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艇医疗队工作探讨

2014-04-01 02:02:54斯清庆
海军医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装箱海况伤员

斯清庆,吴 杲,许 恒

根据我国沿海局势,我院医疗队随某型制式救护艇开展了实战背景下的医疗救护工作,现将救护艇医疗队工作特点及改进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 救护艇医疗队工作特点

1.1 救护艇的特点 救护艇具有吨位小、航速快、干舷低、机动性强的特点,便于伤病员的快速接收与后送,但其医疗活动区域狭小、通道狭窄、医疗条件有限、航行摇摆度大,不利于医疗人员展开救护工作。

1.2 救护艇医疗装备的配置 制式救护艇医疗装备配备较齐全,集结时不需自携医疗设备,有利于医疗队的快速机动和反应,能很好地保证海上伤病员的医疗救护。艇上配有简易呼吸机、心肺复苏仪、除颤器、复温袋、心电监护仪、高压消毒锅,还有电子血压计、体温计、气管切开器械包、电子伤票系统、担架、输液架、输液泵、吸引器、手术冲洗机、吸氧系统等,甲板层可展开若干病床和座椅供伤员使用。

1.3 救护艇医疗队任务及救治范围 救护艇是救护海上伤员的小型船舶,有“海上救护车”的称号。战时其承担对海上伤员的紧急救治,并将伤病员、海难遇险人员后送到卫生运输船、医院船或岸基医院;在登陆作战中,主要负责水际滩头伤员的抢救、转送、捞救及后送,通常配置于第一梯队后跟进,负责协助第一梯队抢救伤员,并后送至卫生运输船、医院船。平时对从事海上训练、作业、值勤的舰船以及海岛部队进行巡回医疗或紧急医疗支援,完成舰岸、岛岸危重伤病员的救护和后送。活动范围主要在近岸和海峡内,救治范围包括:危重伤病员、溺水伤员、冻僵或体温过低者、休克伤员、烧伤伤员,还有爆震伤、挤压伤、复合伤等伤员的紧急处理,并为一般伤员进行必要的治疗与护理。

1.4 救护艇医疗队的携行药材 现有救护艇医疗队携行药材标准(《卫生物资单项消耗标准》2006.5)较陈旧,我院借鉴以往救护艇医疗队训练经验,经反复讨论确定,共携带各种药品215类,耗材106类。

2 救护艇医疗队工作存在的问题

自2008年海军制式救护艇下水使用以来,除本次任务外尚未执行过常态化的医疗救护任务,国内外有关救护艇医疗队工作无实战经验可借鉴。

2.1 海上人装结合训练还不够熟练 医疗救护艇能否真正发挥“海上救护车”的作用,取决于医疗队员的合理配备和对装备操作的熟练程度。救护艇配置的医疗装备技术先进、性能优良、操作要求高,但与医院日常使用的装备大多不配套,导致平时的人装结合训练难度较大,甚至无法开展。

2.2 医疗队员对复杂海况的适应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海上卫勤保障不同于陆上,受空间、天气、海况等因素影响很大。救护艇航速一般在25节左右,实战时航速更快。海况平稳(1~2级海况)的情况下摇摆5°~10°,最大摇摆度可达到40°,此时人员站立都已经相当困难,晕船反应,甚至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医疗队员有点“自身难保”,进行手术缝合、静脉穿刺等精细操作的困难可想而知,这就需要医疗队员提高对复杂海况的适应能力及在此环境下的救治能力。

2.3 药材携行标准、装箱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医疗救护艇的功能和任务决定了其机动速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不管是岸上的机动能力,还是海上伤员的捞救、医疗救护、伤员运输换乘,各个阶段都力求快速。救护艇上空间有限,各舱室狭小。因此,在带齐药品基数的前提下,应改进药材携行标准、合理装箱,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药品和耗材。

