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枝
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妇产科 漯河 462300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原有位置沿阴道下降,到达宫颈外口或完全脱出于阴道口。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子宫旁和阴道上方两侧的结缔组织损伤,主韧带和宫骶韧带复合体完整性缺失及盆膈薄弱而导致。该病多发生于分娩或流产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手术治疗包括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子宫悬吊等。但手术创伤大,且需二次手术者可达29%[1]。随着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腹腔镜在妇科盆底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2010 -02—2013 -02,我们对38例子宫脱垂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骶骨韧带缩短固定术,有效维持盆底支持结构的完整性,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患者,年龄32~48 岁,平均(34.5 ±2.8)岁。其中初产妇2例、经产妇26例。患者均伴有阴道前壁膨出,其中合并阴道后壁膨出5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26例,合并子宫肌瘤7例。
1.2 方法 术前完善各项化验检查、心电图、胸部X 线片、宫颈细胞学检查、妇科B 超检查,以除外宫颈及子宫病变。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清洁肠道、进行阴道清洗、放置18F 气囊尿管。(1)全麻气管插管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腹部术野及外阴、阴道、宫颈。进气针,充气后取头低脚高位。于脐部放置气腹针,注入CO2气体,使腹内压达15 mmHg(1 mmHg =0.133 kPa)。以套管穿刺针穿刺腹部,置入腹腔镜,调节腹腔镜至满意角度。对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而后将子宫颈或阴道残端悬吊于骶骨韧带。对合并有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需先对阴道前后壁进行修补。对合并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需于腹腔镜下行耻骨后膀胱颈悬吊术[2]。(2)完成合并症的治疗后,行子宫骶骨韧带缝合。明确两侧输尿管走行,再打开侧腹膜,游离双侧输尿管,并推离双侧骶骨韧带,避免在缝合骶骨韧带时对输尿管造成损伤。以不吸收0 号普理灵线对距骶骨韧带的骶骨附着处下2 cm 处进针,并顺着两侧子宫骶骨韧带、直肠阴道隔与阴道后壁行荷包缝合,缩短子宫骶骨韧带。(3)间断缝合双侧子宫骶骨韧带,收紧缝线并结扎,进而封闭子宫直肠窝。术后导尿3~5 d,常规使用抗生素。
1.3 诊断标准 (1)治愈:子宫脱垂症状完全消除,患者无阴道肿块坠落感、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等症状。(2)有效:子宫脱垂症状有所改善,患者处于轻度阴道壁膨出、阴道残端及子宫颈脱垂状态。(3)无效:子宫脱垂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阴道肿块坠落感明显、排尿困难、尿失禁。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0 ±15)min、平均失血量约(38 ±10)mL。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治愈29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性生活明显改善。
腹腔镜手术除了有微创、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还具有良好的盆腔解剖视野和更容易确定盆底缺陷的特点。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下行子宫骶骨韧带缩短固定术已成为治疗子宫脱垂的常用方法。尤其适用于年轻、要求保留子宫、保护性功能的子宫脱垂患者。但对于部分患有慢性咳嗽的患者,治疗效果欠佳。由于子宫骶骨韧带缩短固定术的目的在于恢复盆底器官及组织的解剖结构。故术前必须评价患者宫颈的长度,因在子宫脱垂患者中常见宫颈延长,如宫颈过长(长于5 cm),术后宫颈在阴道内仍会引起异物感,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术中注意避开盆底的血管、神经、输尿管,避免对直肠损伤。因术中容易损伤输尿管或造成输尿管梗阻[3],故术后应严密观察尿管是否通畅及是否出现尿漏,术后保留尿管2~5 d。本组仅3例患者复发,其中2例由于术后护理不当,1例因缝线对组织切割、缝合失败而导致复发[4]。
[1]梁志清,徐惠成,陈勇,等. 腹腔镜下子宫骶骨韧带缩短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0):666 -668.
[2]张晓薇,王苏,李莉.腹腔镜技术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1):21 -25.
[3]侯保萍. 腹腔镜下高位子宫骶韧带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26(6):631.
[4]訾聃,杨英捷,龚飞凤,等. 子宫脱垂患者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82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