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海,杨 涛,何 佳,陈 新
·病例报告·
神经型潜水减压病一例
陈振海,杨 涛,何 佳,陈 新
潜水;神经型减压病;加压治疗
1 病例资料 男性潜水员,33岁,潜水工龄15年。参加某次轻装潜水作业,潜水深度30 m,水下工作时间10 min,离开水底后直接上升出水。当天连续3次,第3次潜水结束后即主诉右耳听力丧失,右侧前额及颞部胀痛,疲劳感明显。经检查,未见外耳道及鼓膜有异常改变。
约1 h后利用加压舱对该患者进行加压治疗。当加压至70 kPa时患者反映听力大部分恢复,加压到150 kPa处完全恢复。遂于150 kPa处吸氧停留1 h。此后吸氧并以1 h匀速减压至0 m,高压暴露总时间2 h。患者出舱后有轻度耳鸣,其余症状消除,并反映耳鸣在治疗后期减压至3 m时出现。次日(约24 h后)再次加压治疗。加压至70 kPa处耳鸣完全消失,继续加压到150 kPa,吸氧0.5 h。然后吸氧减压,以5 min减至9 m,此后减压速率:9~6 m为13 min/m;6~3 m为20 min/m,在3 m处停止吸氧,高压暴露总时间4 h。患者出舱后两耳感觉无不适。观察2 d,未见异常。
2 讨论 根据患者症状可明确诊断为急性神经型潜水减压病,主要原因是未采用正确的潜水减压方案。此次水下作业任务采用30 m/10 min的不减压潜水方案。该潜水员同一天反复潜水,不减压潜水的上升过程中不需要停留减压,但出水后的一定时间内潜水员体内组织中仍有多余氮气在脱饱和。如果12 h内再次潜水,应考虑体内剩余氮,此时须选择合适的反复潜水减压方案,以保证减压的安全性[1]。
对于神经型减压病的治疗,学界观点并不一致,常倾向于与Ⅱ型减压病相同,采用较高压力的治疗方案。也有学者认为采用较低压力的加压方案[2],如“最低压力吸氧加压治疗方法”推荐最大吸氧压力值为180 kPa[3]。本病例出现的右耳听力丧失、右侧前额及颞部胀痛等减压病症状、已累及神经系统,但并未继续加重,也未出现明显的减压不足症状。当加压至150 kPa处患者听力完全恢复,故最终采用150 kPa的吸氧治疗压力。减压至3 m时出现了耳鸣,可能与治疗方案采取的减压速率偏快有关。
[1] USNavy Diving Manual[S].Washington: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2008,1-20.
[2] Antonelli C,Franchi F,Della MM,et al.Guiding principles in choosing a therapeutic table for DCI hyperbaric therapy[J].Minerva Anestesiol,2009,75(3):151-161.
[3] Moon RE.Recompression treatments should be to a pressure equivalent to 18 m depth[J].SPUMS J,2000,30(3):9-11.
R84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4.06.005
2014-03-05)
(本文编辑:甘辉亮)
572021 海南 三亚,解放军92143部队(陈振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杨涛、何佳、陈新)
杨涛,电子信箱:yangtao7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