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 敏
(河北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以往娱乐节目千篇一律地以专业演员、明星为主角,观众长期以往产生了视觉疲劳,同时有了明星的光环,演员与广大群众也产生了距离感。而近些年来兴起的平民化娱乐节目如:《非常6+1》《星光大道》《超级女生》等节目,使普通百姓通过选拔也有可能在舞台上一展歌喉,圆自己一个明星梦,并且一些优秀的歌手登上了春晚这样一个耀眼的舞台。
以《星光大道》这一节目为例,从这一节目中脱颖而出的新星很多,如:阿宝、张羽、杨光、郝歌、玖月奇迹等歌手,她们当中很多并非受过专业训练,有农民、民办教师、盲人、修理工等等,她们在节目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歌唱艺术,同时也让观众更多地了解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民族习俗。在这样一个有专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老百姓同台的节目中,让我们听到了不同方向的声音,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更贴近百姓生活。我想这也正是这一节目频频攀登收视新高的原因所在。
正是这样节目的兴起,这么多平民歌手的脱颖而出,展现出不同的演唱方式、方法,让作为声乐教师的我不得不反思,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很多被禁锢在只注重歌唱技巧,更多的教师也以此作为评价学生演唱能力的最高标准,使学生失去了自己本身的特色,演唱方法越来越整齐划一,像批量生产一样,缺少了活力与激情。本文将从观看平民化娱乐节目所感,谈谈我个人声乐教学的反思。
通过星光大道让大家所熟知的歌手,大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如阿宝、旺姆、金美儿等。虽然他们在未登上星光大道舞台前,许多歌手在参加一些声乐比赛中,会以“发声不科学”“唱法不正宗”等理由被评委早早的淘汰。但他们依旧在民间广阔的土壤中顽强地成长着,并以其鲜明的地域性和不可替代性,带给人们独特的艺术享受。同时他们的质朴、音色的纯美、感情的真切与观众的审美取向一拍即合,抛去演唱方法,他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他们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百姓的喜爱。
反过来看看我们现在的专业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讲究其方法技术,如歌唱时声音的位置、气息的运用等等,为了寻求科学的发声技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也就是很多教师缺少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致使社会上出现了大批量的类似优秀歌手的“复制歌手”。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自己是科班出身,内心高高在上,缺少向民间艺人学习的态度。在歌曲演唱中,方法僵化,表情僵硬,为了寻求艺术表现效果,只是加了几个肢体动作,把歌唱的每个环节变成一道道工序,不懂的用心去歌唱、用歌声去打动人。因而,很多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演唱中虽声音听起来挺专业,但整体感觉过于呆板、放不开,同时缺少了业余歌手的激情与活力,很难打动观众的心。声乐大师多明戈曾对他的学生说:“不要对我的演唱进行过认真观察之后,用以我的外衣和我的表情来装扮自己。每一个演唱者和观众之间的交流都是独一无二的,借助于别人的东西只会让这种交流变得更复杂。”我们不难看出盲目的效仿,并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所以说在学习借鉴的同时,要挖掘个人的魅力,形成个人的演唱风格。
《星光大道》节目能收到全国亿万观众的欢迎,虽与参赛者都是百姓身边的明星有关,但在“过五关斩六将”后能登上晋级舞台的选手,都能让观众能欣赏到她们不凡的表现,有的美声、民族、通俗无论哪种唱法都演绎自如,尤其在“家乡美”这个环节中,还能了解到不同的音乐类型,秦腔、粤曲、信天游、呼麦等形式,无不展示了选手个人的艺术功底。
反观我们现在的声乐教学,教师大都是毕业于专业院校,大部分接受的是美声唱法训练。美声唱法由于其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等特点,一直被音乐院校所推崇。因此,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占有极大的比重。而美声唱法并不是根植于本土,很多进行美声唱法演唱的歌手,只注重声音,不注意语言与情感的表达,致使观众听不懂也看不懂,自然少了群众基础。在《星光大道》节目中一首美声歌曲《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被张羽演绎的可谓是炉火纯青,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和评委,徐沛东和戴玉强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上不能一味地教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或通俗唱法,应树立多元化培养的教学理念,充分借鉴各种唱法的优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歌唱艺术来源于生活,社会生活是获得歌唱情感的源泉。平民歌手阿宝以一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唱响全国。从此羊肚子手巾包头,身穿羊皮坎肩的阿宝形象被全国观众所熟知。阿宝独特的演唱风格与他自幼的成长环境与成年后丰富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阿宝自幼生长在农村,从小对民间音乐耳濡目染。长大后闯荡到山西大同唱歌,而且专唱西北民歌。平时会到西北搜集歌曲,并经常请教一些老艺人,并研究自己的嗓音特点,对搜集的歌曲进行加工创造,将一些原生态歌曲加入一些通俗元素演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他的成长经历也同样给每一名声乐爱好者带来深刻的启示。戴玉强当年作为一名建筑工人,为了自己热爱的声乐艺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工作。他在接受《读者》采访时说:“在追寻音乐这条路上,我做过农民、建筑工人,蹬过板车,贩卖过建筑材料,走过穴等等,吃过的苦绝非只言片语可以描述。”但这些都没有阻止他声乐艺术道路的追求。更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戴玉强先后参加了多次的声乐比赛,由于种种原因,他都与机遇擦肩而过,一次次的挫折让戴玉强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但他凭借对艺术的执着战胜了沮丧与彷徨,他在每次失败后都认真审视自己,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利用一切时间进行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戴玉强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正是他对艺术的执着,战胜了各种挫折和磨难,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全球经济的日新月异,使得音乐艺术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中国声乐也应顺应时代潮流,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从平民化娱乐走出来的新星,他们很多的成功经验,是值得音乐工作者去借鉴,让我们把推动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当做一种历史责任,不仅深入中国亿万观众心中,更要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可。
[1]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2]梁海军.注重创新精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2007(6).
[3]打造平民娱乐,中国综艺节目寻觅新路[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