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与生命的过程中创造新境界——杨义学术访谈录 杨 义,赵小华(1.5)
庄子的鱼与老子的牙——比较文学古今、中西参照的方法论 杨 义(1.12)
·名家访谈·
在自由中抒发思想——扈中平访谈录 扈中平,王建平(2.5)
·名家专论·
对做好事应否留名的重新认识——兼考雷锋做好事留名与否 扈中平(2.11)
·饶宗颐学术思想研究·
饶宗颐古地理研究的三个特征 唐晓峰(3.5)
饶宗颐与敦煌曲研究 王志鹏(3.8)
饶宗颐与香港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 罗 慧(3.14)
·“理论粤军”项目成果系列(一)·
中国改革话语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陈金龙(4.5)
中国国家治理结构演进路径解析 陈天祥,高 锋(4.12)
网络公共领域的成长 陈 潭,胡项连(4.23)
·名家访谈·
交叉学科视野下的古代文学研究探索者——戴伟华教授访谈录 戴伟华,陈景春(5.5)
·名家专论·
楚辞音乐性文体特征及其相关问题——从阜阳出土楚辞汉简说起 戴伟华(5.11)
·“理论粤军”项目成果系列(二)·
配置效率的提升与大都市区的发展 王 珺(6.5)
真和先验逻辑——康德真理观的现代逻辑哲学解读 胡泽洪,邓雄雁(6.12)
学术观察
·澳港台文学解读·
论澳门文化中文学资源的开发 朱寿桐(1.20)
澳门:商业语境中的文学及其场域——以《澳门日报》(1999-2008)为中心 王列耀,温明明(1.26)
明清至民国澳门纪游诗词的文化特性 吴 敏(1.31)
对倒叙事:香港后现代电影和小说的融合剂 凌 逾(1.37)
穿越都市表象的探索——台湾新世代小说的文化认同书写 刘伟云(1.47)
日记的细读与整合研究 张 剑[栏目主持人](2.22)
《贺葆真日记》与晚期桐城文派的深入研究 徐雁平(2.23)
“文明国”游记——1903-1907年中国官绅眼中的日本 杨 早(2.31)
当代日记中的“大连会议” 张 霖(2.36)
社会风俗与文学研究 张 剑[栏目主持人](3.22)
除魅与遇仙——唐代小说中的书生旅行故事 李萌昀(3.23)
正一教权象征“天师剑”的兴起与传说 吴 真(3.28)
唐代祈雨诗文罪己咎责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杨晓霭(3.37)
明使的“金四月”题唱和朝鲜的“断指疗亲”风俗 苏 岑(3.47)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之理论建设·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知识经验、理论模式与当代语境 段吉方(4.28)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 傅其林,冯春天(4.32)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意识 孙文宪(4.35)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特质 张玉勤(4.39)
人文与科学的再讨论 李承贵[栏目主持人](5.20)
科学解释与人文的澄明——由科学对人文的解释考察二者的关系 李承贵(5.21)
人文概念的“逻辑性格”——读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 东方朔(5.32)
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冲突与融合——“科学实践哲学”视角的思考 蔡 仲(5.38)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自觉统一 黄明理,陈兆芬(6.19)
马克思经济学分工理论的一个基本视角 李健英(6.25)
西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特色及其局限 白文杰,刘同舫(6.33)
教育学/心理学论坛[教育部名栏建设栏目]
从科学教育到教育科学化:近代自然科学对教育的影响 易红郡(1.52)
新文化运动历史记忆的省思——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为中心 李净昉(1.60)
民族主义与文化运动:清末简易识字学塾的兴办 蔡禹龙(1.67)
组织公平感对离职意图的影响 马 超,薛电芳,毛重琳(1.74)
SES的结构效度层面分析 杨建原,陈 维,赵守盈(1.83)
教育研究的实证与思辨——从《无声的革命》看教育研究的方法 袁 征(2.43)
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困局的成因与对策 葛新斌,尹姣容(2.48)
构建两系列三水平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心理学创新型研究与应用人才 莫 雷,张 卫,王瑞明,刘学兰(2.53)
双语者句子产生机制研究 许丽玲,王穗苹(2.59)
中国百年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变迁的考察 欧治华(3.55)
课程评价:课程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蒋雅俊(3.63)
教材研究的实证分析——以61篇博士学位论文为对象 何 东(3.69)
