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 虎,杜云翔,江海洋,穆云静
·短篇论著·
一种弹力加压敷料在战伤包扎训练中效果的研究
笪 虎,杜云翔,江海洋,穆云静
弹力加压敷料;战伤;包扎
包扎的主要目的是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减少污染[1]等,不仅要求敷料包扎伤口牢固、有效,还要求包扎方法简便、易操作,适于参战人员实施自救、互救[2]。为了满足以上的要求,我院新近研制了一种弹力加压敷料(专利号201220463885.5),专门用于战伤包扎。其操作步骤简单、快捷,并且包扎创面牢固[3],现报道如下。
1.1 材料 弹力加压敷料由棉垫、弹力绷带和尼龙搭扣组成,尼龙搭扣缝纫于弹力绷带的两端,弹力绷带缝纫于棉垫之上。本品分为大、中、小3种型号,以用于不同大小的体表战创伤。同三角巾一样,弹力加压敷料经机器压缩成长方体后,采用内面为橡胶皮的包裹材料抽真空密封包装。使用Co60照射灭菌后,本品可处于无菌状态长期保存。
1.2 包扎方法 使用时撕开外皮,取出弹力加压敷料。将无菌敷料直接覆盖于伤口之上,环绕躯干或肢体,适度拉紧弹力绷带,将其两末端的尼龙搭扣相黏连。根据伤口的具体情况,通过调节弹力绷带两端的尼龙搭扣接触长度,来调整包扎的松紧度,起到适度压迫止血、有效覆盖伤口的作用。
1.3 观察指标 (1)掌握包扎技巧所需的时间:以单侧背部包扎与单眼包扎为例,向40名参训基层官兵传授弹力加压敷料和三角巾包扎方法,并记录每位官兵掌握动作要领所需的时间。(2)使用所需的时间:以单侧背部包扎与单眼包扎为例,让40名已掌握操作技巧的参训官兵,使用三角巾和弹力加压敷料进行操作。逐个记录每位官兵使用三角巾和弹力加压敷料进行操作分别所需的时间。(3)包扎松紧度的评估: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感觉松紧度评分法”,是根据麻醉学中评估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法”[4]而自行设计的,即由模拟伤员根据自身的感觉,来给包扎的松紧度进行评分。在纸上画1条无刻度的10 cm长直线,两端分别标明“0”和“10”的字样。“0”代表包扎敷料无任何压力、完全松脱,“10”代表所包扎的敷料在运动后与运动前松紧度一致。嘱模拟伤员根据自己所感受的松紧变化程度,在直线上标出相应的位置,测量起点至记号点的距离(cm),即为评分值。评分值越高,表示包扎的牢固性越强;分值越低,表示包扎的牢固性越弱。39名参训官兵充当模拟伤员,由1名包扎技巧优秀的战伤救护员,先对模拟伤员使用弹力加压敷料进行单侧背部包扎与单眼包扎。包扎后,嘱模拟伤员进行约3 min的400 m慢跑。慢跑结束时,由模拟伤员自行对伤口的包扎松紧度进行评分。同上述方法,仍由该救护员使用三角巾对模拟伤员进行包扎,慢跑结束后,再次由模拟伤员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基层官兵掌握、操作弹力加压辅料的时间、感觉松紧度评分与三角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长期以来,卫勤训练时多使用的包扎材料主要为三角巾[5]。三角巾重量轻,经压缩后体积小,可长期无菌保存,并且易于携带,能够进行全身各部位体表伤口的包扎[6-7]。但在卫勤急救训练中,发现三角巾有诸多弊端,如包扎方式多、步骤复杂、手法技巧要点多、难度较大、操作时间长等[8],非医疗专业的官兵难以在短期训练中掌握动作要领;此外,伤口经包扎后,由于伤员的主动与被动运动,三角巾不能长时间地、牢固地保持良好的覆盖伤口、压迫止血等功能。
表1 学习掌握及操作2种包扎材料所需时间比较(±s,n=40)
表1 学习掌握及操作2种包扎材料所需时间比较(±s,n=40)
注:与使用三角巾比较aP<0.05
学习、掌握时间(min)操作时间(min)感觉松紧度评分(分)三角巾 弹力加压敷料 三角巾 弹力加压敷料 三角巾 弹力加包扎方式压敷料单侧背部包扎 2.93±0.54 0.67±0.13a1.89±0.88 0.46±0.19a3.17±2.73 9.09±0.52a单眼包扎 4.12±0.82 0.79±0.35a2.81±1.03 0.67±0.26a6.47±1.88 9.58±0.38a
笔者研制的弹力加压敷料仿照三角巾的包装,体积小、重量轻、可长期无菌保存和便于战时每个指战员随身携带。本品分大、中、小3种型号,用以包扎不同大小的体表战创伤。包扎伤口时,只需将无菌敷料覆盖于伤口之上,稍拉紧弹力绷带后,将其两末端的尼龙搭扣相粘连即可。弹力绷带两端的尼龙搭扣较长,以适应不同身材的伤员、人体的不同部位,救护者可通过调节弹力绷带两端尼龙搭扣的接触长度,起到收紧加压作用,可有效地对战伤进行压迫止血。
笔者通过多次训练后认为,此新型弹力加压敷料具有容易学习、操作简便、包扎牢固等优点,特别适于不懂医学的部队官兵。有助于提高基层官兵战场自救、互救的能力,降低战斗减员率、伤残率,适应我军战场急救的需要。在将来的战场上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官兵生命健康安全,维护部队的战斗力。在战伤包扎的方面,将是传统三角巾的良好的、有益的补充。
[1] 黄艳凤,高悦溪,冯帆,等.外伤患者急救护理的包扎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文摘,2012,12(8):126-127.
[2] 毕素栋,张鲁文.一种四肢创伤弹性加压包扎带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4,12(11):70-71.
[3] 笪虎,穆云静,王勇,等.新型战救弹力加压敷料的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7):678-680.
[4] Yeganeh MA,FazelMR,Parviz S.Comparison of analgesic effectbetween gabapentin and diclofenac on post-operative pai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nsillectomy[J].Arch Trauma Res,2012,1(3):108-111.
[4] Nesek AV.Comparison of analgesic effect between gabapentin and diclofenac on post-operative pai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nsillectomy[J].Archiv Trauma Res,2014,2(2):99-100.
[5] 倪云志,郭树忠.敷料在现代战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4):366-368.
[6] 张平,肖南,张治纲,等.战创伤止血敷料的现状及展望[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4):378-380.
[7] 蒋国良,侯冠成,詹国清,等.简易气囊在战地四肢骨折急救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08,30(4):379-380.
[8] 洪锡平,王斌.战救夹板及敷带的更新[J].人民军医,2002,45(2):67.
R826.1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4.06.032
2014-01-01)
(本文编辑:张阵阵)
223001 江苏淮安,解放军第82医院骨科(笪虎、杜云翔、江海洋);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旃坛寺门诊部(穆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