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兰 慕海芹 冯照新 范波胜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 焦作 454000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之一,具有发病突然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近年来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已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1]。2010 -01—2013 -01,我科对应用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此类患者22例实施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中男8例,女性14例,年龄36~65 岁,平均48.2 岁,临床主要表现:突发头痛、恶心和呕吐,脑部CT 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继行脑部CTA 提示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破裂动脉瘤分布:颈内动脉4例,后交通动脉11例,前交通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2例,术前Hunt-Hess 分级为:II 级10例,III 级12例。
1.2 手术过程 手术均在我院神经介入导管室进行,在上级医院神经介入专家指导下实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手术。患者取硬卧位,消毒铺巾,局麻下先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破裂动脉瘤位置以及载瘤动脉情况,设计手术路径,对患者行神经安定镇痛麻醉,在微导丝指引下送入微导管到达瘤腔中部,依次将不同大小的弹簧圈送入瘤腔进行填塞,电解离,达到致密填塞后退出导管,穿刺处加压包扎。
本组患者5例出现脑积水,经侧脑室引流7d 后拔管,恢复良好,2例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经补充甲状腺素片后治愈,其余15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顺利出院。经随访本组22例患者生活完全自理,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无再出血发生。
3.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本病患者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和呕吐,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往往紧张、焦虑,甚至恐惧,这种心理极其不利于病情,可导致再次出血发生,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尽快安抚患者情绪,给患者讲述一些成功病例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对于弹簧圈介入手术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的各项事项,减轻他们的顾虑,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工作。(2)术前准备:首先,尽快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和电解质)、凝血指标以及传染病学检测。同时嘱患者术前6 h 禁食,双侧腹股沟处备皮,留置导尿,术前30 min 给予甲氧氯普胺和苯巴比妥钠肌注。并备齐术中各种用药,包括肝素、利多卡因、造影剂、尼莫地平、罂粟碱、多巴胺和液体等,然后,护送患者到达介入导管室。精心配合导管室护士建立可靠地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并详细告知其患者病情、用药史以及药物过敏史情况。
3.2 术中护理 (1)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和体温,以及输液量和尿量,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立即向手术医师汇报。(2)积极配合医师手术操作,遵医嘱执行各种术中用药以及传递医疗器材,注意无菌操作。(3)术中配合麻醉医师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吸痰,保障气道通畅。手术结束,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氧饱和度达到正常,麻醉医师同意后,方可护送患者返回科室监护病房。
3.3 术后护理 (1)病情监测:继续吸氧、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瞳孔以及肢体活动状态。(2)穿刺部位护理:股动脉穿刺处应加压包扎8 h,同侧下肢制动24 h,应警惕有无出血、皮下瘀斑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3)用药护理:术后遵医嘱停用止血药物,继续降颅压、抑制胃酸、对症等药物治疗,并适当补液促进造影剂排泄。(4)生活护理:清醒患者可进食易消化食物和水分,昏迷患者下胃管辅助饮食,注意保障大小便通畅,维护床铺卫生干净、柔软舒适。
3.4 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1)脑积水:由于血液破入蛛网膜下腔,堵塞脑脊液循环通道,可导致脑积水发生,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表现,轻者可逐渐缓解,重者需要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本组有5例重者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引流,注意引流瓶高度应固定在高于侧脑室平面15 cm 处,每日对头皮穿刺处消毒,更换纱布,冲洗血肿时应注意无菌操作。(2)脑血管痉挛:破入蛛网膜下腔内的血液成分可刺激脑血管发生痉挛,导致脑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导致脑梗死发生[2],术后应注意补充血容量和应用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发生,如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应及时向医师汇报。(3)下丘脑功能低下: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损伤下丘脑,导致甲状腺和肾上腺功能低下,患者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本组有2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经及时发现补充甲状腺素后好转。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10%,而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可达到75%,发病率约为6/10 万,临床表现为突发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以及精神及意识障碍,查体可见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阳性,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相当一部分患者死于家中或转运医院的途中,破裂的动脉瘤还可导致再次出血,据统计第一次出血的病死率12%,而再次出血的病死率则可高达72%,另外还可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急慢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下丘脑损伤等[3]。近年来,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具有微创和治愈率高的优点,已在各级医院得到广泛开展,与之相配套的临床护理程序也随之引起大家重视。总结本组22例患者的护理体会,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全面掌握该病及其并发症的特点、熟悉手术流程,并做到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测、精心的术后观察、周密的护理计划以及规范的护理操作都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才可帮助患者平安度过危险期,缩短住院时间,早日康复出院。
[1]景英朝,姚晓腾,荆国杰,等.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4):3 -4.
[2]苏彦芷.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6):110 -111.
[3]周国平.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5):70 -71.