汉语双字听觉词高频首字通达中的字形激活 陈栩茜,李昀恒,张积家(3.74)
感觉寻求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社会印象和情感联结的链式中介作用 郭碧味,胡谏萍,张秋艳,张 卫(3.84)
从认知角度探查纳西东巴文的性质 谢书书,张积家,岑月婷,周宇婷(4.43)
汉语否定隐喻句在语篇理解中的心理表征研究 周 榕,张静宇(4.52)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算法的创造力脑机制研究 梁皑莹,梁碧珊,张得龙,焦冰倩,刘 鸣(4.59)
大学生创业教育认识的不足及其路径研究 王左丹,侯永雄(4.69)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张砚清(4.73)
制度化道德范式与民间道德范式的道德价值认同 宋五好(4.77)
·中国孔子学院十周年专题研讨·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展望——纪念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 李晓琪(5.46)
全球视野下的孔子学院与国际汉语教育——为纪念中国孔子学院创办十周年而作 吴勇毅(5.50)
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布局及其相关性报告 高永安(5.55)
加强孔子学院建设的几点认识 周满生(5.60)
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 吴 坚(5.63)
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与教学前景 赵金铭(5.67)
汉语教材本土化方式及分级研究 周小兵,陈 楠,梁珊珊(5.73)
孔子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指标、模式与展望 詹春燕,李曼娜(5.78)
空间表达对汉语母语者空间场景记忆的影响——兼同英语母语者比较 张积家,林琦坤,陈栩茜(5.83)
心理咨询工作核心能力的结构及测评 陈海德,方晓义,胡 伟,等(5.93)
·粤港澳台教师教育专题研讨·
区域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施雨丹(6.39)
香港融合教育政策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余玉珍,尹弘飚(6.44)
澳门教师教育政策之考古及系谱研究 黄素君(6.50)
台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机制之运作与挑战——以九年一贯课程性别平等教育辅导团为例 陈怡如(6.56)
协同创新30年:粤港澳教师教育合作的回顾与前瞻 马早明(6.62)
中国教育领导理论研究的当代使命 谢少华,李 根(6.68)
新媒体语境下报纸新闻体裁的演变——以全国两会报道为视角 彭 柳(6.73)
晚清洋商与传教士在广州文教领域的互动研究 陈利敏(6.78)
“微课”的优势与发展——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 唐燕儿,魏旭阳(6.84)
中国父亲教养投入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伍新春,陈玲玲,刘 畅,等(6.88)
学生对科学家形象的认知:测量方法与影响因素 季 娇,伍新春,张 军(6.96)
经济学/管理学前沿
欧盟EUA与CER两个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研究 刘纪显,谢赛赛(1.110)
比较劳动政策视野下的工人权益保护路径多元化 黄 岩,丁 筱(1.120)
“交互决定论”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培养 张 静,王金云(1.127)
宗族制度、关系网络与经济发展——潮汕地区经济落后的文化原因研究 何东霞,易 顺,李彬联,郭 维(2.64)
中国省际可持续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曾 嘉,黄亮雄,周少君(2.73)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 李润培(2.80)
中国上市公司高层性别失衡问题研究 康宛竹(2.88)
创新型产业园区的构建与发展——系统复杂性视角 陈 杰(2.95)
中国消费需求软化促动产业结构软化的实证分析 邓于君,李美云(3.90)
要素贡献对中国初次分配格局的影响——兼论初次分配中资本对劳动的侵蚀 王晓丹,周 勇(3.96)
社会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政策选择——基于修正“贝瑞政策创新扩散模型”的实证研究 侯小娟,周 坚(3.101)
从“劳动权”到“市民权”:“福利三角”视角下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意愿 孙中伟,王 滂,梁立宾(3.108)
劳动者素质对体面劳动实现水平的影响——基于广州、深圳、中山三地企业的数据调查 罗 燕,李溢航(3.118)
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及效率 谢 斌(3.126)
外贸对广东经济增长与GDP形成的贡献测算:2001—2012 易行健,袁申国,戴艳娟(4.82)