3 救护艇医疗队工作改进措施

3.1 加强人装结合训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损伤控制性外科(damage contro1 surgery,DCS)是近年来外科领域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理念。不同于常规手术,也不同于一般的急诊手术,其实质就是对危重的创伤患者进行应急分期手术,采用简单有效而损伤较小的应急救命手术(又称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1 operation,DCO),处理致命性损伤,经进一步复苏后再分期手术(确定性手术)处理非致命性创伤。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中,这一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深化[1]。现代海战由于高新武器的大量使用,使得伤情复杂严重,伤员大批量发生,休克、多处伤和烧冲复合伤多,减员率、死亡率高[2]。救护艇医疗队作为最前沿成编制的海上医疗队,面临战役进行中大量的严重多发伤,严峻的战争环境,有限的手术设备和术后治疗条件,应当常规实施DCO以保存伤员生命、保全肢体、控制污染,进一步进行复苏,然后后送至后方行确定性手术。DCO主要包括:控制出血、控制污染、简易关闭。进一步复苏包括:液体复苏、机械通气、复温、纠正酸中毒及凝血障碍等,预防或终止“致命三联”(即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与凝血障碍)的恶性循环[3]。按照DCS理念,救护艇医疗队应执行DCO及进一步复苏任务,结合本次工作经验,医疗队员的编成应以外科医生为主,配备10名医护人员,外科军医4名(其中队长1名,且必须包括骨科、胸腹外科、麻醉医生),内科军医1名,药剂师1名,麻醉师1名,护士3名[4]。救护艇吨位小,空间有限,医护人员编配少,不可能配齐每个科的医生。因此,每个队员都要身兼数职、一专多能,所有人都应熟练使用艇上卫生装备,要熟悉和掌握原来不属于自己专业范畴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应用原来不熟悉的设备。医疗队员必须熟练掌握救护艇医疗装备使用方法,通过集中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平时训练与综合演练相结合的方法,掌握装备的性能、使用、展开、撤收及保养,促进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达到会使用、会保养、会管理的目的[5]。

3.2 强化体能、抗晕训练,提高适应能力 救护艇医疗队要选拔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过硬的人员参加,平时要坚持经常性进行体能训练和抗晕训练,增强其体质。码头上有很多体育训练器材和场地,如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靠码头后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锻炼,也可以进行跑步锻炼。有研究表明海上航行5 d后,晕船发生率会明显下降[6],这就要求平时多加强这方面的锻炼,适应性海上航行训练至关重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气候条件差或高海况的海上救护模拟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海上自我适应能力,以适应未来海战需要。

3.3 改进药材携行标准、装箱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本次任务期间笔者开展了几次航行状态下的输液和清创缝合等医疗护理操作,对其困难程度深有体会。由于救护艇空间狭小,不能像在医院或医院船时那样展开,所以携带药品数量要精简,品种要齐全。救护艇活动范围为近岸或海峡,一次最多救治伤员为30人,救护艇海上航行时间短暂(每个航次2~6 h),一些手术器械可以在艇上循环消毒使用,故携带药品器材的量不需太多,但必须有快速高效畅通的药品补给途径。救护艇医疗队队长应与医院船或岸勤卫生部门等上级卫生部门保持有效联系,随时汇报艇上医疗药品物资的使用及消耗情况,以便及时补充。由于救护艇吨位小,航行时摇摆度大,急救时讲究快速,而一个医疗或护理操作需要很多不同的药品和器材,因此,装箱方法的原则是能简便快速地找到并使用。以治疗单位装箱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例如:对于肢体大出血处理将清创包(包括血管钳、针、刀片、锋线),止血带、无菌纱布、纱布垫、绷带、胶布,以及安尔碘、双氧水、生理盐水等消毒液,一并装箱,使用时只需打开一只箱子就可完成。

[1] 黎介寿.对“损伤控制性外科”的理解[J].中华创伤杂志,2009,25(1):3-5.

[2] 刘勇,喻锡成,衡向峰.舰艇编队海上外科支援保障系统探讨[J].海军医学杂志,2009,30(3):239-241.

[3] Gebhard F,Huber-Lang M.Po1ytrauma-pathophysio1ogy and management princip1es[J].Langenbecks Arch Surg,2008,393(6):825-831.

[4] 孙志宏,高会广.联勤体制下救护艇医疗队建设体验[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11):1048-1049.

[5] 杨金宝,王绍天,郭洪德,等.《医疗救护艇医疗队训练工作手册》的编写及应用[J].海军医学杂志,2010,31(2):126-127.

[6] 王奎海,张柳涵,乐惠飞.救护艇医疗队医护工作方法浅谈[J].海军医学杂志,2011,32(2):80-81.

猜你喜欢
装箱海况伤员
伤员呵护队
典型海况下舰载发射箱结构强度仿真分析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11-25 04:06:23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电机装箱设计系统解决方案和应用
恶劣海况下海洋石油116内转塔式FPSO装配载优化
船海工程(2015年4期)2016-01-05 15:53:38
三维货物装箱问题的研究进展
极端海况下软质海崖大规模蚀退计算模型研究
极限海况下单点系泊系统缆索动张力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的可视化装箱系统
河南科技(2015年2期)2015-02-27 1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