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状分析

2014-04-01 07:37:58黄晓宁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外部性医疗卫生公共卫生

黄晓宁

(1.河南省肿瘤医院;2.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郑州 450000)

为更好地解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我国政府在2009年开始推行新一轮医疗改革措施,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重点提出了“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医疗改革方针。作为经济社会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的改革方向和步骤同时也受到社会发展及改革制约,这就要求大众从更高层面来认识和研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1]。

1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不足

1.1 医疗费用高于大众的消费水平 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会逐渐提高对医疗保健花费的比重,同时降低吃穿花费比重,而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也会逐渐高于人们收入的增长速度,这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医疗保健属于奢侈品的一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重视健康并愿意为健康花费更多。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角度还是从各国医疗卫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医疗费用偏高、增长速度偏快都是正常的。但是,我国的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却呈现出过快现象,极大程度上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据统计,我国卫生费用在过去的20年间快速增长,但是公共医疗费用支出却在下降,这说明,在过去我国卫生费用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我国居民自己负担的,而在发达国家,个人仅需要负担总医疗费用的27%,而且,他国的医疗费用也比我国低许多。高额医疗费用已经成为老百姓无法承受的高额负担,尽管如此,高花费也并未给人们带来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并没能得到解决。

1.2 没能形成与医疗保障需求相适应的保障供给体系 我国目前推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在覆盖范围上还有很多盲点,而现有的医疗保障水平也相对有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社会阶层、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性和不一致性。无力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的特困居民和社会弱势群体急需有效的医疗制度来解决和负担他们的医疗费用;而许多先富起来的人却已经对目前单一的医疗保险制度不满,想要享受个性化的医疗待遇。就现今的情况来讲,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过于缓慢,尚无能力对人们的健康医疗提供有力保障,而我国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也刚起步,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及重视程度都还有待提高。

1.3 公共卫生系统效率低下、卫生服务缺乏公平性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公共健康发展趋势呈现恶化趋势,乙肝、结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蔓延速度加快,尤其是SARS事件的迅速蔓延及发展显示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的效率亟待提高;另外,在我国经济总体二元结构情况下,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我国的大部分医疗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城市,而在城市里又都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大医院,农村合作医疗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缺医少药问题见怪不怪。医疗负担过重、疾病得不到有效医治已成为我国农民致贫返贫的一个主要因素。数据表明[2],在我国,因病致贫的家庭大约占总贫困家庭的22%,在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甚至已经高达50%左右。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公布的191个会员国卫生负担公平状况排名的数据显示中国位于倒数第5位,位属世界最不公平国家之列。

2 医疗体制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

2.1 市场调节失去效用 卫生经济学指出,和一般产品市场不同,医疗服务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行业,该行业内存在很多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市场调节作用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调节能力。外部性指的是某些企业或个体可能会在从事其经济利益活动时对其他社会组织或者个体带来不利 或者危害,但是他们却没有为此付出相应的成本或者得到应有的报酬。比如传染病、流行病患者没有及时治疗并把疾病传染给其他人,而研发人员研制出新药却不能自己分得利益,这些都是典型的外部性,仅靠市场的自发调节就会引起外部性产品供应不足或供应过度,从而扭曲卫生资源的正常配置并导致效率低下,也就是市场调节失灵。这种情况下,政府的行政干预就变得十分必要,通过一定的行政强制措施让行为者获得收益或负担成本,从而实现外部性因素的内部化。

2.2 医疗供给保障制度过于单一 每个公民都享有满足自己最低医疗服务的需求,但是这并不表示个性化、多元化、特殊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就可以被忽略,多元化医疗服务尤其是高端的医疗需求超出基本医疗需求范围。尽管如此,我们在以上两方面都没有做到完善,人民群众最低的医疗服务需求没有得到全部保证;而那些应该通过市场由个人出资购买的个性化、多元化、特殊化以及高端的医疗服务需求目前也没能为其提供足够的资源。

2.3 政府未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政府目前在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的卫生系统到现在还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集多重角色于一身,卫生系统既是医院的经营者和所有者,又是医疗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和监督者。但是,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卫生系统完全无法对其所有的18 000多家医院进行高效、实用的管理,因此造成了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解决看病难、收费贵等问题上的举步维艰。不仅如此,在对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方面,卫生系统也存在着很多诟病,比如卫生公平状况下降、传染病蔓延以及很多突发的卫生事件等,这些事例都说明卫生系统在其应做的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另外,对公共卫生投入不足也是政府管理的另一个问题。

3 关于医疗改革的几点建议

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模糊了医疗服务卫生所具有的公共品和一般商品的双重性质;二是模糊了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医疗卫生改革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首先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其次,在市场机制管控不到的地方,有效加强政府的政策调控。

3.1 改革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 与一般消费品不同,医疗卫生事业的本质是公益性,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都具有公共品或者准公共品的性质,而此类服务则是营利性市场干不好、不愿干或者干不了的。因此,在医疗卫生改革中,需要适时引入市场机制,从而为医疗卫生机构注入新的生机以弥补其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但是却不能把市场经济原则全盘移入到医疗卫生服务事业中来,否则就会造成资源配置不均、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过度市场化是医疗改革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要在引进市场机制的同时坚持好其本性,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3]。

3.2 加大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支持力度 政府长期投入不足是导致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效率低的最直接原因。由于公共卫生事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因此必须要由中央财政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无数事实表明,过去那种单纯依靠医院自己以及地方政府创收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医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不愿接受类似患有SARS等高传染性疾病的病人,而地方政府可能会由于财力有限无法切实保障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且会产生卫生不公平的情况。

3.3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作用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应本着政府推动的基本原则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资金来源,国家财政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从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医疗需要出发,为人们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资源,同时对药品价格和基本医疗服务采取政府定价措施,改变目前市场上以药养医的模式,从而实现医药产品定价机制合理化[4]。

总之,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我们既要走出医疗卫生体制依赖“经济增长”的误区,又要正确区分医疗卫生服务的双重性,既要发挥其应有的公益性,又要使其发挥自己的经济效用。重新审视并分析医疗卫生事业对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作用,保证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持,消除现有体制中存在的不完善、不和谐、不公平因素,全力推动医疗卫生体制向着为人民健康服务,以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指导方针行进。

[1] 李淑花.借力医改医药商业进入加速整合期[N].上海证券报,2007-01-25.

[2] 李 琴. 医疗改革应先解决失灵问题[N].中华工商时报, 2003-11-20.

[3] 顾 新.走向全民医保:中国新医改的战略与战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4] 胡其峰.医疗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N].光明日报, 2009-11-15.

猜你喜欢
外部性医疗卫生公共卫生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人大建设(2018年12期)2018-03-21 06:00:30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4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2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0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6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