A股上市公司ST风险预警——基于KMV模型的大样本经验实证 陈延林,吴 晓(4.92)
生命周期、并购模式与并购绩效的关系——基于收购公司的视角 刘 焰(4.100)
发展生态产业链的激励机制研究 何杨平,姚若辉(4.108)
·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专题研究·
基于市场路径的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杨 英(5.101)
大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特征、问题和策略 毛艳华,李敬子,蔡敏容(5.108)
深化粤港金融合作,加快深穗区域金融中心发展 冯邦彦(5.116)
中国内地自由贸易区的开放措施与CEPA开放措施的协调性研究 左连村,陈德宁,黄耀婷(5.124)
IPO:为佣金而配售?——来自基金公司的证据 彭文平,吴华锋(6.103)
中国工会是否改善员工工资福利?——来自2013年广东佛山南海企业—员工匹配数据的证据 王 鸣,李永杰(6.113)
政法论丛
互联网与中国社会抗争的离场介入——基于“乌坎事件”的实证分析 王金红,林海彬(1.87)
社会抗争与政治参与的交融——理解中国公民行动的一个新视角 戴粦利(1.96)
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覃辉银,符 妹(1.104)
论碳交易配额分配法律制度的两大维度——以广东为例 程信和,陈惠珍(2.103)
经济法的主体塑造:框架、工具与策略 张永忠,梅树林(2.109)
工商行政执法中合法性与合理性关系之协调 梁凌峰(2.117)
社会保障制度视野下的就业性别平等——德国经验与中国实践 贺 赞(4.113)
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未投票视为有效同意”条款的检讨 薛 源(4.119)
行政监管与反垄断互动演进的历史逻辑——以传统垄断行业的规制改革为视角 郭宗杰(4.124)
完善中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以美国经验为借鉴 张富强(6.121)
刑事审前程序的承载与解压 郭天武,李懿艺(6.129)
人文视界
“门内”的儒家伦理——兼与廖名春先生商榷《论语》“父子互隐”章之理解 郭齐勇,肖时钧(1.131)
“亲亲相隐”的伦理教化意义 龚建平(1.137)
为谁而战:对内治理与对外竞争的关系——基于“历史材料+科学方法”的研究范式 邓曦泽(1.143)
审美取向的错位与选择——唐寅山水与花鸟作品形态及审美分析 黄文祥(1.152)
汉语国际教育:一个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 吴 坚[栏目主持人](2.124)
日本留学生口语产生中非目标词汇的激活 李 利,申由甲子,张 扬,陈 琳(2.125)
全身反应法(TPR)在印度尼西亚幼儿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商艳涛,杨 恒(2.130)
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文化因素研究——以《发展汉语·高级综合Ⅱ》为例 吕 蔚,杨燕燕(2.136)
以内省法检验新HSK五级完型填空的效度:基于反应过程的证据 刘书慧(2.142)
同源殊途:汉字词在韩语和汉语中的对应词使用——基于《韩国语能力评价用基本词汇表》和《HSK词汇大纲》的统计分析 陈 珺,李 利(2.147)
国际汉语教育视角下的虚词词典编撰方法论——以印度尼西亚留学生连词“而”偏误为例周 芍(2.153)
“以儒饰吏”为何独受元人青睐?——元代儒吏阶层及其文化身份认同 王秀丽(3.133)
器物学还是考古学:考古学社的学术诉求 刘焱鸿(3.141)
东天山地区史前铜器艺术探微 罗 佳(3.146)
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本体化溯源 秦 杨(3.151)
姜夔词文本中音乐书写的潜在角色话语 戴 燕(3.156)
文学场域视野里的前期创造社翻译文学批评 咸立强(4.131)
“远取譬”与鲁迅对冯至的评价问题 李 怡(4.136)
西方资源与本土建构——论中国现代晦涩论的发生 陈 希,朱金江(4.140)
女性成长的心路历程——《祝福》《伤痕》与《青春之歌》之互文解读 聂 茂(4.147)
文体与思想:周作人早年日记中的饮馔 丁 文(4.152)
诗化小说的文体边界 王 颖(4.159)
成人的跨语言言语知觉 梅 丽(4.164)
招子庸《粤讴》的语言特色及其意义 谭赤子(4.170)
首饰艺术何以“兴观群怨”——兼论当代艺术首饰的社会功能 于敏洁(4.177)
·“侠文学”专题研究·
还珠楼主与金庸小说中的奇异药物及医术 王 立,王莉莉(5.134)
《史记·游侠列传》的侠情特质论 田 蔚(5.140)
《搜神记》侠客形象论 邓裕华(5.145)
《剑侠传》的版本、作者及其意义 罗立群(5.152)
基于传统和谐共生美学的平面设计本土化研究 黄 敏(5.156)
青少年文化产业研究论纲 王泉根(6.137)
台湾儿童散文审美流变考察 张国龙,韩沐霏(6.145)
绘本阅读:心灵的舒适安居 左 芳,洪 一(6.149)
图画书表意媒介构成概探 赵 萍(6.153)
中国近代儿童文学理论发展窥探 王 蕾(6.157)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6期)总目次
岭南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