达到抗旱保苗的目的。
3.3 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传统的自流灌溉,严重浪费水资源,由于渠道、垄沟和田间的跑水损失,深层渗漏等,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4~0.5。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必须发展节水灌溉,用新的灌溉技术取代传统的自流灌溉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就是以管道输水代替明渠的一种地面灌溉技术。管灌技术与传统的地面灌水技术相比,具有省水、省工、运行费用少、适应性强、管道输水快、软管浇地以及操作应用简单、维修养护方便等优点。其次,管灌系统设备简单,可适用于各种地形和不同作物与土壤,不影响农业机械耕作,小坡小坎能爬,沟路林渠能穿,能解决零散地块和局部旱地、高地灌不上水以及单户农民修渠占地和争水问题。管灌系统非常适合单户或联户农民的自行管理模式。第三,因为管灌系统能减少水量损失,这不但可扩大灌溉面积增加灌溉次数,同时也可以改善田间灌溉条件,缩短灌水周期和灌水时间,有利于适时适量及时灌水。从而有效地满足了作物的需水要求,可提高单位水量的产量和产值,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喷灌技术是把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洒落于田间,达到灌溉的目的,是一种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喷灌较传统的地面灌溉
机可节水30%~50%,粮食作物增产10%~20%,经济作物增产20%~30%,疏菜增产1~2倍且灌水均匀,有利于作物生长,省工省时,对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应性强,有利于实现灌溉机械化、自动化。
微喷灌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将作物所需的灌溉水和养分供应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一种灌水方法,主要有滴灌、微喷灌、渗灌及小管出流四种形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灌水量小,一次灌水延续时间长,灌水周期长,水压低,灌水能够得到准确地控制,是一种节水节能降耗高效的灌溉技术。
覆膜灌溉实质就是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地膜防渗并输送灌溉水流,同时又通过放苗孔、专门灌水孔或地膜幅间的窄缝等向土壤内渗水,以适时适量地供给作物所需要的水量。膜上灌水技术与传统地面沟灌技术相比,节水效果突出,一般可节水30%~50%,最高可达70%,增产效益显著。实验结果表明,打埂膜上灌可比平播棉花出苗率提高42%,株高高出5.3cm,叶片多2个,果枝多2个,蕾数多23个。
总之,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山旱地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价值,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创造了条件,在山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吕凤莉,女,1968年出生,本科,职称:中级,研究方向:农业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