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莉萍,齐少恒,吴 静,王洪飞
3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镫骨肌反射临床分析
褚莉萍1,齐少恒1,吴 静1,王洪飞2
目的 分析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镫骨肌反射,以了解其在评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镫骨肌反射与面瘫预后的关系。结果 镫骨肌反射阳性组29例中,完全恢复者26例,占89.7%;镫骨肌反射阴性组10例中,只有2例恢复,占20 %;前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贝尔面瘫32例,镫骨肌反射阳性者27例,占84.4%;Hunt综合征7例,镫骨肌反射阳性者2例,占28.6%;前者镫骨肌反射阳性率较后者高(P<0.01)。结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镫骨肌反射阳性者预后较好,贝尔面瘫镫骨肌反射阳性率较Hunt综合征高。
面神经麻痹; 声导抗; 镫骨肌反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贝尔面瘫,其次为Hunt综合征。虽然此类麻痹患者大部分可治愈,但有少部分患者预后较差,若能准确判断其预后,对预后较差者尽早手术干预,可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能准确判断其预后,但临床常用泪液分泌试验、镫骨肌声反射、味觉试验、神经电兴奋试验、肌电图、面神经电图等判断面神经损害的部位及程度,以评估其预后。本文对3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镫骨肌反射进行了分析,旨在评估镫骨肌反射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1.1 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9例,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14~73岁,平均年龄47.8岁。病程1~14 d。贝尔麻痹32例,hunt综合症7例。所有病例均无中耳疾患和听力下降症状。全部病例均用丹麦的ZODIAC901型声导抗仪作鼓室导抗图及镫骨肌反射测试。
1.2 方法 声导抗压力采用-400-+200 daPa,探测音为226 Hz,声导抗检查鼓室导抗图均为“A”型。通过4种不同频率(0.5、1、2、4 kHz)的纯音刺激后,观察并记录其镫骨肌反射,不论反射阈值多大,只要在4种频率间出现一个反射则为阳性,不出现反射为阴性。检测结果阳性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级系统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面瘫程度进行评价:一级为完全恢复,二级以上为无恢复。
3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观察3月,镫骨肌反射阳性者29例,其中26例完全恢复,占89.7%,3例面瘫无恢复,占10.3%。而镫骨肌反射阴性者10例中,有2例完全恢复,占20%,8例无恢复,占80%。镫骨肌反射阳性者较阴性者的预后为好(P<0.01)。贝尔面瘫32例,镫骨肌反射阳性者27例,占84.4%;Hunt综合征7例,镫骨肌反射阳性者2例,占28.6%。贝尔面瘫镫骨肌反射阳性率较Hunt综合征高。
面神经为含有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副交感纤维成分的混合神经。其中大部分为运动纤维;小部分为感觉和副交感纤维,构成中间神经。面神经支配泪腺、镫骨肌、味觉以及颌下腺的分支在面神经的不同部位。镫骨肌神经在锥隆起后方由面神经分出一支,通过锥隆起内之小管到镫骨肌。
镫骨肌起自鼓室后壁锥隆起内,其肌腱从锥隆起穿出后,向前下止于镫骨颈后方,有面神经镫骨肌支司其运动;镫骨肌收缩时可牵拉镫骨小头向后,使镫骨足板以后缘为支点,前缘向外跷起而离开前庭窗,以减少内耳压力。在受外界声或其他种类刺激时,可诱发中耳肌肉的反射性收缩,由声刺激引起的该反射活动称为中耳肌肉的声反射。后者习惯上在人体通常仅指镫骨肌反射。声反射临床上用于鉴别传导性听力损失、功能性聋以及声反射神经通路的完整性[1]。
镫骨肌反射的反射弧分为同侧声反射弧以及对侧声反射弧两条径路:(1)同侧声反射弧:声刺激经中耳到达耳蜗,耳蜗毛细胞兴奋性信号经螺旋神经节双极细胞(1级神经元)的中枢突传到耳蜗腹核(2级神经元),耳蜗腹核神经元轴突一部分经斜方体达同侧面神经运动核的内侧部、一部分经斜方体达同侧内上橄榄核再传至同侧面神经运动核内侧部,面神经运动核神经元的轴突形成面神经,分出镫骨肌支支配同侧镫骨肌。(2)对侧声反射弧:第1、2级神经元传导径路和同侧反射弧相同,同侧耳蜗腹核神经元轴突,经由同侧内上橄榄核达对侧面神经运动核,再经由对侧面神经及镫骨肌支支配对侧的镫骨肌。因此,声刺激一侧耳可引起双侧耳的声反射。故当面神经病变位于镫骨肌支以上时,镫骨肌声反射弧的传出途径障碍,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反射消失,而当面神经病变位于镫骨肌支以下时,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声反射弧正常,镫骨肌反射存在。
贝尔面瘫约占所有面神经麻痹的60%~75%,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首位[2]。其病因可能和血管痉挛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性免疫反应有关。贝尔面瘫有自愈倾向,预后较好。70%~80%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可完全恢复。15%~20%的患者不能完全恢复面神经功能[2]。及时有效的治疗能改善预后。完全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发病1~3个月内行减压术,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达到85%以上[2]。贝尔面瘫常为面神经中鼓索与镫骨肌支间段病变[3]。面神经病变位于镫骨肌支以下,声反射存在。本组32例贝尔面瘫患者中,镫骨肌反射阳性者27例,占84.4%;面瘫完全恢复者25例,占78%。与文献所述一致。
Hunt综合征,占周围性面瘫的12%。带状疱疹引起的面瘫自愈率低,面瘫程度严重,常为不可逆面瘫。本病预后较贝尔面瘫差,如不经治疗,在完全性面瘫患者中能完全恢复的不到10%;在不完全面瘫中仅66%患者能完全恢复。近半数Hunt综合征需要手术干预[4]。Hunt综合征常为膝状神经节附近面神经病变[3],当面神经病变位于镫骨肌支以上时,声反射消失。本组7例Hunt综合征患者中,镫骨肌反射阴性者5例,占71.4%;面瘫无恢复者4例,占57.1%。与文献所述一致。
本组10例镫骨肌反射消失者,有8例面瘫无恢复,占80%。在36例有镫骨肌反射者中,面瘫完全恢复者32例,占89.7%。镫骨肌反射阳性者较阴性者的预后为好。声反射测试不仅可用于面神经病变定位诊断。当面神经病变位于镫骨肌支以上时,声反射消失,而病变位于镫骨肌支以下时,声反射存在。声反射测试还可用于面神经疾患预后测试。声反射的重新出现早于面肌功能恢复[5]。据研究,若镫骨肌反射在面瘫后始终不消失,则预后良好;若镫骨肌反射消失,在发病2周后又重新出现,则可能在12周面瘫完全恢复;在发病4周内镫骨肌反射出现,则24周恢复。4周后镫骨肌反射仍不出现,面瘫恢复差[6]。本组病例因条件所限,未能做如此细致研究,但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分析,发现镫骨肌反射存在与否对判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 韩德民,主译.临床听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82.
[2] 程 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56-165.
[3] 韩德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
[4] 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4-155.
[5] 刘 铤.内耳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0.
[6] 马 晶,严发泽,刘维荣,等.镫骨肌反射在Bell's面瘫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0,25(2):89.
1.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233000;2.装甲兵学院 卫生处,安徽 蚌埠 233050
褚莉萍(1969-),女,安徽蚌埠市人,主治医师,大学。
R745.12
A
1008-7044(2014)04-0363-02
201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